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1-29
图书馆里话春节,盐城民俗学者大年初一开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盐城过年有什么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元素?1 月 29 日,农历大年初一,盐城市盐都区图书馆里热闹不已,读书爱好者们齐聚一堂,举行春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民俗学者围绕过年的历史起源、发展、民俗、诗词和故事等进行了分享,现场文化氛围浓厚,书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春节俗称 " 过大年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全民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恒的精神支柱。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 年 5 月 20 日,春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 年 12 月 4 日,我国申报的 "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 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显著激发了大家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情。

对于 " 过大年 " 的习俗,盐城民谣云:" 廿三,糖瓜粘;廿四,掸尘期;廿五,做豆腐;廿六,去割肉;廿七,杀鸡鸭;廿八,白面发;廿九,满香斗;三十日,熬年夜;正月正,过大年;五马日,接财神;正月半,看花灯。"

" 先说忙年,就和民谣唱得一样,从腊月开始,老盐城人就开始忙着准备糯米粉、磨面。" 王登佐说,一过腊月半,就开始蒸年糕、涨饼、炒炒米。有的人家还在年糕上打上红戳印。腊月廿以后,不论大家小户都要 " 请 " 香烛、菩萨像等。一些富裕人家还会把要采购的枣子、红白糖、油炸果、大糕等写在纸上,称作 " 打年货单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要买鱼,取意 " 年年有余 "。

" 忙完这些还要送灶接灶。" 王登佐表示,盐城人把送灶和接灶合称祭灶,春节便从祭灶开始。以前,民间家家灶间里都专门设有 " 灶王爷 " 的神位。人们称之为 " 司命菩萨 " 或 " 灶君司命 ",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的灶火。民谣中的 " 廿三,糖瓜粘 " 就是说的农历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

送灶以后,人们便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即从腊月廿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晚上止,把这段时间叫作 " 迎春日 ",也叫作 " 掸尘日 " 或 " 除尘日 "。期间,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贴喜纸。" ‘三十晚上’具有辞旧迎新之意,因此这天的习俗特别多。" 王登佐介绍,比如要祭祖、留 " 隔年陈 "、炒 " 干元宝 "、发 " 压岁钱 "、守岁爬门板等等。

" 盐城有的地方,大年三十中午的鱼是不动筷子的,即便动筷子,也要将鱼头和鱼尾留下,等大年初一吃,表示有头有尾,年头余到年尾,年年有余之意。" 王登佐说,年文化从年的色彩、形象、活动到语言和心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把人的情感、生活、时间,与天地、大自然,与生命、未来紧密而温暖地融合在一起。

在王登佐看来," 过大年 " 有着无可估量的生命力与魅力。" 那些依附于‘过年’并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都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世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王登佐表示,盐城年俗的主题是祛灾除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处处当心、样样遵循,但尊重一下传统,注意些忌讳,心生敬畏,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对来年的期盼会更大,过年的味道也会显得更浓。

(王璇一供图)

相关标签

盐城 春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年 联合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