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冬凛冽
呵气成霜的冬日里
每当夜幕低垂
寒风透过窗缝发出 " 嗖嗖 " 的低吟
你是否也开始怀念起
那些温暖如初阳的记忆?
从煤炉旁围坐的温馨
到电热毯上的小憩
再到智能取暖器的便捷
取暖方式的变迁
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缩影
更是我们生活品质跃升的见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梭时光
探寻那些年
我们取暖的那些事儿!
煤炉与碳火
01
想那些年,煤炉还是校园里最常见的取暖工具。在校园的一角,总能看到煤炉静静地燃烧着,散发出淡淡的煤烟味,却也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学生们围坐在煤炉旁,或聊天,或学习,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至今仍让人怀念不已。那份从煤炉中升腾起的温暖,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珍贵。
暖手壶汤婆子
02
汤婆子是取暖的旧物件。现在大家还有印象吗?
它是一个铜制暖手壶,光滑圆润,小巧精致,冲了热水捧在手里,暖烘烘的。因为是铜质的,所以热水灌进去,能暖好久。一定要裹一层毛巾,不然很容易烫伤。
火笼
03
80、90 的小伙伴一定对火笼不陌生吧,那时候上学又冷、家里教室也没空调,外出是一定会带上一个火笼、给自己寒冷的冬天一丝温暖!
火笼的外筐采用传统竹编技艺编制而成,安安静静地如一座温暖的土墙屋,里面安放着一个土钵子或者用铁皮制成的内胆,上面盖些火煤灰后,一个火笼就像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再罩上一个铁丝盖,再在外筐的耳朵上插上一副 " 火箸 ",就可以惬意地拎着 " 阳光 " 去上学了。
妈妈牌 " 防寒盔甲 "
04
棉衣棉裤、毛线衣毛线裤、棉帽、老棉鞋、棉手套,妈妈牌围巾 ……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小时候,总是被妈妈念叨着 " 冷,多穿点 ",以至于最后穿成一个 " 莽莽 " 的笨重小孩。
但是不得不说,妈妈织的毛线衣,以及自己做棉衣棉裤,穿上之后暖暖的,很贴心~
热水袋
05
相信在不少学生对于冬天的记忆里,少不了热水袋的身影。小小的袋子,灌上热水,就能发热很长时间。后来,热水袋经历变革,变成了可充电式。教室里,户外中,便携易带的特点让很多学生选择使用热水袋,成为了不少学生冬日随行的温暖小确幸。
暖宝宝
06
暖宝宝也是不少学生们冬日里的 " 小太阳 "。以其小巧便携、即贴即暖的特点,迅速在校园里流行开来。
无论是上课、自习还是户外活动,只需轻轻一贴,就能持续发热数小时,让学生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保持时尚与温暖并存。它就像是学生们的贴身小助手,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日。
电热毯
07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热毯开始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中。睡前,只需轻轻一按,电热毯就能让整个被窝变得温暖如春,让人在寒冷的冬夜里也能拥有一个甜美的梦境。
电热毯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将温暖与舒适包裹在其中,让人倍感安心与惬意。
燃气取暖
06
现在,时代变迁,燃气取暖成为不少学校的选择。全天候的不间断供暖,让学生在寒冷的冬天能够有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
中央空调
09
中央空调成为了许多学校取暖的标配。为给学生提供更加温馨的生活环境,不少学校在教室、寝室安装了中央空调。冬季来临时,会确保学生身体舒适度承受的情况下,视天气情况及时开空调。
例如,贵阳雅礼高级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便在寝室、办公室及食堂安装了取暖设备,既有中央空调取暖,又有暖气片取暖。正是这些给力的设备,让师生在寒冷的冬天倍感温暖!
暖气
10
不仅如此,暖气的投入使用,也将温暖送到每一个贵阳师生身边,让他们在冬天都能过得温暖而幸福。
今年,贵阳传习中学便是采用暖气取暖,暖气分为两个区——教学区域、宿舍区域。当这个冬天又开始对师生们 " 冻手冻脚 " 时,该校早在十一月初,就已完成供暖系统的全面检修,每一条线路,每一根管道,都经他们悉心检查与精心维护,只为在寒风侵袭的季节,为校园织就一张无形却温暖的守护之网。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取暖方式的每一次革新
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从煤炉到智能取暖
变化的是方式
不变的是那份对温暖与爱的渴望
让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时
也不忘回望过去
珍惜那些简单却珍贵的记忆
这个冬天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取暖
愿都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幸福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