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02-10
『仁怀物种』女贞树与土司的产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女贞树 "的故事

数九时节,一年最冷的时段,仁怀街头的女贞树依然翠绿。晋苏彦有《女贞颂》:" 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 "。

女贞之名即来自 " 负霜葱翠 " 这一特性。汉史学家颜师古注解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时说:" 女贞树,冬夏常青,未尝凋落,若有节操,故以名为焉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 "。

女贞树是仁怀的本土物种之一,为木犀科女贞属常绿乔木。单叶对生,革质,卵形、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圆锥花序较大,浆果状核果,肾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花期 5 至 7 月,果期 9 至 11 月。

女贞具有吉祥、坚贞之寓意,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得到广泛栽培。晋朝苏彦在《女贞颂》中记载道 " 清士钦其质,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 "。唐朝诗人李白在《秋浦歌》中描述道 "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明朝时期,浙江都司徐司马,还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门前遍植女贞。

▲女贞树果实

四季常青、树形优美的女贞树,在仁怀境内,现主要作为城市和集镇行道树,以及工厂、小区园林树种。每年夏季,女贞花开之时,白色的花朵几乎将整个树冠覆盖,远观如雪。当然,女贞树惊人的开花量,也丰富了蜜蜂的食谱——与洋槐、五倍子等蜜源植物不同的是,女贞树花分泌的蜜量不大,但花粉却很多,这对于蜜蜂幼虫的发育,以及强壮成年蜜蜂体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女贞树开花量大,结实量也大。冬季,蓝黑色的果实,常将树枝压弯。被称为 " 女贞子 " 的女贞树果实是中药,性凉,味甘、苦。可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将女贞果实列为上品,言其 " 主补中,安五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生山谷 "。现在,常有人将成熟的女贞树果实摘下晒干,用于泡酒饮用,以强健身体。

▲女贞树上的红嘴相思鸟

" 味甘、苦 " 的女贞树果实并不可口,但在数九寒天里,常有小鸟聚集啄食女贞树果实的场面。尤其是丝光椋鸟和鹎鸟,它们几十只成群,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十分壮观。曾经,我坐在自家书房窗口,用了三个多小时,拍摄到 10 多种鸟啄食窗外女贞树果实的照片,这些照片中的一部分,登上《人民日报》。

女贞树于中国南方人来说,还有更深层的记忆。小时候,村子门口女贞树,被唤作 " 蜡树 "。但当时,我只是折下枝条放在火上烤着玩,听叶片发出 " 噼啪 " 声音。后来到贵州,又听说它叫 " 爆虼蚤 ",意思是说叶片在火上烤着发出的声音,像人们用指甲盖挤压虱子发出的声音。工作多年,有幸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考古发掘跟踪采访报道,关注播州土司后,才知女贞树又被称为 " 蜡树 " 的原因——旧时,人们将一种名叫白蜡虫的小昆虫,放到女贞树上繁殖,获取其分泌的白色蜡质物体,经熬制加工,做成白蜡,用于照明、入药、防水、涂料等,女贞树由此亦称为 " 蜡树 "。

▲人们采收女贞树上的白蜡虫卵块(图源:网络)

人们用于放养白蜡虫的树木,不仅只有女贞树,还有一种形似榆树、生长在河谷地带的白蜡树,其又名青榔木、白荆树等,是木樨科梣属落叶乔木,树高十余米,其皮为中药秦皮,在仁怀亦有广泛分布。这两种树,在放养白蜡虫过程中形成了互补——女贞树四季常青,适合作为雌虫越冬和春季产卵孵化的寄主;白蜡树冬季落叶,夏季生长旺盛,树汁多,适合作为雄虫吸食分泌蜡质的寄主。

▲人们在女贞树上放养白蜡虫时扎制虫袋(图源:网络)

中国利用女贞树放养白蜡虫生产白蜡的历史,至迟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唐元和八年(813 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各地贡赋中贡白蜡的有邠州、郡州、凉州、唐林州。" 元朝周密《癸辛杂识》对白蜡虫的寄主树、白蜡虫的繁殖和生活习性,以及白蜡的加工方法等第一次作了记载。以后邝瑶《便民图纂》、汪机《本草汇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作了更详细的记载。

仁怀将白蜡作为大宗货物交易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宋代。据《西南彝族志》等记载,其时赤水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每年都会乘坐竹筏,载着土产去泸州交易,所载土产有毛毡、茶叶、蜡和酒等。清嘉庆年间的《仁怀县草志》,记载仁怀县物产有白蜡。道光年间的《仁怀直隶厅志》中,还记载了外地人进入仁怀县开茶场、蜡园的事。

▲白蜡(图源:网络)

明成化年间,右副都御史何乔新在《勘处播州事情疏》中记载,播州土司杨辉名下拥有蜡崖(蜡园)28 处。由此可见,利用女贞树等放养白蜡虫生产白蜡,是播州土司的重要产业之一。

播州土司属四川管辖。此时的四川,是中国最重要的白蜡产地,也因雌、雄虫生活习性,形成地域性分工合作,出现了 " 虫会 "、" 蜡会 " 等影响广泛的商品交易会。" 虫会 " 是指交易从白蜡虫卵的交易活动," 蜡会 " 则是以交易成品白蜡为主。由于白蜡虫卵从离树到孵化仅有十多天时间,春季,人们为了及时将虫卵送到合适地区,往往是 " 穿岩越林人如梭 ",而秋季白蜡交易时又客商云集,形成往返千里的运虫大军和庞大的商贸服务体系。

▲白蜡虫卵(图源:网络)

▲白蜡虫分泌的白色蜡质物体

播州土司的蜡分两种,即蜡崖养蜂所获蜂蜡产黄蜡,蜡园放养白蜡虫获白蜡。白蜡的价格,远高于黄蜡。综合白蜡虫放养的特性可推断,播州土司杨辉时代,其在赤水河流域的蜡园,应当也有区域性分工,即放养雌虫产卵、雄虫泌蜡的不同场地。赤水河流域地区,部分名叫 " 茶蜡 " 的地名,疑与此有关。

延续了上千年的白蜡产业,因矿物蜡的出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仅有个别地方还保存着这种生产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但腊树女贞树与白蜡虫的千年奇缘,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承载着仁怀深厚的文化底蕴,镌刻在了仁怀的历史长卷中。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生态环境 李白 李时珍 唐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