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援引海外消息人士发言,本田汽车表示愿意重启与日产汽车的合并谈判,但前提是日产现任社长内田诚需离任。此前,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因双方分歧而破裂,日产社长内田诚和本田社长三部敏宏之间的关系恶化。据知情人士透露,本田准备在一位能够更好地处理内部反对意见的新老板领导下重启谈判,日产董事会已经开始就内田诚离职的时间进行非正式讨论。
资料显示,内田诚于 2003 年加入日产汽车,曾任日产公司企业副总裁、日产汽车采购负责人、雷诺 - 日产 - 三菱汽车联盟全球副总裁。2018 年 4 月,内田诚出任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2019 年 4 月,内田诚升任日产汽车执行委员会成员、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2019 年 10 月,内田诚正式被任命为日产汽车社长兼 CEO、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
对于日产汽车而言,2019 年是极为动荡的一年。时任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 CEO 的卡洛斯・戈恩因财务丑闻被捕,使得原本紧密的联盟关系出现巨大的裂痕,日产内部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彼时的日产正深陷困境,销量下滑、利润暴跌、全球裁员,股价蒸发近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田诚临危受命,于 2019 年 10 月被任命为日产汽车 CEO,上任后推出"Nissan Next" 计划,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得日产汽车全球产能精简 20%,全球产品线合理优化 15%,成功减少 3500 亿日元的固定成本支出,让日产的财务状况逐渐好转。2023 年,内田诚又推出 "The Arc 日产电弧计划 ",目标更加明确,就是要提升企业价值,增强综合竞争力。按照计划,日产要在三年内将全球销量提高 100 万辆,营业利润率提高到 6% 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内田诚规划在未来三年陆续推出 30 款新车型,其中包括 16 款电驱化车型和 14 款燃油车型,加速电驱化转型,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在他的带领下,日产在产品布局上有了新变化。比如在市场策略上,内田诚也很重视中国市场,提出 " 在中国、为中国 " 的战略,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不过,伴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内田诚自接任日产 CEO 以来一直面临巨大的压力,销量持续下滑,管理层动荡不安,导致公司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据了解,本田和日产于 2024 年 12 月 23 日在东京共同宣布,双方计划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可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 30 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 3 万亿日元的目标,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然而,在合并谈判的过程中,双方的理念分歧逐渐显现。最初,双方设想通过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本田与日产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这一设想旨在实现双方的平等合作,而随着谈判的深入,本田提出希望将日产变成本田的全资子公司,这一方案直接打破了最初的合作设想,引发日产内部的强烈反对。
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对日产的影响是尤为严重的。财报显示,2024 财年第三季度日产汽车实现营收 3.159 万亿日元,同期为 3.108 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 311 亿日元,同期为 1416 亿日元,同比下滑 78.0%;净亏损 141 亿日元,同期盈利 291 亿日元,这是日产第二个季度出现连续亏损。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九个月期间,合并净营收为 9.143 万亿日元,同期为 9.171 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 640 亿日元,同期为 4784 亿日元,同比下滑 86.6%;净利润 51 亿日元,同期盈利 3254 亿日元;由于第三财季业绩极其糟糕,日产汽车宣布下调 2024 财年全年展望,预计净营收为 12.5 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 1200 亿日元,并将录得 800 亿日元净亏损。
在公布财报的同时,日产表示计划继续优化成本结构,计划在 2026 财年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合计削减约 4000 亿日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产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产能,把全球产能从目前的 500 万辆削减至 400 万辆,除在泰国等地关闭三家工厂之外,还将中国的产能缩小三成,使中国市场的年产能降至 100 万辆。同时,日产还计划通过精简运营、削减招聘力度和加速自愿离职计划等方式,降低人力成本。在高管层面,日产计划将高管职位减少 20%,简化组织层级,提高决策速度。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