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届冬奥会、亚冬会的中国代表团奖牌榜上,黑龙江籍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令人瞩目,他们用拼搏与汗水书写着中国冰雪运动的辉煌篇章。而在这耀眼成绩的背后,是黑龙江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懈努力与创新实践。在 2 月 12 日举行的亚冬会组委会赛事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亚冬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执委会副主任、主新闻发言人庄士超就媒体关注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及场馆建设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我国的冰雪资源大省和冰雪体育强省,黑龙江依托多年来形成的冰雪运动传统和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培养、输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
固基础,建强后备人才基地。积极推动 " 一市一品 "" 一市多品 " 建设,让各个城市在冰雪运动领域形成独特的发展方向。比如七台河的短道、齐齐哈尔的冰球、伊春的冰壶、鹤岗的高山滑雪、鸡西的越野滑雪等等,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省、市专业和业余后备人才三级梯队建设格局。目前黑龙江已拥有国家级冰雪人才后备基地 32 家,省级冰雪人才后备基地 24 家。
扩增量,促进冰雪运动普及。培养冰雪后备人才,不仅在竞技体育层面加大投入、巩固优势,同时也注重在青少年冰雪运动方面进行大力推广。2016 — 2024 年,全省累计开展冰雪活动学校已达 20500 余所,参加上冰雪总人数 1500 余万人次。
创品牌,打造冰雪活动名片。自 1978 年起,持续开展 "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 " 活动,至今已达 47 年,极大地促进了冰雪活动的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培养输送了大批冰雪运动人才,不仅成为黑龙江冰雪活动的重要名片,也是全国全民健身活动 20 大品牌之一。
而在谈及第九届亚冬会的场馆建设时,庄士超介绍到," 简约、绿色、智慧 " 的理念贯穿始终。不搞大拆大建,"2 地 9 馆 37 村 " 场地场馆既考虑赛会需求,也考虑赛后利用,场地场馆全部利用原有设施维修改造,实现了赛后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场馆改造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和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把清洁能源、环保产品广泛应用到赛会各方面,并得到国际专家认证。
黑龙江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和场馆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而第九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也将成为黑龙江冰雪运动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冰雪运动的热潮中。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于秋莹
图片由亚冬会组委会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