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老城区的刘庄是晚清扬州名园之一,由于一直是各单位的办公场所,刘庄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近日,刘庄的修缮更新利用工程拉开了帷幕。据介绍,刘庄将打造成为盐商文化沉浸式生活体验景区和扬州传统建筑技艺工坊。不久的将来,这一盐商大宅将会成为广陵路古城保护更新的新亮点。
△扬州晚清名园 " 刘庄 "
位于扬州古城广陵路 272 号的刘庄,与二分明月楼隔路相望。12 月 10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广陵路采访时看到,刘庄门前已经立起围挡,施工人员正在进场,修缮更新利用工程已经拉开大幕。
刘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名 " 陇西后圃 ",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晚清扬州名园之一。民国十一年(1922 年)原江南吴兴县刘氏盐商来扬做生意,买下这处宅子,重新修葺,起名 " 刘庄 "。因为他在临街住宅内开设过 " 怡大钱庄 ",又称 " 怡大花园 "。
△ " 刘庄 " 修缮更新效果图
据介绍,刘庄占地面积很大,南北长达 130 多米,东西宽达 50 多米,占地 6160 平方米。楼房厅堂房屋数量很多,大小加起来有 150 多间。建筑规模也很大,横联纵贯,横有四路(即 4 条轴线)住宅组群并列,纵有四进、五进连贯延伸,保存有楠木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的用途也在不断改变,曾是左卫街派出所、供销合作社、商业局、公共饮食公司、邗江县委、广陵区公安分局等单位的办公场所。
刘庄不仅保存有楠木厅,更有众多 " 宝物 ",背后还有不少传奇故事。刘庄的花园很美,入口有一个月洞门,上题 " 余园半亩 " 四字石额,小小的院落中,汇集了不少扬州罕有的 " 宝贝 ",南墙下一棵茂盛的白皮松,已生长 200 多年。
刘庄最宝贵的是一座清代戏台,那是扬州戏曲的珍贵见证。现在扬州园林中还存在两座古戏台,一座在何园,一座在刘庄。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在《维扬优伶》一书中写道,刘庄的戏台,台呈长方形,坐西朝东,面阔三丈,深一丈二尺,高出地面约四尺许。台后是一堵高墙,犹如回音壁。台前假山参差,草木扶疏,暖风吹来,花气袭人。
最夺人眼球的是一块载入《中国园林名录》的老太湖石,其石色微黄,形状奇特。石头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洞,酷似 " 巨眼 ",而奇石的北端又像张开的巨大鸟喙,像凤头。据了解,这是刘庄的一个 " 镇庄之宝 ",根据它的风化程度,这块湖石在园中至少有三四百年了,堪称 " 奇峰 "。
" 余园半亩 " 后还有一个小院,院子中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黄石假山,在黄石假山下的小巷两壁墙上,有 18 块明代碑刻,有 " 晋王凝之 "" 晋王操之书 " 等人的落款,二人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也是大书法家。
△ " 刘庄 " 修缮更新效果图
此次实施改造的刘庄片区项目,地处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总建筑面积约 5279 平方米,主要对刘庄进行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刘庄片区项目将结合周边地块资产归集和改造更新,融入文创、茶艺、艺术展览、研学等要素,打造盐商文化沉浸式生活体验景区和扬州传统建筑技艺工坊。不久的将来,这一盐商大宅将会成为广陵路古城保护更新的新亮点。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顾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