来源:创业最前线
离开当代科技的怀抱," 麻药一哥 " 人福医药能否迎来新发展?
近年来,人福医药控股股东当代科技债务问题严重,涉及金额巨大。最近一年就有 161 起诉讼及仲裁,标的金额合计约 323.3 亿元。随着当代科技因债务缠身被申请破产重整,人福医药易主在即。
公开资料显示,若当代科技重整顺利,人福医药的大股东将变为央企或地方国企。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11 月 19 日,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李杰 9 月份减持了 1073.29 万股,减持金额 2.03 亿元,持股比例由 5.96% 降至 5.31%。
而在 10 月 29 日,李杰持有公司 3.19% 的股份,因担保需求被宜昌高新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质押。宜昌高新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正是由宜昌国资委持股,董事王学海也在减持公司股票,他曾是人福医药的前董事长,目前,他的持股比例仅剩 0.17%。
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69 岁的董事长李杰为何减持公司股票,他又为何高比例质押股票给宜昌国资委,是否与公司控股权变更有关,原因不得而知。离开当代科技的怀抱,对人福医药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1
当代科技破产重整,人福医药易主在即
人福医药控股股东当代科技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
当代科技成立于 1988 年 7 月,前身是武汉市洪山区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曾参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多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等。不过,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高杠杆扩张等因素影响,当代科技逐步发生债务风险。
2022 年 4 月,当代科技发行的 2019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生实质性违约,进而引发后续一系列交叉违约。在风险出现后,当代科技进行了债务风险化解,引入地方国资,先后转让天风证券股权,出让 ST 明诚、三特索道的控股权。
但当代科技仍难以化解债务危机。最近一年,当代科技因债务问题涉及的诉讼及仲裁共 152 起,标的金额合计约 311.42 亿元。
" 当代系 " 背后掌门人艾路明选择再次出山,亲自担任公司重整的领导者。目前,他因未按期履行法律义务,已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人福医药是麻醉行业龙头,是当代科技旗下目前唯一的优质资产。当代科技持有人福医药 3.87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3.7%,是人福医药的控股股东,这部分股份已经全部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
图 / 人福医药微信公众号
公司负债累累,当代科技也被债权人申请重整。截至 10 月 22 日,共有 6 家投资人取得重整投资人竞选资格并完成报名保证金的缴纳,包括 3 家央企、3 家地方国企。
若当代科技重整顺利,人福医药的大股东将变为央企或地方国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重整方案有望明年上半年确定。
近年来,有不少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破产重整,导致控股权变更。如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暴雷后,广药集团临危受命参与重整事宜,最终成为康美药业的新控股股东。
被控股股东拖累的人福医药,将迎来新控股股东,但人福医药自身的风险还有不少。
2
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短债缺口超 40 亿元
目前,人福医药一方面存在治理与合规问题,另一方面短期偿债压力也较大。
今年 10 月 22 日,人福医药及控股股东当代科技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控股股东当代科技立案。
同日,人福医药还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湖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人福医药存在未及时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及时审议及披露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子公司股权信息及前期财务报告存在会计差错等违规事实。
对此,湖北证监局决定对当代科技、人福医药、实际控制人艾路明、王学海(人福医药时任董事长)、李杰(人福医药现任董事长)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而造成投资损失的可向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除了合规性问题之外,现阶段,人福医药的短期偿债压力也较大。
近年来,人福医药运用债务杠杆进行了一些外延式扩张,但部分新增资产的盈利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这也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7 年开始,公司开始实行 " 归核化 " 战略,先后剥离各类非核心资产,出售血液制品企业中原瑞德、兽药公司普诺丁等快速回笼资金,资产负债率由 2018 年末的 60% 下降至 2024 年 9 月末的 43.7%。
截至 6 月末,公司负债总额 163 亿元,有息负债 95 亿元。其中,短期借款 70.6 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7.05 亿元,从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来看,高达 77.65 亿元。
人福医药手里的现金情况让人担忧,货币资金仅为 35.5 亿元,较 2023 年末减少了 6 亿元。这其中,因公司及子公司借款提供质押的保证金、仲裁被冻结等原因有 10 亿元资金受限。也就是能自由使用的现金仅有 25.5 亿元。
即使再加上 9 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司货币资金也无法覆盖一年内有息负债 77.65 亿元,两者相差 40 多亿元,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在面临偿债压力的情况下,人福医药也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缩短收款周期,增强公司偿债能力。但截至 9 月末,公司的应收账款高达 97.4 亿元,占营收的 51%,应收账款等占用了大量资金,公司资金周转压力也较大。
仅在 2024 年前三季度,人福医药的利息费用就高达 2.7 亿元,利息收入仅为 0.4 万元,财务费用 3.3 亿元,同比增长 55%。
高额的有息负债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成本,这对一年仅赚 20 亿元左右的人福医药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若成功易主国企或央企后,人福医药或许能获得新的融资机会以及发展机遇,能否解决短期偿债压力大等问题值得期待。
3
增收不增利,高管薪酬大涨 2 倍
在麻醉药领域,人福医药与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并称上市公司三大龙头。
半年报显示,人福医药目前拥有的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宜昌人福、Epic Pharma、葛店人福、新疆维药、武汉人福、北京医疗、湖北人福。
虽然控股子公司众多,但实际上,人福医药的核心子公司是宜昌人福。药融云全国医院销售(全终端)数据库显示,在 2023 年全国医院端的神经系统用药中,宜昌人福的麻醉药产品销售额为 71.26 亿元,占比达到 41.04%。
2024 年上半年,宜昌人福营收 45.02 亿元,同比增长 11.78%,净利润 14.25 亿元,同比增长 17.59%。人福医药持有宜昌人福 80% 股权,剩余 20% 股权由国药股份持有。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宜昌人福给人福医药带来了 78% 的净利润。
李杰是宜昌人福的核心灵魂人物,作为宜昌人福的创始人,李杰自该公司 2001 年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董事长,2002 年,他被委任为人福医药副总经理,2006 年至 2020 年,担任人福医药总裁。
2020 年,人福医药通过增发收购宜昌人福核心高管李杰、陈小清、徐华斌持有的宜昌人福 13% 股权,交易价格 24.06 亿元。交易完成后,李杰、陈小清和徐华斌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分别持有人福医药 5.94%、4.75%、1.39% 的股权,实现职位与股权的双重 " 激励 "。
同年,65 岁的李杰取代原掌门人王学海,担任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上任后,公司持续推进归核聚焦战略,但从业绩上来看,近五年,公司的业绩并不稳健。
2020 年、2021 年,由于出售四川人福和乐福思资产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收入连续两年下滑。2022 年以后,公司营收实现了正向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自 2023 年以来连续下滑,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023 年、2024 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 亿元、16 亿元,同比下降 14%、10%。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近两年,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投资收益的减少,另一方面则源于费用的上涨。
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 2.07 亿元、8048 万元,同比减少 75%、59%。
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中,2022 年出售汉德人福、天风证券、百年康鑫等资产带来大额投资收益,此后整体投资收益有所减少。
投资收益减少的同时,公司费用却在上涨。除上文提到的财务费用增长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 34.77 亿元、13.93 亿元、10.93 亿元,同比增长 3.46%、15%、9.2%。
费用的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是员工薪酬的增长导致。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职工薪酬分别为 2.4 亿元、5.08 亿元、5.1 亿元,同比增长 50.4%、51%、29%,其中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 944.24 万元,同比增长 20%。
2023 年也是如此,公司员工薪酬 31.8 亿元,同比增长 18%,员工平均薪酬由 2022 年的 16.88 万元增至 2023 年的 18.84 万元,为近五年最高。
管理层的薪酬增长更为明显。2023 年,公司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4362.64 万元,较 2022 年的 1427.46 万元,同比增长 2.05 倍。
图 / 2023 年财报
2023 年 10 月,人福医药发布的《薪酬管理办法修订版》显示,公司薪酬结构包括基础薪酬、年度绩效考核奖金、成长共享奖金和其他激励措施四个部分。
其中,成长共享奖金是指,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取得较大增长的前提下,针对在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等实施的奖金奖励。
2023 年,人福医药扣非后净利润 18.22 亿元,同比增长 17.7%,要低于 2022 年的 54%。不过,这一年,公司的诸多高管薪酬大幅增加。
董事长李杰、总裁邓霞飞、副总裁张红杰、副总裁杜文涛税前年薪分别为 567.25 万元、718.53 万元、497.23 万元、407.03 万元,较 2022 年增加了 367 万元、581.5 万元、379 万元、277.5 万元。
在短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公司高管薪酬大幅增长,是否具有合理性?对此,「创业最前线」向人福医药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综合来看,人福医药实行 " 归核化 " 战略进展尚有成效,但公司短债压力仍然很大。目前公司易主在即,新股东能否会给人福医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创业最前线」将长期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