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 年 1 月 14 日,距离 " 小雪 " 节气已经过去了整整 54 天," 大雪 " 也过去了 40 天,西安仍然天天干燥无雪。入冬最重要的标志——下雪,西安人从 2024 年等到了 2025 年,似乎仍然遥遥无期。
而从天气预报上看,自从去年底预报 "12 月 18 日夜间至 19 日早晨有一次雨雪、吹风天气,雨雪相态复杂,城区及北部区县雨夹雪转小雪,南部区县有小到中雪 " 结果惨遭 " 打脸 " 之后,气象台也一下子变得谨慎了许多,未来一周内一水儿的太阳和云,连颗雪粒儿都没有。
自入冬以来(从 2024 年 12 月 1 日算起),陕西全省降水相比往年同期减少了 85.5%。而西安城区今冬截至目前尚无降水。无数人翘首以盼的 "2025 年的第一场雪 " 千呼万唤,始终在上演着 " 流浪西安 " 的科幻悬疑大片。
历史上的西安可不 " 贫雪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句已经近乎泛滥的 " 一下雪,西安就变成了长安 " 了。只是今年直到现在,西安仍然看不到有 " 变成长安 " 的迹象。
01
想让西安下个雪为啥这么难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楚下雪需要哪些条件。
其实说难也不难,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行:低温和水汽。
▲雪的形成过程(图:网络)
雪的本质,是水汽遇冷后的产物。一般情况下,当平均海拔高度 1500 米左右的空气层气温低于 -4 ℃左右时,就足够让高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冰晶,然后以雪的形态往下掉落了。
提到西安,很多人都有 " 干燥 "" 缺水 " 之类的刻板印象。但实际上如果查一下历史数据,就会发现西安其实是个很 " 湿 " 的城市,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降水,再加上近些年来大力推行环境治理,西安的湿润度在北方城市里也是名列前茅的。
下雪的两个条件中,水汽已经满足了,那么既然还不下雪,就只能让温度去背锅了。
落下来的雪能不能被你看见,取决于 0 ℃气温层的高度。0 ℃气温层的位置越高,代表近地面气温越高,这直接决定了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的速度。一般情况下,0 ℃气温层在 500 米以下时,你才有可能看到 " 鹅毛大雪 ",一旦高于这个高度就会变成雨夹雪,甚至 "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
▲西安全年平均湿度(图:中国天气)
下雪就像谈恋爱,一厢情愿的 " 单恋 " 是没法谈的。必须水汽和低温 " 两情相悦 ",先由强冷空气引发剧烈降温,再与暖湿气流交汇,暖空气向上爬升,水汽遇冷凝结成云带来降水的条件,之后 0 ℃的气温层又恰好靠近地面,下层气温较低,保证冰晶在下降的过程中不会融化,你才能听到 " 雪落下的声音 "。
西安不下雪,那就说明它现在叠不满这些 "buff"。
02
前面说了,西安不缺水。所以要问为什么还不下雪,就只能从气温这一方面去找原因。
2025 年 1 月 10 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是自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约 1.55 ℃,是首次出现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5 ℃以上的情况,甚至超过了《巴黎协定》设定的红线。
▲世界气象组织(图:网络)
全世界都变得越来越热,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2024 年春、夏、秋三季,全国平均气温分别达到了 12.3 ℃、22.3 ℃和 11.8 ℃,均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除港澳台外的 31 个省市区年平均气温均进入观测史前四,其中有 22 个省市区市为 1961 年以来最暖。
陕西,就是这 22 个刷新 60 多年纪录的省市区之一。具体到西安,今冬平均气温 3.1 ℃,较常年同期高出 1.3 ℃,为 1961 年以来的第 6 高。
另外一组不那么乐观的数据是:中国气象观测史上第二、三、四暖的年份,分别为 2023 年、2021 和 2022 年,也就是说最近四年的气温是 1961 年以来最高的。这四年间,2021 年西安主城区就没有下雪。
▲ 1961~2024 年全国平均气温(图:中国天气)
" 三九天 " 的西安街头,人头攒动,完全没有谚语中 "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 的 " 数九寒天 " 既视感。
03
从 1960 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出现了一种地区性气候现象:热岛效应。
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从而造成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和农村气温相对较低,而市区尤其是主城区气温较高。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就像一个高出海平面的岛屿,因此称之为 " 热岛 "。城市热岛中心的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 1 ℃左右,最高甚至可能超过 6 ℃。在热岛的作用下,近地面会出现郊区吹向城市的 " 热岛环流 ",空气对流增强,对于西安这样的工业城市来说,空气中的烟尘会提供更多的水汽凝结核。
▲热岛效应(图:网络)
但城区和郊区地表的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快,辐射散热慢,并且城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热量更多,这就造成了城区的气温普遍比较高。再加上城区大气污染相对严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的气溶胶微粒就像一张 " 毯子 " 覆盖在城市上空,无形中又起到了 " 保温 " 的作用。一来二去,市区的温度自然越来越高。
再看西安的地形,恰好处于 " 八百里秦川 " 的腹地,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山脉,西安稳稳地窝在一条 " 抛物线 " 的最低点,大气污染物堆积着流不出去,又进一步对形成城市热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气温想降下来都难。
▲陕西地形图(图:网络)
所以西安不下雪的根本原因找到了:水汽是够了,但跟气温对不上眼,没法 " 深入交流 "。一句话就是:还不够冷。
04
那么,西安到底啥时候才能下雪呢?
根据历史数据,近 20 年间,除了 " 裸奔 " 的 2019 年和 2021 年之外,截至目前还有 2011、2013 和 2014 年这三年的初雪时间有可能比今年更晚。而从当下趋势来看,气象部门的口风仍然很紧,称至少在未来一周内,西安天气 " 预计仍然以晴天为主 "。业内人士则称:西安城区除了温度偏高,水汽和抬升条件配合也不到位。对比周边区县的降雪情况,西安不处在水汽的辐合区,也就是说水汽只是从西安 " 过路 " 而不停留,没有辐合,所以不具备动力抬升条件。
这么一来,2011 年 1 月 18 日初雪的纪录也可能会被 2025 年给超了。
随着南方已经进入了今年首轮的大范围雨雪天气,1 月 8 日夜间已开始进入降雪核心时段,湖北、湖南、江西等多地都出现了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湖南西、贵州部分地区更是有大雪,这都让作为 " 北方人 " 的西安人感到很没面子。
今年的西安,怕是回不到 " 长安 " 了。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