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01-01
水城区:一抹茶香,写下满山“共富之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中国多山,山是大地的骨架;中国人喜山,对山的情感极重。山里人靠山吃山,感恩于山的馈赠;山外人好入名山,寄情于山的浪漫。

贵州最不缺的就是山。与一望无垠的广袤平野不同,乌蒙腹地的六盘水有着嶙峋的美丽,而山高沟深、耕地零碎、山地占比 97% 的现实困境,却让农业发展困于藩篱。

寻山解题,问山破题。山里的人,深知山川孕育风物万千,大山脊梁里的六盘水市水城区,则用一片 " 叶子 ",勾勒起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新篇。

从印度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经云贵高原到东部沿海和台湾,以北纬 26° 为中轴线,这条黄金产茶带上,水城区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山地小气候为茶叶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在 " 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 " 之一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直接辐射区的历史中早已洞见,水城种茶、喝茶、礼茶的历史悠远绵长。千百年前,沿茶马古道落地山间的茶籽,孕育出山间独特的宝藏,茶路飘香。

山川之美,风味独特。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原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水城春为代表的茶企开始崭露头角。2012 年推出的第一款手工扁形茶,以第一个商标 " 春意 ",打开了这场 " 春意盎然 "。

" 如果说过去农业更多受制于山地的局限,那么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地形劣势完全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发展出优势产业。" 深谙特色是 " 生命线 " 的水城区,开始把制约农业效益的穷山变成高效农业发展的靠山——

筐采盈盈、杀青晾晒、塑叶成形落就杯盏浮沉载载 …… 水城区南部园区龙场乡的白族小镇里,正见证一场寻山、问山的生动实践。

龙场乡,生在山中,长在江边,北盘江穿境而过,山水云雾,一经寓于产业,便迅速幻化出无限可能。因 " 山地 " 而制约,也因 " 山地 " 而破局,海拔高、土贫瘠的龙场乡,将气候与土地 " 玩 " 出了新花样,成为水城区念好 " 山字经 " 写就 " 茶文章 " 的生动缩影。

从 " 刀耕火种 " 到 " 精耕细作 ",从拿锄头到拿剪刀 ……10.02 万亩茶园生机盎然,一颗颗茶芽通过一道道工序,经历淬火历练升华为香气四溢、惹人生津的 " 水城春 ",也成为水城区 " 一叶 " 成就 " 一业 " 蹚出的绿色新路。

坚持山为特色,绿为主色,在严守生态红线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创新模式、塑造品牌等手段推动 "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将生态栽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一杯 " 干净茶 ",点绿成 " 新 "。

聚焦 " 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 " 区域发展定位,将茶产业发展同康养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释放康养价值。一手加快充实茶叶种质资源库,不断培育本地品种,一手引进其他适生品种,从源头壮大春茶 " 家族 ",把康养的内涵外延,一杯 " 健康茶 ",点绿成 " 金 "。

坚持给了 " 田头 " 给 " 甜头 ",以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支持,提高种植效率和经济效益,把算好 " 增收账 " 与鼓足 " 钱袋子 " 两手抓,茶叶种植面积达 10.02 万亩、惠及茶农 4 万余人,2024 年茶叶产量预计 200 吨左右,产值 2 亿元以上,一杯 " 振兴茶 ",点绿而 " 兴 "。

凭着山所带来的生态优势,万亩茶山催生出融合化的新业态。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薄雾似纱,宛若水墨画。大山臂弯里,绿色、生态、高效再一次成为发展共识——以一片茶叶,一抹茶香,水城区撬动旅游产业,续写带动 4 万余人增收的故事。

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水城区把 " 旅游 +" 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按照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集采摘、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把茶山变风景,将茶园变景区。

植此青绿,春色万里。一座座茶山碧波荡漾、一栋栋农家小院幽静雅致,青绿葱茏之中展现和谐宜人风景,人在景中、景在人中。" 春季采茶踏青,夏季避暑养生。" 茶文旅融合之下," 一片叶子 " 挥笔写下满山的 " 共富之约 "。

用一杯春茶,打开春天。2025 年 1 月 1 日," 水城春 " 早春茶抢 " 鲜 " 开采,以茶结缘、以茶会友、以茶弘文、以茶兴业," 我们诚邀各位到‘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做客,畅游云雾中的水城,品尝舌尖上的春天,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 ……"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生命线 华为 贵州 破局 台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