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盐城人餐桌上有道必备硬菜,那就是 " 肉坨子 "。刚炸出来的 " 肉坨子 " 脆香可口,四邻八方都能闻到香味,有的人能一下子吃十个八个。1 月 20 日,现代快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盐城一家做肉坨子的老字号。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炸坨子
盐城 " 肉坨子 " 是盐城著名的特色菜,并不是纯肉的,而是用糯米饭加肉油煎而成,也叫錾肉、糯米肉圆,盐城乡土菜之一,是盐城著名的六大碗、八大碗之一。
以前在盐城,去赴宴席的另一个说法就是 " 去吃坨子 "。在不同的县区也有着不同的配料,有的地方加荸荠,有的加山药和淀粉,不过最传统的还是肉中加糯米和鸡蛋。
猪肉、糯米、鸡蛋、葱、姜 …… 揉成圆圆的团子,放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出锅,中间软糯,表层脆硬,美味可口。
春节临近,一些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已经开始炸肉圆,那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他们掌握火候、信手拈来。而贪吃的小孩,锅里炸一个,就在旁边吃一个,炫得肚子撑满了都还想再塞一个。
一般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多炸点肉坨子,冷冻放置。正月里做菜时,把肉坨子拿出来红烧、复炸、微波炉加热等,多种吃法,皆是可口。有些人家春节前不自己炸,便会选择熟悉的老店购买。
几十年老店,过年坨子供不应求
" 快过年了,老板娘,我又来买肉坨子了。"" 他们家肉坨子很出名,我都买了几十年了。"…… 当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马四肉圆店,这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
" 我们是阜宁人,1990 年来盐城开店,因为我老公在家中排行老四,于是我们店就叫马四肉圆。" 老板娘刘秀芹回忆道。
女儿马兰出生于 1992 年," 记得小时候店里生意就特别好,从我们家店排出去好几米。我也爱吃,从小到大一直吃店里的肉坨子也不腻。"
因为店里生意好,特别是过年肉坨子供不应求,马兰从 20 岁左右,每年过年都会到父母店里帮忙,已经连续十几年。
说起店里生意为什么那么好?马兰觉得父母做生意实在,比如父母每天早晨五点钟就会去菜场买新鲜食材;比如油都是用品牌的,而且一天一换;比如阜宁益林酱油好,店里就会专门用这种酱油。" 而且我们家做出来的肉坨子不咸不淡、不重口,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 我觉得做人要有良心,我们从买食材到制作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做出来的肉坨子新鲜干净,这样才能让客户吃得放心。" 刘秀芹自豪地说," 我们店能开几十年,离不开老客户多年的支持。"
有个 50 多岁的先生,二十多岁就去这家老字号买肉坨子,坚持了将近三十年;有个 90 多岁的爷爷会拄拐杖过来买,还会略带骄傲地说给孩子们做饭呢;有个大叔自己来买肉坨子、鱼圆,特地帮 98 岁的邻居奶奶也带些,说是她熟悉的味道。
日复一日,日出日落,手工制作,匠心传承。" 以前我老公的爷爷奶奶在村里就做烧饼、油条、肉坨子等,后来我们来盐城开店后,将技艺改进升级了。未来,我们老两口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也希望孩子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刘秀芹说。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王菲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