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几何时,在西安,坐拥城中村一院子房,差不多意味着一辈子衣食无忧。
没拆迁的时候,整整一院子,除了一个天井,一圈全盖成房子,三五十间的房子出租着,一个月,躺平在家,光房租就收几万块。
如果还有几间村街上的门面房,不管是自己开个烟酒店或者麻将馆,还是出租出去任由租客经营,满足城中村三教九流的物质需求也罢精神需求也好,东家的日子,总是舒坦的不要不要的。
我曾经也住过好几个城中村,桃园村,乐居场,沙坡 …… 那时候一个月也就挣千把块钱的工资,而房东家的那一院子房,一个月收的租金都超过我半年的工资了。桃园村房东家的独子和我同龄,当我每天吭哧吭哧骑着自行车奔波在搬砖路上的时候,早上六七点出门,人家在最大的装着空调和土暖气的房子里睡得正香;晚上八九点回来,人家正坐在自家商店的门口挖坑挖得正欢。如果赶上某天我休息,差不多一整天,从窗口都能看到人家除了吃饭,就是挖坑。偶尔也去观战,他会客气的邀我上场,连忙摆手婉拒盛情。虽然都是 " 村 " 里长大的,咱关中小县城农村长大的,怎么能跟人家西安的城中村比;虽然都是 " 村里 " 住着的,寄人篱下冬冷夏热的房客,怎么能跟人家夏天吹空调冬天烧暖气的房东坐在一个桌子上去挖坑!
唯一一次,看见他开了一辆出租车回来停在自家门口,然后把车钥匙扔给邻居家的小伙子说,今天剩下的时间你想开了开,不想了就把车撂这一晚上,明天给车主送过去跟他说,我不开了,累成怂了挣那点钱都不够挖坑。
二
因为从来不曾走进城中村原住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也没有在西安城中村当房东的亲戚,所以,一直不知道,城中村的原住民,是愿意一直守着那院子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的逼仄空间,还是愿意拆迁,住进配套齐全的单元房,享受有停车位有绿化的小区。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想的,如果某一天拆迁了,那立马原地起飞,安置的房子总面积可能没有原来的大,但除了自住的,总还有几套闲置的可以出租,租金可能也没原来收的多了,但维持一家人的小康生活依然问题不大。如果还安置了门面房的话,那日子依然滋润的不要不要的。最主要的,除了有安置的房子,还有一大疙瘩货币补偿啊,有这一笔钱,经营得当的话可能还会实现生活品质和人设阶层的再升级。就算没什么投资经营的能力和打算,放在银行里,心里都踏实。
因而,不论从哪个层面,在西安的城中村拥有一院子房子的,那真的是祖上荫德,坐享城市发展红利,妥妥的人生赢家。别说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小地方农村来的打工人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就是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十八年,大学毕业找个还算像样的工作,辛苦一辈子可能都拥有不了人家一挖掘机下去换来的那些固定资产。
因而,西安的城中村房东们,其实都早早做着拆迁的准备,房子越盖越高,砖墙和楼板越往上越薄,根本目的并非为了招租住人,而是为了拆迁补偿,三层以上的赔不了房子,也能打折赔货币。与赔偿的货币相比,往上加盖的那点成本,根本不算个啥。
三
早些年,确切地说疫情之前,西安拆迁的城中村原住民,都十足地享受了这一劳永逸的泼天福利。
但是,之后,就难说了。
据说,最近几年拆的几个村子,安置的房子迟迟不见影,就连过渡费都出了问题。而在某个环境优雅地段优越的大型公园旁,某个大型的城中村,拆了一半的残垣断壁,已经烂尾矗立在那里很有一段时间了。
拆了一半的,停在那了。
原本列入拆迁规划还没有拆的,很多也都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西安市雁塔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事务中心城中村改造方案编制项目取消公告》。公告的名字和内容都比较专业,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关的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暂停了,相关的改造方案,自然也就不需要进行下去。至于取消的原因,官方的说法是," 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采购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
列入雁塔区 " 十四五 " 期间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共有 16 个村子,其中,北山门口村、南山门口村、西等驾坡村等 10 个村子已经陆续完成拆迁,而沙井村、徐家庄、罗家寨、吉祥村、郝家村、西八里村共 6 个还没拆的村子,一时半会是不拆了。
四
官方说,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采购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所谓的供应商,对应到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其实就是开发商。不足三家,具体是几家,不得而知。
对西安地理比较熟悉的人,这 6 个村子应该都不会太陌生,尤其是吉祥村、沙井村,大名鼎鼎。这 6 个村子,都在西安南郊的黄金繁华地段。沙井村、徐家庄紧邻高新区的白菜心,吉祥村、郝家村、西八里村、罗家寨,都是小寨商圈的老邻居。
黄金繁华地段,却少有开发商问津,就这 6 个村子而言,自然是因为体量太大、拆迁成本太高、拆迁难度太大等原因,单就沙井村那栋 33 层的 " 西安城中村第一高楼 " 就够让很多老板们望而却步了。没有超级实力的开发商,还真啃不动这几个村子的拆迁。
如果把视野放的更大一些,放眼整个西安,放眼全中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其实也都进入了瓶颈期。
知名开发商纷纷暴雷,住房存量严重过剩,住房投资属性在一堆泡沫里率先破灭,经济下行人们购买力普遍下滑,对未来预期信心不足 …… 一环一环,环环相扣,如今的房地产和城中村拆迁改造,早已不是香饽饽了。别说没有多少开发商还有实力下这个手,就是有这个实力的,也要三思而后行——拆下来得花多少钱,改出来的新物业,又能卖多钱,能卖出去多少。
沙井村的拆迁改造,早在 2016 年就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了,那时候经济还一片繁荣,房地产市场正如日中天,那时候都拆不动,遑论今天。
就在西安 6 大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被按下暂停键前不久,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一纸通知,提出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 35 个大城市,扩大到近 30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乍一看,西安的城中村拆迁改造,怎么反其道而行了?实则,是全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 拆不动 " 了,不得不像更多的二线甚至三线四线城市拓展。
五
总之,吉祥村和沙井村们,一时半会,会继续停留在现在的模样。
好事矣?坏事乎?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
对房东们来说,告别城中村的逼仄空间住进现代化的城市小区的同时、还能分到若干套房子实现数目可观的资金变现的梦想,怕是得先收一收了。这也就意味着,往上加盖的那些本就奔着赔钱的投资,不知多久才能收回来。当然,该出租的依然可以继续出租,能收的房租自然会比拆迁后收得多。但是,在整体的大萧条下,到处挂着 " 院内有空房 "" 门面转让出租 " 牌子的吉祥村沙井村的房东们,想要像以前一样只管坐在廊檐下挖坑收租金就滋润得红光满面的日子,也同样一去不返了。
其实,拆迁了对所有的房东也未必是好事。看着分到了好几套单元房一疙瘩钱,但一大家子一分,落到谁手里的也没有多少。又少了一大笔房租,原本还有点营生或者工作的还好,没点营生又没工作的,保不准心里不发慌。
有已经住进安置小区的原拆迁户,为了争抢小区一个垃圾台的资源,邻里反目;还有的,在就近的地铁口,弄个小车车,整个小烤箱,卖起了烤红薯。
对城中村的非原住民房客们来说,自然是好事。愿意住在城中村的,整体而言都是经济能力不怎么宽裕的,就图个便宜和方便。做点路边摊小本生意的,底层打工的,送快递送外卖的,大学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或者工作不理想的,城中村,无疑是最合适的临时栖息地。
现在,本就剩余不多的村子暂时不拆了,他们总算舒了一口气,不用担心另找住处,不用担心微薄的收入能不能付得起不菲的单元房房租。还有那些 " 姨 " 们,也还能继续 " 给你设个话 "!
对这座城市,也正好趁此机会缓口气,放慢低头走路,凝神抬头看天,好好想一想,当大拆大建的时代成为历史时,新的城市民生着力点在哪里,新的城市发展触发点在哪里。
六
房东房客城中村,拆也罢留也好,终是人生的装台,终是历史的云烟。
前几日打车,遇到的司机似觉面熟。他也在我上车的时候很是多看了我几眼。在下车扫码付钱的时候,终于同时认出了对方——竟然是当年桃园村的房东和房客。当年,那个替班开了半天不到出租车就嫌辛苦的房东家独子,如今跟我这个当年的房客一样人到中年,已经踏踏实实地开出租,开了好些年了。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