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常德的周先生(化名)发现自己频繁出现 " 看东西重影、视力下降伴有头晕 " 的异常症状。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亚健康,直到一次搬运货物时突然剧烈头痛、视野发黑,才紧急前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就诊。头颅 MRI 结果显示,他的垂体窝内有一个直径约 3 厘米的肿瘤,视神经已被明显压迫。
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李鑫主任医师解释:" 垂体虽只有黄豆大小,却是人体激素调控的核心。这个位置的肿瘤不仅会导致头痛、视力下降,随着生长还可能引发激素分泌紊乱,造成不孕、肢端肥大甚至甲状腺功能崩溃。
单鼻孔入路手术:毫米级 " 拆弹 " 行动
考虑到周先生的肿瘤已压迫视神经,李鑫主任医师与谢志敏主任医师团队决定采用 "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微创手术 "。手术通过单侧鼻孔置入直径仅 4 毫米的神经内镜,在高清影像引导下,分离鼻腔黏膜、打开蝶窦,进入鞍区,清晰分辨出颈内动脉和海绵窦,最终将肿瘤精准剥离。
这类手术对精度要求极高,就像在核桃壳里雕刻。李鑫主任医师用手机摄像头作比喻," 内镜能 360 度呈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我们甚至能看清毫米级的微血管搏动。" 术后病理证实为促性腺激素腺瘤,未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警惕身体的 " 异常信号 "
李鑫主任医师提醒,周先生的案例揭示了两大警示。第一,跨学科症状需警惕:垂体瘤可能同时引发头痛、视力下降、手脚肥大等看似无关的症状;第二,20-50 岁为高发期:临床数据显示,约 10% 的人群存在垂体异常,其中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 1.3 倍。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排查:非哺乳期乳头溢液、闭经 ;面容变宽、鞋码突然增大 ;无诱因视野缺损;性功能减退伴疲劳综合征。
科技赋能下的治疗新突破
目前我国垂体瘤手术已进入 " 超微创时代 ",3D 打印颅底模型、术中磁共振实时导航等技术将手术精度提升至 0.1 毫米级。数据显示,经鼻内镜手术的肿瘤全切率已达 9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 4 天。周先生在术后一周即康复出院,他的病例档案被标注为 " 功能性治愈 "。
△李鑫主任医师(右)、赖文涛医师(左)与患者合影留念
这个曾经潜伏在生命中枢的阴影,最终成为现代神经外科精准医疗的见证。正如他在康复日记中写道:" 我们恐惧未知,但永远不要低估医学照亮黑暗的力量。" 李鑫主任医师提醒垂体瘤并非 " 不治之症 ",但拖延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若出现多系统异常症状,建议尽早进行增强 MRI 和激素全套筛查。
通讯员姜露 郭发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