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2-20
【今西安】沿着一条废弃的铁轨 寻找一列无聊加好玩的火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上一次去红旗铁路公园的时候,就听人说,在公园的最北头,有绿皮火车可以坐呢!

我是从井上村那出的地铁站进的公园,本来就是往北走的,怎奈走了没多远,公园就被一处正施工的工地给切断了,只好原地向后转,一直往南走,算是把南北绵延十多公里的这个铁轨公园的南半截,溜达完了。

北半截,便成了后话,也成了念想。

这一念想,一个月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一下子也从年前到了年后。

年后的这天,阳光算不上特别明媚,但好歹也是蓝天白云下面的人间。早早地吃了中午饭,踅摸着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那就继续未了的心愿,继续红旗铁路公园的北半截。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那列不知道长成什么样子的绿皮火车。

照旧是地铁八号线从井上村出站往西走三百米进公园,照旧是往北走了没多远就被一个工地挡住了去路。看情形,貌似在修公园跨越马路的天桥。

天桥是这个跨了十多条马路的公园的一大亮点,但凡是大马路,必然有天桥跨越。一座座天桥不但造型各自好看,而且都还很人性化,有台阶有缓坡还有电梯。公园刚开放的时候,一座座天桥也都跟着开通了。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路口,还留下了个正施工的拦路虎。

拦路就拦路吧,直走过不去,绕行还不行吗?往西绕行到一个十字路口,顺时针绕行个大半圈,北边的公园,赫然便又出现在眼前。

新铺的草,新栽的树,新修的道路和各种休闲场地,与南半截没有多大的不同,瞅准那条公园中间的铁轨,跟着走就行了。

以超过 6 公里的时速,大步流星加疾步如飞,终于在大约 35 分钟之后,一口气走到了公园的最北头红旗路。看了一眼地图,公园尽头的这条路叫红旗路,往西延伸过去就是凤城十路了。感叹这公园之长,顺便也感叹自己真是能溜达,又是坐车又是走,从南到北跨越整个城区,就为来找一列传说中的火车。

传说中的火车,果真就停在公园的最北头。在阳光下油光铮亮。

蒸汽机样式的黑色车头,墨绿色的只有两节车厢的车身,安静地停在 " 红旗铁路公园 " 的大招牌后面。

在初次相遇的惊喜过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车的颜值可真亮眼啊,那欧式建筑范的车窗就不说了,就那车身,光亮光亮地都能当镜子用。

可是,这样一列高颜值的绿皮车,好像并不能乘坐。

蒸汽机头后面的驾驶室,门锁得紧紧的,里面自然看不到司机。

有着欧式建筑范车窗的漂亮车厢,看着也不是给人坐的,门不但锁得紧紧的,而且还悬吊在半空老高。

没有站台也就罢了,最最主要的,竟然还是断轨——

只有停靠列车的地方,有一小段铁轨。往北,公园都没有了,往南,一片大草坪和一个足球场,让轨道戛然而止。

原来,传说只是传说。这列传说中的火车,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看的。

这列用来看的火车,其实就是要告诉前方地砖上刻的那句话," 铁路线历史线慢跑线三线串联,城市性社区性生态性三位一体 "。

说不上多失望。火车总算看到了,也算不虚此行。

既然不能坐,那就原路返回,打道回府。

心劲也泄了,精神也疲了,回的时候自然就不用急急如律令,慢悠悠的往南溜达就是了。

不成想,这一溜达,竟溜达出新发现来。

过了红旗厂专门留下的龙门架,又过了太华路。偶遇一个老太太带着小孙子,找路边的保安打听哪里可以坐火车。

保安手指的方向,在南边。

原来,真有可以坐的火车啊!

原来,这里的火车,坐的是坐的,看的是看的。

原来,看的火车在最北头,坐的火车并没有在最北头。

可怜我根据传闻,一路只管大步流星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往北走,都没看到中途不但有火车,还有站台和站房。

得亏是原路返回而不是就近去坐地铁,不然,错过了能坐的复古绿皮车事小,冤枉了人家铁路公园没有能坐的火车事大。

这个能坐的绿皮车,颜值和最北头那列只能看的不相上下,同样的车头同样的车厢同样的欧式建筑范车窗。不同的是,车厢有三节,站台有台阶,还铺着红地毯。车头还挂着鲜艳的大红花。

运气还真不错,我到这个名为 " 团结里(北站)" 的站台的时候一点五十六,停在站台的这列火车,两点整发车。

既来之,则坐之。那就买票上车吧。平时 15 元的一张票,赶上搞活动,优惠价九块九。

上了车,却和想象中的曾经坐过的绿皮车不大一样。

没有人造革包裹的联排椅,没有黏黏的车底板,更没有瓜子香烟火腿肠的嘈杂和汗味狐臭味混合着啤酒味的污浊。

联排椅是有,却都是光亮的木椅子;小茶几也有,也是木板的;地板当然也有,货真价实的木地板;又到处挂着剪纸,挂着红红火火的各种挂饰,处处洋溢着高大上的喜气洋洋。纵观整个车厢,不像一个火车车厢,倒像是中世纪欧洲的豪华大号马车车厢。

车开起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从落地式的车窗看到的外面的公园,还不如在外面看到的公园。

倒是再看那张车票,还小小的有点意思。

从团结里(北站)开往团结里(南站)的这趟只有三节车厢的 2025 次列车,一晃从 1958 年,就开到了 2025 年。

1958 年,这趟列车上的很多人可能都还没出生;

1958 年,开行在这里以及那里的绿皮车,也不是这列绿皮车的这个样子;

1958 年,这里建起了一个几万人的超大厂,陇海线专门为这个厂,伸出来了一条支线。

2025 年,几万人的大厂已不知所踪,那个曾经著名的蝴蝶牌手表,也不知道还有几块在转动着时间;

2025 年,那条曾经的铁路线还在,却已经不再正儿八经地跑火车,却有无数人,有意的,无意的,跑到这里来找火车、坐火车——

坐一列不知道复古到猴年马月天涯海角的火车。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更是一种奇怪的行为。

十块钱甚至十五块钱也就坐个七八分钟一公里,似乎有点无聊,但似乎也有点好玩。在这种无聊的好玩中,这列不知道复的谁家古的列车,以及同样不知道何时谁家的站台,也就不重要了。

你说它是民国时候的大上海,它就是民国时候的大上海;你说它是 1804 年的欧洲,它就是 1804 年的欧洲;哪怕它压根就不是我们曾经八九十年代的绿皮车,只要你的青春和回忆在那里,它便是那里!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地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