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4-12-31
《细品西游》:“使命”让苦难拥有意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曲黎敏教授因解读《黄帝内经》而蜚声国内,在广大读者的认知中,她是一位地道的中医学者。实则,《黄帝内经》只是曲教授解读的第一部经典,她还先后解读过《诗经》《伤寒论》《说文解字》并推出著述。其品读《西游记》的著作《细品西游》,则是其最新成果。

整体而言,曲教授的作品跨界诗词、中医、文学三个领域。三个看似 " 隔行如隔山 " 的领域,是如何贯通于一身的呢?这与她独特的知识结构相关,即北师大中文系本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古话说 "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学习中医理论时,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就像在笼子中捉鸡一样,只要打开笼子的门,鸡就可以轻易地捉到。事实上,她的五本经典解读著作,其实都是围绕《黄帝内经》展开讲 " 生命 ":《诗经》谈人性、谈美学;《伤寒论》谈《黄帝内经》之用;《说文解字》讲文字是生命的拓展;《细品西游》讲的是生命修炼的过程。

《细品西游》以《西游记》原著一百回为顺序,在每个章回里挑选出几个问题来品读。比如第一回的题目是 "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何为 " 灵根 ",何为 " 心性 "?再比如:孙悟空当上美猴王后,为什么会突然落泪?起心动念为什么重要?孙猴子名字的来由是什么?" 悟能 " 是什么意思?沙僧为什么冷心冷面?为何孙悟空没有男女欲望?在 " 四圣试禅心 " 一回中,为什么唐僧一听要娶女子就 " 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他到底怕什么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实则都是人生大问题。

在所有的问题之中,有一个问题最为费解: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能驮着唐僧直抵西天,非得护送着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这也是曲黎敏少年时的疑惑。后来,她在学中医以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孙悟空代表脑子中的意念,意念是可以一下就到西天的,但毕竟是 " 空 ",拿不到真东西,也无法取走真经;只有像唐僧那样一步步地走,一个一个磨难受着,一个一个官牒拿到,一一步步都盖了正式的公章,才能取回真经。《西游记》固然是故事,但所有的故事里都有人性,等了悟人性后,藏匿其中的的 " 神性 " 就被敞亮开来。

在作者看来,《西游记》是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一个关于成为自我、战胜自我、颠覆自我、实现自我的故事,也是一个隐喻了我们每一个自我的前生后世的故事,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不敢昭示于人的欲念、我们的无力无助与艰苦卓绝,无不尽在其中。在解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作者越发认识到这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一次救赎。

首先是身体上的意义。每一次唐僧师徒遇到事情或妖怪时,作者都会自问,这些事情或妖怪于我意味着什么?我要如何去打破这些谜障?我的身体能否抵抗那些磨难?我的意志能否战胜那些恐惧?于是,作者开始跑步、跳舞,力所能及的锻炼身体,挥舞想象中的金箍棒 …… 当一个人不是为了长寿而锻炼,而是为了 " 打妖怪 " 而强健筋骨时,这件事就变得十分快乐了。随着身体愈加强壮、坚韧,她突然有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欢乐,不再畏惧死亡了。

其次是精神上的意义。作者从中悟到了 " 认命 " 与 " 使命 " 的不同。在她看来,孙悟空是 " 认命 " 的,无论什么来了,他都欣然接着:安排蟠桃园就吃桃,安排炼丹炉就食丹,十万天兵、五百年囚禁、九九八十一难都一一接着。悟空 " 认命 ",但不怕 " 命 ",正是 " 使命 " 让一切苦难都充满了意义。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西游记 孙悟空 唐僧 文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