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 4 月 26 日起施行,为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条例内容,助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17 日,省知识产权局针对《条例》内容发布 " 十问十答 "。
一、《条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Q
A
《条例》共 6 章 53 条,包括总则、创造与运用、保护、管理与服务、法律责任及附则。内容涵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措施,旨在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条例》中 " 知识产权 " 包括哪些类型?
Q
A
包括 8 类: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条例》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
Q
A
《条例》规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激励创新、有效运用、严格保护、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
《条例》对社会公众有哪些基本要求?
Q
A
· 诚实守信:不得滥用知识产权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
· 合法使用: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将他人知识产权用于商业用途。
· 配合执法:在查处知识产权案件时,应主动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Q
A
· 规划引导: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重大问题。
· 激励保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措施,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 重点保护: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和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 依法监管:对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依法管理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执法监管。
· 公共服务:提供成果转化、维权援助、快速预审等各类公共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开透明、普惠共享和有效利用。
企业如何通过《条例》促进创新发展?
Q
A
· 专利布局:引导培育高价值专利、专利组合以及专利密集型产品,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
· 品牌建设:支持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申请,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
· 文化赋能: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实现知识产权与文化双发展。
· 成果转化:允许科研人员分享收益,支持知识产权作价投资、质押融资。
· 风险防控:禁止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健全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强化商业秘密保护。
《条例》对人才培养有哪些规定?
Q
A
· 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学科、学院,培养实务人才。
· 人才评价: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对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分类评价。
· 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
展会、文体活动、电商平台等特殊场景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Q
A
· 展会活动:主办方应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强参展项目审查,可以与参展方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设立投诉机构。
· 文体活动:主办方应遵守官方标志、特殊标志保护等有关规定,完善知识产权授权合作和风险管控机制。
· 电商平台:经营者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制定并公开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维权机制,不得对依法维权设置障碍。
公众如何参与知识产权保护?
Q
A
· 投诉举报: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相关部门须及时处理并反馈。
· 社会监督:鼓励媒体开展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及其他公众参与保护治理。
· 自我防护:主动通过作品登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申请、植物新品种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侵权者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Q
A
· 行政处罚:重复侵权、危害后果严重等情形将面临从重处罚。
· 信用惩戒:故意侵权、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等失信行为将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实施失信惩戒。
· 刑事追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佳琪
编辑:王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