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黔南州 12 月 4 日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黔南州不断落实执法主体责任、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 " 三三制 " 现场检查和网格化监管工作,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出新绩。
——常态化开展监管执法,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 零 " 容忍。通过严格的监管执法主基调,推进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落实,形成全州生态环境系统 " 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共同担当 " 的监管执法常态。2023 年以来,全州共出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 18040 人次,检查企业 8516 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187 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涉案法律责任案件 30 件,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案件 19 件。
——抓牢抓实专项行动执法,确保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 " 文明干净 "。2023 年以来,会同检察、公安部门加大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查处案件 8 起;持续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 12 起弄虚作假违法行为 12 起,处罚款 54.984 万元;深化 " 利剑 2021-2025" 专项行动,检查企业 6291 家次,查处一般环境违法案件 134 件,共处罚款 1449.1352 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 16 件,查封扣押 5 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罪案件数 8 件。与此同时,组织全州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对照 2017 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审批建设项目清单、2021 年以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审批建设项目清单及 2021 年以来黔南州生态环境局审批建设项目清单,对全州的 4 个部审批建设项目、21 个省审批建设项目、306 个州级审批项目及 17 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建设项目开展了现场检查,推进了一批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
——优化提升执法监管服务水平,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以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从 " 人海战术 "" 望闻问切 " 向 " 环保天眼 "" 数据监管 " 的转变;常态化使用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对网格内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企业存在问题并即时整改,从源头上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三是持续开展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督执法,切实达到 " 加强部门沟通协作,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 " 的效果,依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行正面清单监管机制,通过采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监管等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2024 年共开展正面清单企业非现场检查 553 家次,帮扶正面清单企业 211 家次,依法推进审慎包容执法和适度柔性执法,依法实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2023 年以来对 21 家涉及首次违法,生态环境影响轻微的企业免于处罚,免处罚款 928.3 万元。
记者 张仁东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