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 " 陕中二附院 ")心内三科王长鹰主任团队成功开展一项介入新技术——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成功为一位长期受偏头痛困扰的年轻女性患者解决了病痛,同时避免了心脏内异物植入终身残留的问题。
患者周女士今年 35 岁,3 年前突然出现抽痛性头痛症状。她前往当地医院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此后,周女士只能依靠止痛药缓解疼痛,但效果不佳,头痛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1 个月前,周女士头痛再次发作,服用药物也无法缓解。在当地医院进行 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后,结果显示阳性,考虑可能是卵圆孔未闭。为进一步治疗,周女士来到陕中二附院心内三科就诊。
入院后,王长鹰主任对周女士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最终确诊为 " 卵圆孔未闭(中型大量分流)"。结合相关病症及检查结果,王长鹰主任认为周女士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在成年人中,约有 20% - 25% 的人群存在此问题 ,而在偏头痛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卵圆孔未闭可能导致心脏内血流在右心压力升高时出现右向左的异常分流,进而引发偏头痛、头晕,甚至卒中。相关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等病症密切相关。
目前,针对卵圆孔未闭相关病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其中,介入封堵凭借创伤小、恢复快、风险小等优势,已成为主流治疗方式。然而,传统的金属封堵器虽然能有效封堵缺损,但金属异物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带来心脏磨蚀、血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风险。
考虑到周女士较为年轻,对心脏内异物终身伴随有所顾虑,王长鹰主任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最新的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为其开展介入治疗。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由王长鹰主任团队与超声医学科团队联合进行。术中,在超声及 X 线引导下,顺利建立轨道,将一枚大小合适的可降解封堵器沿特制鞘管输送至缺损处。依次展开封堵器双盘,经牵拉确认封堵器位置形态稳定后,成功锁定并释放。即刻超声评估显示,封堵器双盘牢固贴附于房间隔两侧,无残余分流,封堵效果十分理想,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患者未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还表示头重感消失,视物也更加清晰。
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相比,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由可诱导组织再生的新一代生物材料制成。植入人体完成封堵任务后,它会逐渐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或被自体吸收。随着封堵器的降解,缺损部位会完全由自身组织修复,实现心脏结构的自然愈合,避免了传统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引发的心脏磨蚀、血栓等远期并发症风险。新生的房间隔结构完整,保留组织弹性,也不影响其他左心介入通路的建立。心脏内无异物留存,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切实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存在卵圆孔未闭且伴有偏头痛、头晕等症状,经评估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轻且对心脏内异物终身伴随有顾虑的患者。此外,对于因职业、心理等因素对体内金属植入物较为敏感的人群,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也是理想选择。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陕中二附院心内三科团队在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更多类似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未来,心内三科将继续秉持 " 以患者为中心 " 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同时,陕中二附院也将积极引进更多先进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健康福祉。
文 / 王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