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三板最大规模员工持股计划来袭!
1 月初,紫光国芯(874451)公布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参与人数为 308 人,股票总价值 1.25 亿元。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金额,紫光国芯此次都应属于陕西新三板之最。
放眼整个 A 股,越发庞大的 " 科技致富 " 群体或将成为影响陕西消费的重要因素。
01
一半员工持股:共享 1.25 亿
紫光国芯的半数员工都参与了本次的激励计划。
根据公告来看,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参与人数 308 人,总股份 830.6 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 6.75%。价格为 15.08 元 / 股,总价值 1.25 亿元。而截至 2024 年中报,该公司累计人数为 622 人,本次股权激励覆盖范围达到 49.51%。
以职位区分,董高监等高管共 9 人,累计认购 137.5 万股,占到持股计划的 16.56%;余下则由普通员工进行分享,共 299 人,认购 693.05 万股,总金额为占到持股计划 83.44%。
具体到单个员工的持股份额,最高的员工拿到 10 万股,最少的员工也拿到 7000 股,价值 10.55 万元。
虽然我们并未获得本次持股员工的具体的年龄分布,但可以以该公司整体的情况作为参考。
根据 2023 年年报,紫光国芯的共有 624 名员工,其中 21~30 岁区间人数最大为 298 人,占到整体的 48%,接近一半的水平。
31~40 岁的其次有 253 人,占比为 40%;余下则为 41~50 岁以及 50 岁之上的共有 73 人,占比 12%。
此外员工分工的占比中,科研人员占到整体的 35%,位居第一。就此而言作为占比最大的 21~40 岁的科研年轻人,在本次股权激励中的获益显然更多。
拿到股权激励的这 308 人有没有 " 奔头 " 呢?
单看近两年的业绩水平的话,紫光国芯的表现并不如意。2022 年起紫光国芯的业绩开始出现明显下滑,营收为 23.16 亿,同比下降 4.34%;净利润为 1.25 亿,同比下滑 53%。2023 年降幅进一步扩大,营收为 9.14 亿,下降 60.56%;净利润为 -1.99 亿,同比下滑 258.55%。
亏损的具体原因,紫光国芯在年报中解释称是两点因素影响。一是受到存储行业周期性波动。二是堆叠大带宽产品在特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消失,造成公司的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这并非紫光国芯的一家之言,数据显示行业储存龙头兆易创新(603986)2023 年净利润下降至 1.61 亿元,同比下降 92.15%;江波龙(301308)净利润亏损 8.28 亿元,同比下降 1237.15%。
值得欣慰的是,进入 2024 年后紫光国芯的业绩已经有所回暖。
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为 8.29 亿,同比上升 37.37%;净利润为 -0.33 亿元,同比上升 74.73%。另有券商研报显示,随着海外大厂通过减产去库存的策略逐渐见效,主流存储价格已经开始已经持续回暖,这对于紫光国芯无疑是一个利好。
02
4145 人:2.12 亿股票
股权激励已是陕西资本市场的常态。
据金融棒棒糖不完全统计近三年以来,陕西 A 股上市公司共有 17 家公司推出激励计划(草案),累计参与人数达到 4145 人,发出 2.12 亿份股票红包。
其中给予股票最多的为陕西建工(600248),拿出 9465 万份股票;人数最多的为 2022 年的炬光科技(688167)股权激励,共有 591 人参与。
企业属性上看,股权激励的主力仍是以民企为主,省属国企仅有陕西建工及秦川机床(000837)两家,数量虽少但都有赚钱效应,因为更早进行股权激励的市属国企陕鼓动力(601369)便是一个极佳的观察案例。
2024 年该公司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期解锁暨上市 "。彼时的授予价格为 4.54 元 / 股,以解禁时的价格进行估算,每股浮盈约 3.93 元,以 649 名激励对象解锁的 1537.98 万股为计,一期激励力量约 6000 万元,平均每人浮盈 9.24 万元。(详见《货值 3 亿的马拉松计划:陕鼓员工 " 买股赚到 3.93 元 "》)
去年十月,陕鼓动力 "2021 年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期解锁暨上市 ",该部分股数为 43.56 万股,授予价格为 6.63 元 / 股,人数为 15 人。以年前价格 8.08 元 / 股测算,浮盈 63.16 万,平均每人浮盈 4.21 万。
国企股权激励的最新动作是,今年 1 月秦川机床的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数量不超过 1900 万股,涉及 194 人,价格为 4.59 元 / 股。若以最新股价 10.66 元 / 股的股价,激励计划落地后整体浮盈便可达 132%。
至于民企端的代表,全员持股的炬光科技是被我们频繁提及的案例,刘兴胜对于自己人毫不吝啬。
2022 年炬光科技以及激励人数 591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80.63%,做到境内公司成员全员持股。(详见《" 西安版 " 华为:炬光科技刘兴胜启动 " 全员持股 "》)
此后的 2023 年、2024 年 3 月、2024 年 9 月,共四次对员工进行股票激励,三年下来,炬光科技累计的股权激励人数(含重复)达到 1784 人,授予股权总量 1208.2 万股,虽不能算是陕西上市公司之最,却是我们观察到激励最积极与及时的企业。可见其要让更多 " 底层人 " 一起变好的初心从未改变。
要问员工回报如何?
以 2024 年 9 月的股权激励为例,炬光科技最新股价为 74.31 元 / 股,总体浮盈便达到 1.35 亿元,人均浮盈 25.56 万元。
03
科技致富:核心是收入
为什么金融棒棒糖紧盯拿到股权激励的年轻人?答案直指陕西经济结构长久以来的失衡。
2019 年时我们单独刊文《西安人:为什么月薪上不了 1 万?》,文中重点关注一则数据,2018 年陕西省人均 GDP 达到了 6.4 万元,全国排名第 8;人均可支配收入 2.2 万元,全国排名第 20。
当时我们认为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源自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尤其是能源化工仍占据核心地位。
如今 5 年时间过去,数据如何?
2023 年,陕西省人均 GDP 达 8.54 万元,较 2019 年增长 33%,但全国排名下滑至第 10 位;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1 万元,增长 45%,排名升至第18 位,较此前提高两名。
两者虽已经在逐渐靠拢但仍有差距,意味着过去的结论依然成立。
我们提醒读者关注另外一组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占 GDP 比重——这一指标直接反映居民部门能从经济成果中切走多少‘蛋糕’。
根据 5 年的平均数据,陕西整体在 38% 左右浮动。且能源化工分量越重的区域比例就更为突出。以神木、府谷两座城市的为例仅有 11% 与 9%。
其根源在于能源、土地拿走 GDP 的大头,导致人力资本的占比被压降,收入提高自然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一直提倡需要提高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的占比,可行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激励,让劳动者通过技术、脑力、风险承担,分享企业成长价值,实现 " 科技致富 "。
放眼陕西之外的成功案例,华为将近 74% 的员工有持股计划,依靠年中分红人均收益在 48 万左右;英伟达 78% 的员工依靠员工持股计划,已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其中一半的人净资产达到 2500 万美元 ……
行文至此,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会落到消费的大话题上,当陕西依靠 " 科技致富 " 的群体愈发壮大时,他们的消费能力与欲望,可以直接推动市场繁荣,还可以成为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支撑,让陕西整体收益。
或许这是一场漫长的改革,但 4145 人的星火,已照亮前路。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