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 搞得病理医生都头晕,临床医生和患者朋友更是傻傻分不清,到底哪个和癌关系密切?哪个才是真凶?
就让病理医生来捋一捋 " 细胞增生 " 这团乱麻,还细胞之 "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 的本质,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恐慌和临床医生过度解读,防止过度处理。
什么是细胞?
首先大家要明白人体细胞的定义:细胞是构成生命的最小单元,就像筑成金字塔的一块块石头。 " 细胞 " 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cellula",意为小房间或小单元。它非常微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比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得多。
我们无法直接肉眼看到细胞,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人体有 100 多种不同类型、形状各异的细胞,数量大约在 40~60 万亿左右,而且会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外观形态变化。
细胞的结构一般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一层薄膜,包裹和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并调节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物质,主要组成是水、电解质、蛋白质、有机分子等,细胞质提供了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所需的环境;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部分,含细胞的遗传物质,就是大家熟知的 DNA,其决定了细胞的特征、功能、发育以及分化过程,是不是和癌相关,主要看细胞核的变化。
正常细胞,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比例恒定。细胞核与质的比例叫核质比,一般为 1/4~1/6。
什么是细胞增生?
细胞增生:细胞受到病变影响而损伤,需要自我修复,修复的表现就是通过细胞增生来实现,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核变化不大,核 / 质比正常,叫细胞增生。
而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则失去了正常细胞增殖的调控能力,细胞核出现不受限制的异常增大。核 / 质比增大,接近甚至大于 1/1,破坏了细胞结构,失去正常细胞功能。
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是猫叫咪的关系,它是病理学的名词,宽泛地指炎症、损伤、修复、再生、肿瘤等等,都会出现显微镜下细胞形态的不典型性改变,这种改变可以见于良性病变,也可以是恶性病变。
根据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增生程度不同,不典型增生又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或中度多为炎性反应性改变,多属于良性病变,癌变率较低,及时接受病因治疗,一般可逆转为正常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多属于恶性病变,需要积极治疗,防止进展为浸润癌。
人体不同部位不典型增生意义不同。如:消化道、宫颈、皮肤同样都是鳞状上皮,但评判标准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代表着细胞单克隆性增生,一般指肿瘤性病变。上皮内瘤变与异型增生是同义词,是一种非浸润性肿瘤性改变,属于浸润癌前病变,不仅细胞学形态异常,而且结构异常。
异型增生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重度异型增生进展为浸润癌的机率更大,所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积极治疗。比如子宫内膜除了在子宫腔,还可以 " 跑 " 到宫腔以外,生长在输卵管、卵巢、肠、盆腹腔等处,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异位的子宫内膜同样也具有内膜细胞周期性出血的功能,但出血无法像月经一样排出,就会引起异位组织局部聚集成巧克力囊肿,内膜上皮就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当然可以出现不典型增生。
这里的不典型增生不等于子宫内膜的激素依赖引起的增生症伴发的不典型增生,它也相当于损伤修复,多属于反应性改变,不要过度解读,病灶切除随诊就好。除非伴发异型增生才和肿瘤相关,因为它也有一定恶变几率,需要积极处理。
原位癌
原位癌:是癌,但属于早期,是指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但有一层基底膜屏障阻挡尚未破坏性浸润的早期癌。一般不会发生转移,积极处理是可以治愈的。
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多是李鬼,不足为惧。而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才是李逵——真正的肿瘤,您 get 到了吗?
来源 /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