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六盘水 01-07
来自贵州与吉林的他们曾“乘地铁回母校捐1个亿”,收到590封、40万字感谢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年前,复旦校友伉俪乘地铁给母校捐 1 亿元的故事曾在网络刷屏。1 月 3 日,两位复旦校友陈晓明、何佩鑫重返母校,谈及当年 " 乘地铁捐 1 亿元 " 一事,他们表示 " 坐公交车、地铁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做普通人是一个人的本分 "。

" 我们一个来自贵州,一个来自吉林,都是从农村出来,得到机会才上了大学。在母校的支持下,我们读研究生、留校任教、出国进修,我们想让更多贫困孩子也有相同的机会、平台,不要错过机会 "。

因此,两位复旦校友在 2019 年 12 月捐赠 1 亿元,设立 " 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校友基金 ",专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捐出 1 亿元后,二人生活依然朴素、低调,这次,他们带两个小外孙游历祖国河山,都是坐公交、地铁,一天下来,能走几万步," 小孩也习惯,他们从来不觉得累 "。

590 封、40 万字感谢信写给他们

重返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还和获助学生代表交流了学习与生活。

4 年前,大一新生皇甫勃涛获得助学金,如今,他继续在复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 二老的捐赠见证了我从云南到上海,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一路成长 "。

2024 年,他斩获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金奖,项目基于 AI 技术的晶体材料生成工具,通过聚焦钙钛矿材料的研发,加速关键先进材料的国产替代,这一成果将对接材料生产商在科研制造业一线开展实际应用。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4 级本科生何瑞傲雪获得新生助学金资助后,生活压力减小,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内外,目前她正尝试英语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

同学们还送给陈晓明、何佩鑫一本《致陈晓明何佩鑫校友伉俪的感谢信合集》,四指厚的合集中,收录 590 封被资助学生的感谢信,40 多万字。

信中除了 " 感谢 " 二字,出现最多的词是 " 努力 " ——

" 去乡村支教,去和那些同样怀有梦想的孩子平等地交流。他们的童年和我的童年遥遥呼应,让我更加坚定了把爱和温暖传递下去的决心。"

" 我见过清晨空无一人的图书馆,走过午夜时分悄无人息的国权路。尽管路途曲折多有意外和失败,但我相信努力一定可以改变些什么。毕竟二位当年,不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吗?"

他们已累计资助

本科生 4000 多人、研究生 5000 多人

1973 年,何佩鑫、陈晓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1977 年 2 月,两人一同本科毕业于稀有元素化学专业。之后,他们跟随化学系邓家祺教授继续攻读研究生。

1994 年,二人在美国孟菲斯市创办公司,从事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5 年来,这对复旦校友捐助的基金通过助学金、天使医保、应急帮困、学业发展、助力成长、生涯发展、海内外交流、社团发展等 9 个板块基金、19 个资助项目,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 4000 多人、研究生 5000 多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向何佩鑫、陈晓明致敬!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地铁 吉林 贵州 本科生 研究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