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将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明确指出," 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 ... 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量子科技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和《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 年)》。
根据全球产业发展规律,不少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 " 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有着依靠战略推动、政策支持、以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特点,未来产业的发展既有国内外历史上发展未来产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又需要考虑量子科技这一特定产业的行业特点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人才、教育等大环境的影响。为加快湖北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抢占量子科技发展制高点,为此建议:
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
量子科技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从全球还是全国的视角来看,量子科技产业具有鲜明的产业属地转移转化的特点,结合湖北量子科技发展现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强化科研。
1、量子计算领域。这是量子科技中最具变革性和产业规模的领域,考虑到量子计算机仍未研制成果,因此当前在量子计算领域应当加大基础科学研究能力,保持对量子计算的持续投入,便于在量子计算实现时,能够具有相应的产业基础。
2、量子通信领域。由于量子计算未能及时实现,量子通信的产业规模受限,应当加强量子通信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攻关,加强量子通信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融合的基础研究,而不应该盲目扩大产业化建设。
3、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湖北作为精密测量物理的策源地,在原子钟、原子重力仪、量子激光雷达、量子磁力计、量子增强接收、核磁共振波谱仪、光频梳等细分领域均有很好布局,但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科研能力,争取在国际竞争中保证中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地位。
二、加强科技产业人才集聚
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作为支撑。通过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物理学院、国企研发中心、量子科技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才蓄水池,留住武汉丰富科教资源培养出来的量子科技人才。
一方面,充分利用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产业发展战略平台作用,转变量子科技人才由基础科研向产业应用研究转变,加强高校量子科技人才瞄准市场需求针对性应用研究倾斜,通过量子科技中游产业的持续造血能力,完成量子科技人才的聚集和成长。
另一方面,加强量子战略平台建设,量子科技产业属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未来产业,需要持续推进,因此量子科技产业战略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推动湖北量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利用全省人才政策,保证量子科技人才能够在鄂安居乐业。
三、加强产业结构重点布局
1、充分利用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的优势,以量子科技基础科研强力的需求牵引,大力发展量子科技上游产业链,尤其注重 " 卡脖子 " 问题的国产替代市场。在激光器、探测器等领域针对量子科技需求,重点布局。
2、充分利用湖北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基础科研能力,加大对高校院所的量子精密测量成果转移转化力度,持续推进量子精密测量设备的性能、价格等关键产业参数的提升。在武汉市提供必要的应用场景,以保证量子精密测量设备在真实场景中的快速迭代升级。以场景应用抢占量子精密测量的标准计量、检测检测、认证许可的系统性工作建设,并将市场逐步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带动量子精密测量设备从湖北走向世界。
3、充分整合目前湖北已用的量子通信网络资源,尤其是发挥量子保密通信政务网的效能。加大传统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量子通信的合作融合。以传统安全公司对于市场的理解和需求,带动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量子通信在商业密码的认证许可工作,等保认证工作,攻防测试工作,争取为量子通信大规模应用奠定强有力的产业基础。
(刘萌,湖北省政协委员,长江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湖北省长江国际商会会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