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12-08
《特殊教育蓝皮书(2024)》在南京发布,首创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价指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2 月 7 日,《特殊教育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 " 蓝皮书 ")发布会暨 " 数字化背景下的特殊教育现代化 " 研讨会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行。该书首创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价指数,科学利用统计技术,为客观、科学、准确地把握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提供了新的工具。

发布现场

首创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价指数

《蓝皮书》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共同组织,作者构成丰富,39 位作者分别来自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在读博士、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兼有统计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专业领域。

《蓝皮书》发布

" 这本《蓝皮书》构建了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发布了首次中国特殊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分析了当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提出了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巧仙教授表示。

《蓝皮书》回顾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首次发布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指数,第一次全面描绘和总结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具有鲜明的首创特点。

本书主要包括 " 总报告 "" 分报告 "" 专题篇 "" 实践篇 "" 借鉴篇 " 和 " 附录 " 六个部分。" 总报告 " 为《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24)》。" 总报告 " 梳理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概括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状况,构建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了中国特殊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分析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 分报告 " 遵循中国特殊教育的体系结构,分别从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四个学段,对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的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进行概括。重点描摹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对策,并采用案例进行例证。

" 专题篇 " 从特殊教育政策、教师队伍、支持服务体系、学校课程建设、学校信息化等五个方面,专题探究影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践篇 " 从地区、学校两个层面,分别展示了北京市、重庆市、台湾地区和上海盲童学校、南京聋人学校、苏州市仁爱学校特殊教育发展成果与实践经验。" 借鉴篇 " 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 附录 " 整理了 2023 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统计表。

本书首创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价指数。利用统计技术,构建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价体系,计算了中国特殊教育综合评价指数和发展平衡指数。特殊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在 29~58 之间,特殊教育综合发展程度差异比较大;特殊教育平衡发展指数由 2011 年的 23.942 提升到 2020 年的 37.065,其不平衡性有所改善,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应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统计分会秘书长李泽慧教授表示,根据《蓝皮书》,我国特殊教育实现学段全覆盖," 四段一类 " 格局已经形成。但特殊教育学段发展不均衡情况显著,义务教育阶段得到重点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得到关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和有力的支持。

研讨会开幕式

中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明显。需以增量为出发点,持续优化特教教师队伍结构;以提质为着力点,纵深推进持续性专业化发展;以支持保障为切入点,健全完善特教教师管理体制。

我国已建构起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体系。但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以及 " 校本 " 理念强化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需以课程结构和内容改革为重点,设置结构均衡、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实施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学习资源平台初步形成。但建设理念落后、区域发展差异不平衡、特校信息化人才缺乏、保障机制较为薄弱的问题,会影响特教学校信息化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蓝皮书》建议,应加强特殊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重视政策执行力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调整特教教师队伍结构,迫在眉睫。持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通讯员 杨黎珍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李楠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南京 改革开放 美国 教育学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