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丰富,很生动,让我们深刻理解‘舟楫同渡’背后的生态智慧与协作精神,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邃,中华文明的辉煌。"2 月 18 日,一堂大运河畔的思政课让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八年级学生杜思源回味无穷。
当天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物局指导,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共同主办的扬州市 "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 暨 " 运河思政 · 百校百馆 " 协同育人行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5 位思政课教师代表进行大中小学 " 博物馆里的运河思政 " 教学展示交流,为扬州市大中小学学生讲授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从小学阶段 " 运河故事童谣传 " 以童谣故事激发文化感知,到初中 " 一领众和 精神永‘船’ " 的人文精神探讨,到高中 " 匠心续写运河‘船’说 " 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价值,再到大学 " 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文化人、以史启智,实现了 " 小课堂 " 与 " 大时代 " 的同频共振。
" 通过沉浸式探索性的展教结合,有效打破课堂边界,激发学生探索欲,更能让学生探源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扬州市 " 运河思政 · 百校百馆 " 协同育人行动首批导师团队代表仇清泉告诉记者。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江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 " 大思政课 " 建设,深入挖掘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完善馆校合作长效机制,系统推动各地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一批 "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形成 " 一城一馆一课 " 品牌,拓展实践育人新格局。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介绍说,扬州将以 " 教联体 " 建设为抓手,以 " 运河思政 " 品牌建设为引领,通过实现 " 五联结 ",即联责任、联目标、联党建、联资源、联空间,深入开展 " 百校百馆 " 协同育人行动,引导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打破行业、地域、形式、空间等局限,主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
活动现场发布了扬州市 " 运河思政 · 百校百馆 " 协同育人行动首批博物馆、纪念场馆榜单,并向首批导师团队颁发了聘书。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扬州文史专家华干林、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运河文化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秦宗财围绕深化馆校合作,深挖文博资源,丰富运河思政内涵等内容作了主题分享。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顾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