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仁怀市红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喜讯连连:继规模试种的酒用高粱怀红 2 号喜获丰收后,因品质优良被酒厂预购。
怀红 2 号是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培育的新品之一。今年 9 月,在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上水村,由省旱粮所指导的 200 亩酒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也喜获高产,平均亩产比预期高出近 50 公斤。
酒用高粱是我省打造千亿级白酒产业的原料基石。" 十四五 " 以来,省旱粮所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从种质资源开发、良种选育、高效种植、产品开发和推广等方面发力,聚力构建现代化技术研发和利用体系,助推我省酒用高粱产业 " 红火 " 发展。
" 为解决酒用高粱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我所组建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全产业链创新两个团队,近年来在种、耕、管、收、储、运等环节取得了一批研发成果。" 省旱粮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所还收集了 400 多份来自省内、1000 多份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表型精准鉴定,筛选出多份可抗高粱两大病害——紫斑病、炭疽病的种质资源,让 " 贵州有了育出高抗性品种的希望。"
今年 4 月,省旱粮所还完成了世界首张酒用高粱红缨子的基因组装,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高粱遗传研究中的遗传变异,为酒用高粱分子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信息资源。" 单宁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籽粒大小和性状、果皮厚度和穗型是影响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酿造品质、出酒率的重要因素。" 省旱粮所酒用高粱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该团队已挖掘、克隆了控制它们的基因,目前正在对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成果应用将有效提升酱酒品质。
数据显示," 十四五 " 以来,我省已登记育成高粱品种 15 个,其中省旱粮所 11 个,均具备亩产 500 公斤以上潜力,丰富了我省酒用高粱品种类型,基本解决了我省酒用高粱品种单一的问题。同时,新育成的品种均是糯质高粱,相比我省主栽的红缨子高粱品种,成熟期更早、生长一致性高、抗病性强、种皮厚,完全满足酱香型白酒耐蒸煮、翻糙的酿造工艺要求,特别是黔高 7 号、黔高 8 号、红粱丰 1 号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高达 91.47% 以上,出酒率高,单宁含量适中,夯实了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根基。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