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最好的办法,就是人的融合。
1 月 7 日,陕西能源(001286)发布公告称,聘请 1986 年 12 月生人的王琛担任总经理,此一公告意味着陕西省属 A 股上市公司迎来了第二年轻的总经理,更是省属 A 股实业公司第一位 " 纯金融背景 " 的总经理。
作为大东家的陕投集团,再次向市场传递出产融结合的强烈意图。
01
王琛:学以致用均在金融
披露信息显示,王琛自求学至职场,主要在金融业内。
从其求学阶段看,第一学历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为杜伦大学金融与投资专业,博士则就读于利物浦大学商业专业(经济与金融方向)。
其职场生涯,主要是西咸金控的十年(2014 年至 2023 年)。
我们最为留意的是其担任西咸风投(2017 年 9 月成立)首任董事长及总经理期间(2017 至 2022)。工商信息证明,王琛的作法首要是 " 快 "。

不足一年之后,2018 年即获两只备案基金,其中 " 西咸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基金 " 至今仍是西咸金控的主力军。
这只基金总规模为 20 亿元,其投资动向几乎涉及了金融棒棒糖数年来所关注的多个领域。例如联合央企航天科技的国华融合基金(详见《欢迎 " 顶级军工 ":陕西出资 15 亿落地 " 小国华 "》), 例如助力陕西民营 GP" 单支管理规模最大 " 的唐兴中小(详见《20 亿!宫蒲玲 " 二期 " 创纪录:格力 7000 万 " 远道而来 "》),甚至包括与链主合作设立德创智能汽车基金,(详见《" 穷陕汽 " 之产业 VC:10 亿谋求 " 与车相关的路 "》,在三项改革领域,他们也觅得西工大这一标的。(详见《回答 " 陕西之问 ":西工大 2 年赚下近 20 亿!》)
这只基金很会调动资源。
以 2021 年设立的 " 硬科技基金 " 为例,省市母基金首次在西咸联手,并成为第一只冠以 " 秦创原 " 字号的基金。
这只 " 西咸系 " 基金也很精准。
我们梳理其返投项目看,质子汽车、迪泰克等一大票注册在西咸新区的科创企业都拿到了聪明钱。

受益于西咸新区这个大舞台,在 " 融资中国 2021 年度最佳青年投资人榜单 " 中,王琛获评 "2021 年度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最佳青年投资人 "、" 融资中国 2021 年度最具人气青年投资人 "。
这一年,王琛设立的产业引导基金及母基金,总规模已超 40 亿元。
不久后的 2022 年,王琛进入西咸集团财务部,这也为其在大资金管理上累积了经验。
02
陕投谋略:" 双王配 " 实为 " 产融配 "
2023 年,王琛迎来了职业生涯拐点,于 11 月调任陕投集团资本运营部主任,开始介入负责能源和化工业务,期间于 2024 年 12 月开始兼任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公司副董事长及陕西能源监事、监事会主席。
行至此次履新总经理,我们必然会关注到 " 双王配 "。

与 39 岁的王琛不同,担任陕西能源新任董事长的王栋生于 1966 年,则是彻底的实业专家。公开履历显示,王栋为高级工程师,自 1988 年至 2008 年于秦岭发电厂工作达 30 年,其后先后履职于金泰氯碱化工、赵石畔煤电等重要实业版块。2018 年后进入集团领导层,并于 2022 年 6 月起担任陕投集团党委委员。
值得关注的是,自 2019 年 5 月起,王栋已任陕西能源总经理,并成为推动公司于 2023 年 4 月 10 日顺利 IPO 的重要功臣。
这种配置显然是 " 一实一融 ",也是年龄差达 20 年的 " 一壮一少 ",那么,陕投集团的打算是什么呢?
我们猜测的答案是——更快的推进 " 产融结合 "。
在 2024 年 4 月 30 日《陕西日报》的专刊中,我们可以看到陕投集团对金融的最新理解是:" 金融整合 "、" 产融融合 " 和 " 产融投一体化 "。
结合陕西能源为旗下惟一上市实业公司(另一为西部证券),其似乎正在成为陕投集团实践 " 产融结合 " 的最佳试金石。

如上图所示,陕西能源已进入 200 亿收入区间,且表现正进入上升通道,其 300 余亿元的市值也陕西 A 股中排进了前 3。
我们预期,主业清晰的底盘稳定既意味着 " 进攻性 " 承压,也意味着 " 第二主业 " 空间广阔 ,这或许是留给王琛最大的用武之地。而这种看似矛盾的状态,亦是陕西省属上市公司共同面临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留意到,陕西能源与陕投集团的能源主业仍在扩张之中。
2024 年 5 月,陕西能源公告称拿下甘肃十亿吨储量煤矿采矿权,此前两年亦收购新疆潞安协鑫准东能源 46% 股权。而陕投集团西进新疆之后,不但新建陕投新能源计划打造第三个新能源百万基地,2024 年 1 月还同新疆准东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这样的探索之中,作为集团的能源旗舰,陕西能源势必与集团深度协同,亦需要在投资与收购中,更多应用 " 金融推手 "。
03
陕西 A 股:或成风向标
一定程度上说,陕投集团 " 产融配 " 这张用人牌,也许会在未来影响到更多的省属上市公司。因为在 2023 年—— 2024 年,一系列新要求已经行至台面。
其一是 2023 年披露的 " 一利五率 " 考核新政。
这一年国资委将经营指标体系从 " 两利四率 " 升级为 " 一利五率 ",意味着在高质量语境下,要求央国企从追逐 " 规模化 " 转向 " 效益化 "。最新数据可参考《年报季(上):一利五率!陕西国企 " 新 KPI" 首次打分》。
其二则是 2024 年启动的 " 市值管理 " 考核新政。
我们曾在《陕西国资深圳集结:市值管理大信号》一文中作出梳理,显示出除金融类的西部证券之外,陕西省属国资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 5 者,均由陕西煤业、陕西能源、金钼股份、北元集团等能源类企业实现包揽。
这就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力量还相对有限。

两项新政合力,推动陕西国资在 2024 年显著加码新质生产力,其标志性动作即是 50 亿级并购基金设立。
在这只由长安汇通、AIC(工银投资)及开源证券发起的基金预期中,以并购手段为省属上市公司 " 导入民营科创 " 及以市场化手段 " 培育创新主体 ",都成为显性话题,其深刻背景是——陕西目前面临的两难。
其一是:国资国企 " 育新难 "。与陕西 A 股相似,北方各省国资委监管的市值排名靠前的省属上市公司中,均有能源类垄断性企业的身影,其中不乏 " 市值第一 " 或 " 数量唯一 "。
其二是:财政资金 " 退出难 "。在新版国九条之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的多家撤回 IPO 申请的企业中,超过 50% 都拿过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
倒逼之下," 并购概念 " 大火。
因此,我们预期王琛很大的工作重心可能会倾向于 " 为陕西能源配置新质生产力 ",无论是内部培育还是外部收购,可能都要大量涉及其相对擅长的 " 基金方向 "。
至此我们基本猜测到了陕投集团的构想,也足已将其视为陕西省属上市公司引入更多熟悉国有体制投资与资本运作的干部风向标。

在我们关注的干部年轻化上,如上图所示,陕西省属 A 股公司中,79 后是绝对主力,占比恰好 50%,60 后与 80 后也各为 25%。
而王琛的任职,从年龄上仅次于凯立新材(688269)的万克柔(1987 年)。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