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 月 29 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2024 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侵华日军士兵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的调查报告、反映日军 " 慰安妇 " 性奴隶制度的照片等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日本士兵日记
记录日军沿途抢劫和南京大屠杀惨状
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二十六旅团步兵第五十八联队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开始于 1937 年 9 月 25 日,结束于 1938 年 1 月 8 日,他在日记中多次记录了他及所在部队向南京进犯途中一路抢劫的行径。
西条荣策在日记中记载,他于 1937 年 12 月 31 日到达南京,在南京目睹了大屠杀后的惨状。他在 1938 年 1 月 1 日的日记中写道:" 吃完早饭后,在各小队长的指挥下,我们进入南京城参观,四处闲逛之后,在返回的路上我们走错了路,来到了汉中门,沿着八公里左右的城墙一直走,然后回到了宿舍,当时已经过了五点。首先最吃惊的是城外的小河里尸体如山 ……"
这本日记由上海的陈凯先生帮助纪念馆征集,纪念馆按照程序进行鉴定和研究。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认为该文物史料价值很高。
王卫星说:" 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城内外大肆搜捕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怀疑是军人的普通平民,甚至连安全区的警察也不放过。1937 年 12 月 16 日,日军把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工作的警察和平民 2000 多人押到汉中门外秦淮河边进行集体屠杀。这本日记说明,直到 1938 年 1 月 1 日,汉中门外秦淮河边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尸体仍然堆积在河边。"
日本调查报告及原件记录南京等地 " 死尸累累 "
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在日本帮助纪念馆征集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包括上海至南京中国军队防空的各种地图、防空作战概要、防空警报鸣放记录等原始文件等。
这组文物史料显示,1937 年 12 月下旬,石井桂受日本军方派遣,前往上海、南京等地调查中国方面的防空设施情况,并形成了调查资料和详细报告。他途中经过常州、江阴、句容等地,一路看到 " 死尸累累 "," 随着往南京去,道路两侧这种尸体的密度变得极高 "。
到南京后,石井桂看到 " 在下关码头,有数千敌兵被我方射杀,其尸体胀鼓鼓地浮在江面上 "。石井桂还对这些尸体的惨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如 " 脖子被出色地砍断,只留下一丝皮与身躯相连,皮有一尺左右,手脚已经不知去向 "。他甚至拿南京的悲惨情景与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的情形比较:" 对尸体并不陌生,只是眼前被机枪射杀的尸体,让我感到战争绝对不能输掉。"
日军照片印证中国军民被分批屠杀
大东仁先生还在日本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一组 1937 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等地的照片,包括 " 南京站前被炮火击中的中国房屋残垣 "" 被侵华日军侵占后的南京汉中门 "" 被侵华日军侵占后的南京下关火车站 " 等共计 324 张。
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张写有 " 俘虏收容处 " 字样的照片,照片中的建筑物背景与日本发行的《支那事变纪念写真帖:昭和十二、十三、十四年世田谷街道部队》和 1953 年《画报近代百年史》中的相关照片背景相似。经比对,发现这三张照片是由不同角度和时间拍摄的相同地点的场景,即位于南京东郊仙鹤门镇的 " 俘虏收容所 "。
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记载 " 在仙鹤门镇附近集结的约有七八千人。此外,还有人不断前来投降。处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个大沟,但很难找到。预定将其分为一两百人的小队,领到适当的地方加以处理 ",进一步表明了被抓到仙鹤门 " 俘虏收容处 " 的众多中国军民最终被分批屠杀。
照片史料印证日军 " 慰安妇 " 性奴隶制度
珠海的刘昌言先生及朋友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一批反映日军 " 慰安妇 " 性奴隶制度的照片和史料,包括上海 " 海乃家 " 慰安所建筑改造图纸,以及日军在苏州、太原、古北口营等地设立慰安所的照片,进一步印证了日军在中国实施的 " 慰安妇 " 制度。
有一份史料是日本关东军第六病院棚木军曹反映日军后勤情况的原始文件,包括人员和军马的粮食配给、官兵医疗等,其中有一份 " 慰安妇 " 名录是日军野战医院为 " 慰安妇 " 所做的体检表格,记录了 " 慰安妇 " 的种族、屋号、艺名、本名、年龄。其中,中国籍 " 慰安妇 " 有 12 人,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 36 岁。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