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0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贵州持续高质量推动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自 2012 年国家实施 " 中国传统村落 " 名录保护制度以来,贵州共有 757 个村寨先后列入国家前六批 " 中国传统村落 " 保护名录,占全国总量的 9.3%,数量居全国前列。

从市州分布看,黔东南州 415 个、铜仁市 114 个、安顺市及黔南州均为 78 个、遵义市 40 个、黔西南州 11 个、六盘水市 11 个、贵阳市 7 个、毕节市 3 个。2020 至 2024 年,黔东南州和荔波县、石阡县、三都、镇宁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列入全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示范县,合计实施各类项目 936 个,投入资金 11.7 亿元。
目前,黔东南示范州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实地评估验收,荔波县、石阡县、三都、镇宁四个县均已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正按照工作要求有序推进示范打造。
贵州省进一步强化资金、政策、人才等保障要素,统筹各方力量,遴选并打造完成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台江县、雷山县、荔波县、石阡县、印江县、兴义—兴仁、黄果树旅游区等 10 个传统村落集聚区,集中打造了 261 个传统村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并向社会公开展示了 495 个数字博物馆,涌现了镇山村、苟坝村、高荡村、妥乐村、楼上村、大利村、拉片村、板万村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村寨。这些村寨以不同的空间布局、民居陈列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人文底蕴,对全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贵州省坚守 " 保护发展传承中华农耕文明 " 的初心使命,坚持 " 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 " 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 " 共建共治共享 " 的保护发展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探索 " 村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助力 "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历史文化名村、红色美丽村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贵州省将以全面落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 "1+4+10"(1 个国家示范州、4 个国家示范县、10 个省级集聚区)为重点,分级分类、融合发展,整合省、市、县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我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
来源 天眼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黄聪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