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11 亿!我国网民规模再度刷新。
1 月 17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1.0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8.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 10.29 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9.74 亿人,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
亮眼的数字,成为数字中国活力奔涌的生动注脚。
1994 年,伴随着一条 64K 国际专线的开通,我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时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中国。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30 年间,我国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起全球最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中国也改变着互联网。在中华文明的浸润下,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日益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向 " 新 " 而行。
筑牢基础,信息化普惠覆盖更广——
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我国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419.1 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到 2.09 亿户,实现 " 县县通千兆、乡乡通 5G、村村通宽带 "。人、机、物泛在智联有序推进,为更多用户接入互联网服务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助推数字活力释放。
" 信号升格 " 专项行动、" 宽带边疆 " 建设、" 数字适老中国行 " 活动 …… 聚力数字普惠,一系列切实举措让百姓享受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技术赋能,产业焕新动力更强——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
"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4500 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 6000 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领航数字生产力跃升蝶变。
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对生产制造全流程、各环节的赋能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在服务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统以实时响应提升服务效率;在网络文学领域,人工智能为作者提供更多创作灵感,还能优化翻译流程,让 " 一键出海 "" 全球追更 " 成为可能。
创新场景,智慧生活 " 新 " 意更足——
输入密码坐上车辆后排,点击屏幕确认行程,方向盘随即自行转动,车辆稳稳汇入车流之中 …… 在武汉,无人车出行正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报告显示,互联网在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应用日趋深入,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
手机 " 碰一下 ",无需出示付款码便可完成支付;无人机送外卖,满足消费者时效性需求;沉浸式游览,以多元体验重塑旅游感知 ……
" 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民生消费领域助消费、促便利的惠民利器,让民生幸福成色更足。"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郁林说。
置身数字化时代浪潮中,在关注新进展的同时,我们还应把目光聚焦到非网民群体上。
据统计,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 3.01 亿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成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多一份关爱。提升非网民群体的文化教育水平,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提升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帮助他们共享数字时代的红利。
面向未来,我们期待,生活因互联网更丰富,世界因互联网更精彩。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