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西口》是山西省保德县作家李爱民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以长城沿线人民 " 走西口 " 移民潮为背景," 一半虚构、一半纪实 ",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和百姓生存状态,内容涉及生产劳作(掏甘草)、商贾贸易(晋商乔致庸)、民间艺术(二人台),小说对陕晋蒙接壤区历史和地域文化、民风秉性、爱情信念、商业伦理、方言民谚的再现和解读,具有独到的价值。
小说原名《西口遥迢》,是山西省作家协会 2015 年重点扶持作品,2022 年 7 月正式定名《西口,西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进入 2023 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239 部参评作品目录。
走西口 ( 陕北府谷一带通常称 " 走口外 " ) 的本质是一部农民逃荒谋生的历史,从清朝开始,历经民国,直到 1970 年代结束,延续 300 多年。
北方长城沿线陕北的府谷、神木、靖边、定边、横山、榆阳,、晋北的保德、河曲、偏关一带,位于北纬 39 度附近,属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有明以来常见干旱少雨,且地势落差大,沟壑纵横,土地贫瘠。
明代因修筑长城强征中原地区劳役,这一带人口大增,人地矛盾进一步凸显。遇到严重灾情时,赤地千里,能吃的东西连苦菜、树皮、草根也找不到。
长城北边的内蒙古,地广人稀,地势平缓,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牧区人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村庄、祖居等概念,加之土地过于广袤,对山野草地的领地控制意识要比南部农耕区人淡很多。
另一方面,南部农民的农耕技术、匠人技艺明显高于牧区,移民进入对原住民生产生活有所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双向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城 ( 关隘 ) 口里的农民为了活命谋生,大规模的迁徙到口外,从准格尔旗一路走到阴山以北固阳县一带,实现了蒙汉民族融合,同时把游牧区改变为半农半牧区,客观上促进了人口迁入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人口聚集也为商业提供了便利。
走西口的路上,产生了脍炙人口的民歌《五哥放羊》,它反映的是地主的女儿爱上了家里雇佣的短工放羊汉 " 五哥 "。女儿在一年里从始至终对五哥照顾有加,放羊汉五哥自知穷苦卑贱不敢有成亲之心,地主的女儿盼望和五哥早日完婚。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红灯,
红灯挂在大门外,
单等五哥他上工来 ……
九月里,秋风凉,
五哥放羊没衣裳,
小妹妹有件小袄袄,
改了一改领口,
你里面穿上 ……
十二月,一年满,
五哥算账转家园,
有朝一日天睁眼,
我来与五哥他把婚完 ……
《五哥放羊》的主要作者丁喜才(民歌由民间创作,重要艺人多有改进提升并使作品推广传播)大字不识多少,肯定没有看过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也不好说清《五哥放羊》和《红与黑》哪个作品在先,但是五哥的文学形象和于连异曲同工。
类似的情节还有《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田晓霞、《白鹿原》中的黑娃和小娥,看来古今中外人类的情感和审美具有共通性。
西口路上的商业,主要是中药材贸易。那个时代,农民的吃穿可以自给自足,唯有中药材要在全国范围内买卖流通。
甘草补气,调和诸药,是中医处方用量最大的中药之一。内蒙甘草被本经认定为 " 道地药材 ",而班儿台(蒙语音译,今称 " 包头 ")具有黄河水运之便利,自然成为最重要的甘草贸易集散地。
贸易离不开商人,同处北方的晋商应用而生,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乔致庸(电视剧《乔家大院》主角)。
小说对晋商文化的阐释入木三分,这表现在乔致庸与《西口,西口》主角陈嘉丰一段对话。
" 经商之道,有时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不可固执拘泥 …… 咱们经商做买卖的,固然要有厚道惠民的菩萨心肠。然而不一定刻意取些蝇头小利,便是遗惠于民。倘若因势利导,随行就市,把商业利润扩展到极限,难道便算是我辈的过错不成?"
什么意思?平秤进出(不丧良心,不欺诈散户),不贪不占,薄利经营,诚信为本,厚德待人就是最好的商人。风头来了就要借势,水朝门前过,哪有不舀一瓢的道理?不要觉得利润太高不好意思,赚得越多说明商业越成功。
《西口,西口》的文化发掘与拓展,内容丰富而由没有枝蔓之嫌,对理解陕晋蒙接壤区历史和地域文化具有独到的价值。
文 / 郝建国
编辑 / 周芝屹
作者简介:
郝建国,资深媒体人,主任记者,中国法学会会员,先后求学于延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曾担任主流报纸《新闻采编手册》总主笔,有二十多篇作品获各类新闻奖,被新闻学术界称为 " 专家型记者 "、" 多面手 ",著有新闻作品集《好望》(新华出版社 2021 年 11 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