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4-12-04
《纸短情长》:讲述中国笺纸的艺术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古人有 " 格物致知 " 之说,在 " 格物 " 的逻辑下,许多先人以 " 物 " 为中心,孜孜不倦地探求物与人、物与社会、物与历史的关系,从而找到 " 物 " 自身的能量。中国笺纸便是其中之 " 物 ",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文物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值得现代人慢慢品味。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张楠新作《纸短情长》,通过大量精美的笺纸图像资料,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可赏、可品、可观的艺术世界。

" 笺 ",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纸发明以后,文人常把精美的小幅纸张,供题诗、写信用的叫作纸笺、信笺。如果把 " 笺 " 和 " 纸 " 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具有艺术价值的加工纸,取名为花笺、诗笺等。每一枚笺纸,堪称一幅微型国画,或是钟鼎彝器的拓片,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其可在方寸之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让人在阅读诗词或书信的同时,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因而文人雅士对笺纸十分喜爱,他们将收藏的笺纸归类成册成为 " 笺谱 "。

作者有一个判断:笺纸的色彩、纹饰,大致经历了一段由素转彩、由简入繁的发展过程。" 由素转彩 " 的染色笺纸,最早出现在何时尚无定论,但最有名的一定是唐代的 " 薛涛笺 "。

女诗人薛涛用芙蓉花汁制成带有花香的诗笺,并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以诗笺唱和,并流传下一个个 " 彩笺传情 " 的佳话," 薛涛笺 " 也就成为最早的私人定制信笺。宋代笺纸名目繁多,利用雕版技术在纸上压印出凹凸纹饰,称为 " 砑花 " 技术。" 砑花 " 技术应用在笺纸领域,便是 " 砑花 " 笺纸。到了明代,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的中国木版水印艺术发展到高峰期,尤其是万历年间,木版水印笺纸开始流行,可谓美妙绝伦。文人雅士爱笺,将所藏笺纸归类成册,制作成笺谱,以备流传于世。明代吴发祥刻印的《萝轩变古笺谱》,堪称我国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笺谱之首,是我国已知现存最早的笺谱;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 ) ,胡正言刻成的《十竹斋笺谱》则代表了明代笺纸印刷技术的最高水平,采用了饾版、拱花等多种印制方法。郑振铎先生认为其 " 精工富丽,备具众美,中国雕版彩画,至是叹为观止 "。清中期,江南一带出现了以当时的知名画家作品为图案的笺纸;清末,一批文人亲自参与到笺纸的制作中,绘制成山水题材的笺纸,从此开启了文人画笺之先河。

笺纸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是民国初期,姚茫父、陈师曾、张大千、齐白石等一大批大画家涉足笺纸,文人画笺迎来新的高峰。从此以后,笺纸便成为将诗、书、画、印汇聚一堂的艺术品。

随着现代西方书写技术的传入,笺纸慢慢失去了当初的实用功能,成为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很少有人舍得使用。收集笺纸装裱成为笺谱,既可供文房清玩、欣赏,又是研究借鉴的艺术史料。书中介绍了最著名的 " 收笺成谱 " 往事,即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他们收集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松华斋、静文斋、宝晋斋、上海朵云轩、九华堂等所藏的珍贵笺纸,精选其中的 331 幅古今名人画笺,于 1933 年木刻精印 100 部分送友人,成为近代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该谱宣纸线装,色彩古雅,兼具雕刻、印刷、图案三绝,收录了林纾的山水笺、陈师曾的诗笺、戴伯和的鹤笺、李柏霖的花卉笺、王振声的动物笺、姚茫父的唐画壁砖笺、西域的古迹笺、齐白石的人物笺、吴待秋的梅花笺、陈半丁的花卉笺、清末女画家缪素筠的花鸟笺等,图案内容丰富,珍贵异常,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这一传统的艺术资料,堪称 " 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唯一丰碑 "。

可见,在一张张小小的笺纸上,可以窥见文人趣味的转变、绘画风格的变迁。笺纸正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今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人们已很少提笔写字,交流信息也多以电子的方式呈现,但是不少珍贵的书信、信笺被保留下来,成为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艺术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