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11-30
如何把文学的马拉松跑下去?陈彦在艺文讲坛开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然后在传统和生活的两个维度上,形成你自己对世界、对生活、对他者、对自己的一个综合判断,从而形成你的艺术创造。"11 月 29 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来到南师 - 译林艺文讲坛,以《文学创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为题,分享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真知灼见。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喆在开场发表致辞,译林出版社副总编陆志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等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破除阅读的 " 茧房 "

谈到传统积累,陈彦指出,年轻的文学工作者,不管是创作者还是研究者,都需要有非常宽阔的眼界,这个眼界首先是文明的,是历史的,然后是自然的,最终才是人的。

" 我们今天说的很多话,十年、二十年后也会成为传统的一部分。我们是现实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性,现在看来众声喧哗,将来进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可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有可能微不足道。" 文学创作需要进入历史的系统认知里,考量写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民间传统也非常重要。18、19 世纪,俄罗斯很多贵族都以学法国文化为荣,直到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意识到俄罗斯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艺术,于是开始向俄罗斯民间寻找改造、转换、提升俄罗斯文化艺术的途径,由此诞生了一批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从司马迁的《史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到音乐家王洛宾的曲子、刀郎的流行歌,都是从民间传统来的。

此外,陈彦建议有志于文学的年轻人广泛地向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学习。要充分打开阅读视野,就不能画地为牢,要破除阅读的 " 茧房 "。读书首先要宽泛,然后再收窄。在此基础上,一个人一生应该精读 8 至 10 部经典作品,由此会对文学和人生的理解获得质的飞跃。

陈彦谈到,因为现实中的战争,自己今年开始第四遍读《战争与和平》,发现过去几遍没有完全读懂。这部伟大著作末尾用了 39 页分析俄罗斯卫国战争发生的原因,告诉读者历史不是单一的现象,拿破仑不能把这个世界拎起来旋转,沙皇也不能,而是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想跟着某一种东西拎起来旋转,没有拿破仑,大家也会推出另外一个人。" 人类再发展一千年,也还是要研究托尔斯泰对人性的这种深入洞悉。"

找到生命里的那口深井

" 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似乎成了流行话语,事实上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外到中国,作家们做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事情。" 陈彦再次以托尔斯泰为例,这位伟大作家在 82 岁时,日记里写的最后一句话是 " 耻辱!" 他为自己还拥有土地、拥有奴隶,还是一个地主而耻辱,毅然离家出走,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小镇上。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不断反思,正如《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初登场还是浪荡公子、崇拜拿破仑,但在小说最后,他却成了刺杀拿破仑的人,可见他的思想经历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本书里出现了 559 个人物,每个人都与托尔斯泰的生活有关系,都有托尔斯泰的影子。"

《静静的顿河》也来自肖洛霍夫打仗的经验,《白鲸》也来自梅尔维尔在船上捕捞白鲸的真实生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 " 忽喇喇似大厦倾 ",而他自己就是那个被压在 " 大厦 " 底下的人。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专门找了一个窗户直对着矿井的房间观察工人,他还在图书馆翻《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翻了一年," 他所做的就是马拉松运动员做的事 "。

陈彦鼓励在场的文学爱好者:" 对一个作家来讲,所有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当然,要尽量开拓有趣的生活,不要在很小的圈子旋转,要尽量去更广阔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生命里的那口深井,就看你有没有那种‘感光度’。"

文学的马拉松需要信仰

" 艺术创造在今天也是众声喧哗,越是朝我们迫近的东西,我们越没有清醒的认知。" 陈彦表示,作家作品都需要在马拉松式的时间长度看,需要经历一个经典化的过程。

小说第一还是要讲好故事,陈彦提到了马尔克斯的短篇集《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电影。其次是人物塑造," 优秀的小说,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各种生动的人物 ",四大名著里,读者提起其中任意一部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都能想到至少二三十个。此外,还有小说的趣味性。

讲座末尾,陈彦强调,文学的无用之中有大用," 一战、二战、瘟疫,人类的巨大历史事件,小说都在场,小说始终在社会生活的主战场。文学爱好者们应该建立起良卿法师舍身保护法门寺、玄奘法师取经一般的信仰,才能把这场马拉松跑完。"

何平也在现场分享了他的思考:" 今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必须保护文学圈子》,很多朋友不同意,其实我想保护的是文学的精神共同体,以此对抗如今审美艺术中的轻、薄、小、浅、爽。陈彦老师的讲座回到文学的基本常识,通过常识修正今天的反常。随着技术带来的平权,如今每个人都有权消费文化产品,这是一种进步,但也导致文化产品的下沉,作为创作者,向下选择太容易了,但如果你要向上选择,希望成为金字塔尖的文化产品,这肯定是一场马拉松。"

南师 - 译林艺文讲坛是南京师范大学面向社会大众,致力城市文学生活,推动国民审美教育的系列公益讲座。讲坛每年邀请 10 位国内外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编辑家和研究者等来南京师范大学作演讲。2023 年 5 月,毕飞宇以主题演讲 " 进入小说 " 开启艺文讲坛。一年来,格非、徐则臣、刘亮程、黎紫书、马伯庸、张旭东、苏童、阿来等已先后走进艺文讲坛。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姜斯佳

(主办方供图)

相关标签

俄罗斯 文学 阅读 马拉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