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年 2 月 20 日,陕西陇县河北乡。春运期间,一位小女孩乘坐长途车跟随父母进城打工。
春运是中国人绕不过的话题,出门在外的人都体会过春运一票难求,为了赶大年三十这顿年夜饭,不知有多少人风雨兼程穿梭在旅途之中,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
▲ 2008 年 1 月 31 日,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
改革开放前就不存在跨区域流动,每逢过年,顶多进城买点年货,很少有人出远门。
▲ 2008 年 2 月 1 日,春运期间,湖南郴州客运站,排队进站的乘客。
以铁路为主,1954 年春运期间,累计发送旅客 2300 万人次。到了 2025 年,铁路预计发送旅客有望突破 5.1 亿人次。
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 90 亿人次,有望创历史新高。
▲ 2008 年 2 月 4 日,春运期间,湖南郴州返乡的农民工。
不过,早期的车站码头仍是人山人海,甚至比春运还要繁忙,因为那时我国交通运力不足。
我们是个人口大国,虽然人口流动远不如今天,但那时交通十分滞后,铁路总里程还比不过印度,跨省长途客运几乎没有,乘坐飞机返乡更不现实,普通百姓做梦都不敢想。所以,交通运输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 2008 年 1 月 23 日,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广场等待返乡的乘客。
早期火车票仍然是一票难求,许多人先买张站台票,上车后再补票。
挤上车后,先打听好哪位乘客就近下车,好提前抢占座位。
▲ 2008 年 1 月 22 日,春运期间,深圳开往西安 k446/7 次列车。
车厢里人头攒动,旅客扛着大包小包前呼后拥,感觉就像逃荒似的。
时常听到广播里传来寻人启事,特别是孩子被挤丢,急的家长哭天喊地。
▲ 2008 年 2 月 6 日,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排队进站的乘客。
经常是卫生间里都挤满了人,车厢里味道实在难闻,好在列车走走停停,乘客赶紧去站台找厕所,有人实在憋不住就在车门边解决。
深夜,人困马乏,车厢里找不到一点空地,乘客东倒西歪,过道、座位下都躺满了人。
▲ 2001 年 1 月 30 日,春运期间,安康开往广州农民工专列,旅途疲惫的母亲和孩子。
早期绿皮火车没空调,车窗全开着,这也方便乘客爬窗进出,列车员见怪不怪,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会帮一把。
▲ 1999 年 2 月 12 日,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
不过,列车上的盒饭味道还不错,每份 4 毛钱,全国统一价。
有时还能遇见列车员给乘客表演节目,车厢里充满着和谐氛围,从没听说谁买了高价票。
▲ 1999 年 2 月 12 日,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里的售货员。
那时是烧煤的蒸汽机,车头冒出的浓烟随风飘进车厢里,乘客就像个乞丐,满脸黑乎乎的。
▲ 2005 年 7 月 7 日,西安铁路专线运营的蒸汽机。
我还见过吸烟人在行驶中将烟头扔出窗外又被吸进车窗,正好掉入一位靠窗年轻女子上衣领子里,烫的女子尖叫。
那年头,列车上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有。
▲ 2008 年 1 月 21 日,春运期间,东莞开往四川绵阳的长途卧铺车。
我国的春运高峰,是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每年有 3 亿多农民工奔走在城乡之间,这就让本来运力不足的交通运输更是雪上加霜。
每年数亿人次出行,特别是春节,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一票难求成了返乡农民工的头等大事。
▲ 2008 年 1 月 30 日,春运期间,聚集在广州火车站广场的乘客。
过年返乡确实不易,为了回家和亲人团圆,需要提前十天半月去排队,许多人整夜在寒风中等待,那滋味真不好受。
通常是好不容易排到跟前了,票已售尽,电子显示屏一片红色 " 无票 "。
▲ 2006 年 4 月 25 日,西安火车站售票厅外。
由于买票难,就容易滋生腐败。售票厅里买不到票,可大厅外票贩子去哪的票都有,只是价位高出好几倍,并且是越接近开车时间价位越高。
▲ 2001 年 1 月 10 日,春运期间,西安市民在寒风中排队购票。
▲ 1999 年 2 月 12 日,西安警方在火车站售票厅外当场抓获一名票贩子。
不知这些人的票从哪弄来的?这种现象在车站码头非常普遍,虽然打击力度很大,但仍难以杜绝。
▲ 2006 年 4 月 25 日,西安警方在火车站广场公开处理票贩子。
更可恶的是有人贩卖假票,农民工收入本来就不高,回家过年多么不容易,可手里拿着假票却上不了车,心里会有多难过?
▲ 2008 年 1 月 22 日,东莞火车站,在寒风中等待返乡的农民工。
有一年腊月,眼看就要过年了,我在秦岭山里采访一个死于矿难的农民,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好不容易花高价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进站时却被拦住,原来是张假票。
▲ 2007 年 2 月 22 日,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等待返乡的乘客。
那年头,铁老大可吃香了,谁都想巴结,目的就是能买到火车票。
因为人们外出探亲、旅游、上学等都要和火车打交道,甚至有单位设专人负责购票。
▲ 2007 年 2 月 22 日,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等待返乡的乘客。
从业期间,我多次采访春运,深感春运一派繁忙景象,乘务员和乘客就像打仗似的疲于奔命。
2001 年,春节刚过,我跟随陕南农民工专列南下广州,从安康站始发还不到百公里,连车门都打不开了,外出打工的农民只能从车窗里爬进。
▲ 2001 年 1 月 29 日,春运期间,南下广州打工的农民工。
列车走走停停,行驶了四天三夜,车厢里挤了 4000 多人,连卫生间都挤满了,列车员查个票就要花去大半天时间。
车厢里异味实在难闻,不知这几千人吃喝拉撒咋过来的?
▲ 2001 年 1 月 29 日,春运期间,南下广州农民工专列,车厢里挤了 4000 多农民工。
火车里确实有很多名堂道道,有人连票都不买,花 5 毛钱买张站台票,进站后给列车长递张纸条,车长先安排去餐车等候。
当列车启动后,车长会根据纸条内容给旅客补卧铺。
▲ 2001 年 2 月 4 日,春运期间,刚到广州的父子俩。
那时特流行批条子,百姓称之为 " 走后门 "。有人发现这个秘密,模仿领导笔迹,也顺利上车了。
因为条子太多,车长也分不清。在职期间,我曾采访过多起这样的案例。
▲ 1999 年 2 月 12 日,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排队进站的乘客。
有一次外出采访,卧铺边坐了一个看似大款的乘客,给乘务员递了个黑色塑料袋,没过多久就补上了卧铺。
对方很得意,说他从不排队,也不求人,送两条香烟,什么都解决了。
▲ 1999 年 2 月 12 日,西安丰庆路长途客运站。
当时社会风气就这样,没人会大惊小怪。因为一票难求,很多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尽管路途遥远,还挺危险,但仍阻挡不住返乡的情怀。
▲ 2008 年 1 月 31 日,一对在东莞打工的农民工夫妇,骑摩托车返回广西老家。
随着人口流动日益增长,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普通列车经过 5 次提速,极大地缓解了交通运力,但仍满足不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 2010 年 1 月 19 日,春运期间,宁夏同心县田老庄乡,没赶上客运班车的农民。
2008 年 8 月 1 日,时速 350 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 2006 年 1 月 13 日,春运期间,乘坐舒适列车返乡的农民工。
如今中国公路、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一,四横八纵的铁路网覆盖全国 80% 以上的大城市。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544.1 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6.2 万公里,其中高铁 4.8 万公里,百姓出门比以往便利多了,排队购票、爬火车、票贩子等都将成为历史。
▲ 2006 年 2 月 6 日,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
如今春运得到有效缓解,但高铁和普通列车在同等距离上票价仍相差甚远。
许多精打细算的农民兄弟仍选择绿皮火车,甚至还是站票,但不管咋说,距离家乡愈来愈近了。
▲ 2010 年 2 月 22 日,春运期间,陕西白河开往西安的长途客运车。
来源 / 草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