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12-09
胡国庆:记录时代变迁100个关键词(6)农民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2017 年 4 月 23 日,福建惠安县,在石雕厂打工的农民。

早期每到农忙季节,农家人手不够,就会去请帮工,等人家忙不过来你再过去换工,千百年来,中国农村一直延续这种 " 换工 " 交易。

而在西部地区,庄稼是随着季节成熟,农民抓住这个时差,干完自家农活后,出门帮别人抢种,换取一定的农产品,这是中国农民最早形成的外出打工模式。

▲ 1992 年 10 月 5 日,陕西陇县,出门给别人抢种庄稼的农民。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新名词,此前的农民一直延续传统农耕作业,每天围着土地转。

我们是个农业大国,早期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就业压力非常大,从当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就业压力。

▲ 2008 年 5 月 18 日 四川汶川县

而对于广袤的乡村,要想摘掉农民这顶帽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部队转业干部,回到地方均可安排就业;另一种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可分配工作。

但文革期间取消了高考,工农兵大学生寥寥无几,这就使得农民兄弟难以进城就业,其主要是户籍这道门槛,上年纪的农民都清楚,那时农村户籍转入城市,比登天还难。

▲ 2005 年 12 月 2 日,陕西岐山县,在采石场打工的夫妻。

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能量,市场经济允许个体经营,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中国社会到底是姓 " 社 "?还是姓 " 资 "?开放初期,人们思想仍保守,对政策稳定性把握不来。

▲ 2010 年 2 月 22 日 ,陕西旬阳县,外出打工的农民。

当看到中央政府坚定改革信心不动摇,这下人们的思想顾虑打消了,各地农贸市场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农民可以进城随便交易,再没人说是搞投机倒把了。

▲ 2010 年 2 月 21 日,陕西旬阳县,进城打工的农民。

由于当时物流信息不畅,各地特产价格相差很大。记得我们当地产杉木,每立方 200 块钱左右,通过水路运到上海、江苏一带,每立方就能买到 2000 多块,很多农民就是在这个时期淘到人生第一桶金。

▲ 2010 年 3 月 26,贵州晴隆县

农民进城贩卖农产品获得了收益,同时也看到了市场商机,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在中国大地全面展开。

直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引爆了中国人创业红利,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农民工。

▲ 2006 年 1 月 11 日,西安劳务市场

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这给农民兄弟提供了极大便利,务工不存在任何门槛,只要有力气就行,尤其是矿山、建筑等行业,需要大量的外来工。

▲ 2011 年 9 月 7 日,陕西彬县,在煤矿打工的农民。

▲ 2014 年 3 月 1 日,西沙永兴岛建筑工地。

开放初期,农民仍担心进城上当受骗,出来的大多是家里生活极其困难,带着出去闯荡赌一把的心理,开创了农民外出打工先河。

▲ 2018 年 5 月 21 日,陕西镇安县

对于这些先行者来说,外出打工只是改变了劳作方式,在家是种地,在外是扛砖瓦,不管在哪?只要能致富就在所不惜。

▲ 2009 年 7 月 23 日,西安建筑工地里的农民工。

那时的农民苦于交通信息闭塞,不知去哪找活?很多人这辈子还没去过大城市。

为了寻找打工机会,多以书信请城里亲戚帮忙找活,那时农民进城打工大多是通过这种方式。

▲ 2005 年 1 月 25 日,陕西淳化县

虽然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脑子并不笨,种庄稼也需要智慧,吃苦耐劳是农民的本色,从搬砖起步,边干边学,一些人很快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凭借人脉资源承揽工程。

▲ 2003 年 2 月 9 日,西安文艺路劳务市场。

当揽到了工程,就需要人手,外乡人不了解底细,用起来不放心,因此,先照顾到七姑八姨,接下来就是村里的乡党,农民就是以这种方式,一波又一波涌入到城市。

▲ 1998 年 4 月 14 日,西安工地里的农民工。

今天国内许多行业均被某个地方所垄断,最早的是温州十几万农民大军背着小木箱奔走在全国各地给别人修鞋,温州人从最低端做起,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发展到今天的辉煌。

▲ 2002 年 11 月 2 日,重庆奉节县

各地铝合金门窗加工,主要来自江西新建一带,厨具市场几乎被河南人垄断。这些垄断行业,大都是从早期的家乡情怀形成了今天的巨大规模,甚至走出了国门。

▲ 2017 年 4 月 23 日,福建惠安县,在粉尘中作业的农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订单愈来愈多,私企愈做愈大,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培养大量骨干,就像企业培养人才一样,涌现出一大批有智慧能力的农民,这是一种几何式发展。

▲ 2012 年 8 月 23 日,郑州,新来的农民工。

进入到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有 3 亿多农民奔走在城乡之间。

到了 2010 年,东南沿海出现一种新现象,不缺订单就缺工,工矿企业为了招工,包车前往山区,招一个奖励 200 块钱。从缺工现象,反映出我国经济规模发展之快。

▲ 2010 年 3 月 3 日,广州劳务市场

农民外出务工确实尝到了甜头,改革开放初期,西部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 200 块钱,而打工要高出十几倍。受利益驱动,农民前赴后继。

▲ 2009 年 7 月 31 日,云南大理

可以肯定地说,当下中国农民家境的改善,其主要是外出务工,打工已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地方政府也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提出打工经济,振兴乡村发展。

▲ 1999 年 2 月 8 日,西安,在城里揽活的农民工。

我在调研中发现,农民打工收入和企业员工相差并不大,毕竟这些人是出苦力,但在稳定性和福利方面不能同日而语。

▲ 2018 年 5 月 21 日,陕西镇安县,背运水泥的农妇。

农民打工有点像合作社期间记工分,按天记工,干得多拿得多。看似收入不低,却不稳定,工程结束就散伙了,要等待下一个工程,这期间吃喝拉撒都要自理。

▲ 2010 年 7 月 3 日,陕西山阳县

城市周边农民率先走出贫困,这是交通信息便利,工程结束回家种地,有活再进城。

而偏远山区农民就没这个优势,不知哪天有活?加上回家路费,给家人买礼物等各项支出,为了省钱,许多农民只选择过年回家,这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

▲ 2002 年 4 月 29 日,山西繁峙县,赶火车的农民工。

有人为了多攒钱,多年没回过家,蹲在餐馆外蹭流量,给家里报个平安,看娃长高了吗?

▲ 2010 年 8 月 11 日,甘肃舟曲县

这就导致乡村出现大量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而这三大留守群体至少过亿。

▲ 2007 年 2 月 1 日,陕西镇安县

早期农民打工就没什么福利,更谈不上 " 五险一金 ",有人说这是违反劳动法,企业应当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农民打工要提出 " 五险一金 ",人家肯定会说:" 咱庙太小,你去别处享受吧?后面有的是人。" 当然,还存在工程周期、人员流动,以及农民对保险的认识等客观因素。所以,农民工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 2000 年 3 月 24 日,山西清徐县,在暖气片厂打工的童工。

▲ 2000 年 9 月 14 日,陕西周至县,在印染厂打工的童工。

一旦权益得不到保障,就容易引发纠纷。最常见的是拖欠工资,这种现象在农民工群体里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农民工都遭遇过此事,有人现在手里还拿着 20 年前的欠条,别说工地,连老板都去世了,找谁去要钱?

▲ 2005 年 8 月 2 日,西安一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约 80 万血汗钱,讨薪农民工开起新闻发布会。

▲ 2005 年 8 月 3 日,西安,讨薪农民工遭殴打。

▲ 2005 年 8 月 6 日,西安,讨薪农民工终于拿到拖欠一年的血汗钱。

早期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矿山、建筑工地,这些场所风险极大,事故率高,而农民外出打工有个共同特点,因为人生地不熟,通常是村里的青壮年全集中在某个矿,或者某个工地。可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这个村就遭殃了。

我曾采访过一个小山村,死了 40 多个男人,留下 35 个寡妇,被外界称为 " 寡妇村 "。

▲ 2010 年 3 月 29 日,贵州晴隆县,背运砂石的农妇。

如今第一代农民工已告老返乡,他们流血流汗,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改善了家境。

▲ 2017 年 8 月 21 日,江西信丰县,告老返乡的农民。

如今在外打工的大都是他们的后代,80、90 后也被称之为 " 农二代 "。这代年轻人与父辈们大相径庭,他们有理想、有追求,许多人已融入到都市圈。

▲ 2013 年 2 月 20 日,陕西陇县,出门打工的三代农民。

为何两代农民工思维方式相差如此之大?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一体化正在快速融合而形成的,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农民进城打工必将成为历史。

▲ 2018 年 10 月 16 日,广东东莞,在企业打工的 " 农二代 "。

来源 / 草根

相关标签

农民工 就业 陕西 改革开放 物流信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