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7 日,由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林君院士团队张刘教授组织研发,经技术成果转化并成功发射的 " 吉林大学一号 " 卫星 ( 吉天星 A-01 星 ) ,及其技术验证星—— " 苏州一号 " ( 吉天星 A-03 星 ) ,双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图像质量分析报告评审暨数据产品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
活动中,评审专家认真听取《吉天双星在轨测试总结报告》和《吉天双星图像质量分析报告》的详细汇报,对有关测试过程及卫星平台和载荷工况进行质询,经深入交流讨论,对双星各项指标数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第一,依据在轨测试大纲,技术团队完成了卫星平台、有效载荷等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符合任务书要求,卫星具备长期运行条件。第二,吉天双星是具备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的唯一可产业化、业务化运行的卫星,图像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得到在轨验证,已实现超千公里的曲线目标一次成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作为 " 吉林大学一号 " 卫星的技术验证星," 苏州一号 " 卫星于 2024 年 8 月 29 日成功发射入轨。9 月 24 日 10 时 31 分," 吉林大学一号 " 卫星成功发射,仅用时 38 小时便顺利实现了首次成像获取。双星在轨测试工作历时 94 天,于 11 月 30 日顺利完成。整个在轨测试过程分为平台在轨测试、有效载荷在轨测试、地面系统测试、星地一体化测试和在轨测试总结等 5 个阶段。其间,技术团队根据测试需要安排了 300 余个测试任务,地面系统共接收约 14.6 太字节 ( TB ) 的图像、遥测及设备状态数据,所有数据均在地面站接收并上传至地面系统存档。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共生成了 20000 余景涵盖多波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
相关技术数据准确有效地反映了卫星的成像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部分数据已提交国家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试用,为近期自然灾害的观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张刘代表研发团队向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各位专家对 " 吉林大学一号 " 卫星研制项目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未来,团队将努力加强科研攻关,不断提高卫星载荷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指标,推动实现技术成果的加快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