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年 10 月 1 日,江西吉安
今天,人们已进入信息爆发时代,各种资讯扑面而来,有学者统计,现在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过去 5000 年的总和。
互联网、大数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地球村 " 已被互联网全覆盖,即使在疫情封控期间,各国元首也是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商讨国际大事。
▲ 1999 年 7 月 1 日,全国电信数字移动电话号码由原来的十位升至十一位。
信息传播对媒体记者十分重要,2002 年,陕南遭受特大洪灾,由于道路通讯中断,我们采写的稿件传不出去,就请了两个山里小伙采取 " 鸡毛信 " 的方式,每天徒步 80 多里山路,将稿件送到山外。
▲ 2010 年 2 月 22 日,陕西旬阳县
我曾多次奔赴突发重大灾难现场采访,当时遇到没有网络,手机就无法与外界联系。所以,高档酒店一般会给床头配一个手电筒和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就是应对突发事件。
可别低估了小半导体收音机,它在任何地方都能及时收听到外界信息,对于灾情、救援、避难等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2008 年 5 月 19 日,汶川大地震导致网络中断,只能依靠半导体收音机了解灾情。
但信息互联网到底给人们带来了多少幸福指数?恐怕大数据都难以统计。因为信息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互联网加快了时速,未必人就活得轻松?但互联网推动了人类科技进步,这点毋庸置疑。
▲ 2008 年 5 月 17 日,汶川大地震,灾民排队和远方亲人电话联系。
人们在任何时期都需要信息,只是传播方式有所不同。早期人们传播信息多以 " 捎口信 ",比方乡村集市就是一个信息传播中心,村里有个大小事只要在集市上吆喝一声,十里八乡就传开了,特别是婚丧嫁娶这等事。
▲ 2010 年 1 月 16 日,甘肃正宁县
如今没这个必要,在微信朋友圈发条短信,谁都知道了,互联网比捎口信速度要快的多得多。
早期,丝路贸易、固守边防、进城赶考等靠 " 口信 " 就不现实,因为距离太远,通常以家书传递。
▲ 1990 年 4 月 18 日,西安电报大楼门前代写书信的先生。
写家书要有文化,不然就要请先生代写,通过驿站快马接力传递送到对方;再往后更进步了,只要贴上一张 8 分钱邮票,就能将信息传到远方。
▲ 1991 年 2 月 28 日,陕西安塞县
当人类发明了无线电就有了电报,电影上甘岭英雄王成背着发报机高喊 " 向我开炮!" 说明战争已进入无线信息时代。
这项发明,很快就被民用化了,百姓家里有个急事发封电报,对方很快就能收到,比书信要快得多。
▲ 1992 年 5 月 8 日,西安 9 位青年在太白山失踪,营救人员架设无线电台组织营救。
▲ 1992 年 5 月 10 日,失踪青年终于被解救。
发电报是以字数计费,包括标点符号,内容可不敢像写情书那样热情洋溢:" 什么亲爱滴呀,爱你一辈子 ……" 这要花多钱?通常是家里有个紧急事才发电报,内容大致是 "** 病危,速回!" 等,有人很难用几个字表述清楚,但柜台里的发报员会帮你省钱,绝不忽悠,不像今天的各种 " 套餐 ",让你莫名其妙。
▲ 2006 年 10 月 6 日,西安
各地电报大楼一般都设在繁华地段,也是当地标志性建筑,从这栋楼里就能将信息传到世界各个角落。
那时铁路沿线有三条通讯电缆,分别是军用、民用和铁路,这三条电缆贯穿我国大江南北。
▲ 1999 年 3 月 8 日,西安
电报大楼还代办长途电话业务,收费和今天手机差不多,按时计费,但传递方式大相径庭,需要若干个总机中转,何时能接通不好说?遇到业务繁忙,只能耐心等待。
为了方便客人,电话亭外摆放了好几把长条椅,叫到谁就进去接听。
▲ 1993 年 6 月 12 日,陕西咸阳,等待家人来电的麦客。
▲ 1998 年 8 月 23 日,西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固定电话逐步进入百姓家庭,百姓真正进入信息快速享用时代,做梦都想不到,坐在家里就能听到千里之外亲切的声音,终于实现了异地接听,比起捎口信、家书、电报要快捷得多。
▲ 2009 年 10 月 18 日,新疆库车
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迫切性更高了,这一时期,街头很快就出现了 BB 机。
这家伙个头不大,平时别在腰里,走在马路上经常能听到叽叽呱呱的 " 鸟 " 叫声,搞得周围的人都赶紧摸裤带,看谁在呼他?
▲ 1998 年 8 月 26 日,西安,回传呼的年轻女子。
脑子灵光的人一看来电号码,就知道回电的重要性,东张西望寻找座机。特别是在会场," 鸟 " 叫声不断,为了不影响台上的人讲话只好关机。
有人回到家可忘了开机,老婆大发脾气," 咋不回呼,和谁在一起?" 搞得夫妻俩经常闹误会。
▲ 2010 年 1 月 1 日,杭州
BB 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传递,那时哥们分手时都会追加一句:" 有事呼我!"
为了方便回电,街头磁卡电话迅速崛起,将火柴盒大点的磁卡插进去就能听到对方声音,通话十分便利。
▲ 1999 年 4 月 6 日,西安
这样一来,又出现打电话要排队,有人抱怨磁卡电话太少,更有人抱着电话啰嗦个没完没了,旁人急得要死,又不好贴近 " 窃听 ",为此,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 1999 年 9 月 26 日,陕西户县
这个时期,中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有钱人开始玩起了 " 大哥大 ",样子和砖块差不多大小,抱在怀里可神气了,特别是在大众场合吼个没完没了,自我感觉特牛气。
▲ 2004 年 11 月 9 日,陕西礼泉县
那时许多人还不知道这是个啥家伙?怎么一个人抱着 " 砖 " 自言自语,甚至怀疑不会是 " 有病 " 吧?其实人家这是在打移动电话。
▲ 2015 年 6 月 17 日,陕西永寿县
大哥大就是手机前身,刚上市时谁都羡慕,约个朋友吃饭可方便了,并且还能保护个人隐私。
▲ 1999 年 3 月 19 日,西安
但这块砖也遇到瓶颈,信号很不稳定,需要反复移动才能接听,所以叫 " 移动电话 "。
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在外打工的农民给家里通话需要提前约好,要跑到山顶去接听。
▲ 2012 年 10 月 13 日,陕西紫阳县
大哥大很快就过时了,市场新出了一款 " 小灵通 ",这家伙就是小,和鸡蛋一般大小,深受女人喜爱。
走在大街上,经常见时尚女子将小灵通挂在脖子上晃来晃去,特别引人瞩目。
▲ 2012 年 5 月 30 日,西安
今天就更不得了了,手机已发展到智能化,不仅能通话,还具备拍照、发微信、网购等诸多功能。
如今出门,可以不带钱包,手机可不敢落下,乘坐公交地铁、超市购物等均可通过手机支付,连卖菜小贩胸前都挂个二维码。现在的人们,好像离开了手机就寸步难行了。
▲ 2024 年 7 月 27 日,陕西镇安县
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信息技术是一场科技革命,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烦恼,过去拨打 114 客服查询电话,很快就得到人工回复,现在采用人工智能 AI 服务,好不容易接通了,电话里传来请按一、请按二 …… 请按八,紧接着传来 …… 请稍后,正在转人工服务 …… 这会人工正忙 …… 请稍后,就这样反反复复。
▲ 2024 年 10 月 18 日,西安
并且电信诈骗不断,三天两头接到莫名其妙来电,致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上当受骗。
监控摄像头就像苍蝇一样遍布大街小巷,你和谁在散步?都去过哪些地方?大数据一目了然。
▲ 2009 年 12 月 31 日,浙江宁波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已没了任何隐私可言。更可怕的是,近期黎巴嫩 BB 机集体爆炸伤人事件,给人们敲响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的警钟——高科技可造福人类,也可伤害无辜!
来源 / 草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