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4.21mm,OPPO 造出了最薄大折叠】】】
" 折叠屏手机 " 到底能有多薄?
2025 年 2 月,OPPO 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早早地就预告了这款全新的旗舰大折叠机型 Find N5。而其惊人的、折叠后仅 8.93mm,展开更是只有 4.21mm 的机身厚度,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OPPO 方面在这款机型发布前还召开了相关技术沟通会,提前就公布了 Find N5 超薄设计背后的最关键因素,也就是行业首创基于 3D 激光打印工艺的 " 钛合金天穹铰链 "。
虽然铰链部分的成功减薄对于整机的 " 体型控制 " 意义重大,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结合过去行业里其他机型的 " 既往经验 ",大家还是会普遍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 OPPO Find N5 在极致减薄后,究竟又付出了哪些 " 代价 " 呢?
今天我们三易生活就结合各种测试和使用体验,来聊聊 OPPO Find N5 此次惊人的超薄设计背后,在功能层面的种种 " 取舍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它变薄也变大了,但握持手感比预期要好】】】
回顾历史,当 OPPO 在 2021 年发布旗下首款量产折叠屏手机时,他们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彼时业界主流、明显更 " 矮胖 " 的造型设计风格。
根据当时 OPPO 方面的说法,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是为了让手机更小巧、易于握持,二就是降低价格门槛、使得更多消费者可以主动去接触他们的折叠屏手机。
不过随着后来 " 超薄化 " 逐渐成为折叠屏手机的主流方向,当机身厚度越做越薄之后,为了保持有足够的内部空间给 SoC、电池、扬声器等组件,增大机身整体尺寸自然也就成为了无法回避的手段。
因此可以看到,OPPO Find N5 这次使用了一块 6.62 英寸、2616*1140 分辨率、长宽比 20.65:9 的外屏。这使得它在视觉观感上比前代 6.3 英寸外屏的 Find N3,明显要更加 " 细长 "。
由于转轴几乎不凸出,Find N5 的机背相当 " 对称 "
好在新的钛合金转轴缩减了尺寸,Find N5 外屏靠近转轴的边框宽度无论在视觉上还是握持触觉上,都已经极为不明显。如此一来,这也就意味着它在 " 折叠态 " 下的握持和使用体验,几乎就与一款直板手机没有什么区别。
与此同时,Find N5 的内屏尺寸达到了 8.12 英寸,几乎成为了当下尺寸最大的折叠屏手机之一。好在它的内屏比例为接近正方形的 9.9:9(分辨率为 2248*2480),所以既不会显得特别 " 宽 "、也没有过分地 " 高 "。再加上整机重量仅 229g,与直板旗舰差不多,所以在屏幕展开之后握在手中,也不会有 " 拿捏不住 " 的感觉。
此外我们前面已经提及,虽然 Find N5 这次机身很薄,但它的后摄模组并不像大多数同类机型做得那么凸出。所以在将它折叠后 " 当做 " 直板机使用时,后摄就不会导致手感上有 " 头重脚轻 " 的问题。这一点,显然还是很值得好评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首发 "7 核 " 骁龙 8 至尊版,GPU 性能释放比 CPU 更稳】】】
当然,OPPO Find N5 之所以要将尺寸做大,主要是为了在减薄的同时,能够保障 SoC、电池、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在机身内部的充裕空间。
在电池配置上、Find N5 理所当然地得益于最近的技术进步,使用了高密度的 5600mAh 冰川电池。与此同时,它的 SoC 配置却 " 另辟蹊径 ",首发了 SM8750-3-AB,也就是俗称的 " 七核版 " 骁龙 8 至尊移动平台。
相比此前已经上市的骁龙 8 Elite(SM8750-AB),它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将原本的 "2+6" 的 CPU 减少一颗性能核、变成 "2+5",也就是 2 超大核 +5 大核的组合。
那么少一颗 " 性能核 " 到底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先用跑分来说话。首先在常温环境下,Find N5 开启 " 性能模式 " 后,Geekbench 6.4 的 CPU 成绩为 2967/8349 分。
对比我们此前测过的高通 QRD 工程样机,Find N5 的 CPU 单核与多核性能分别达到了前者的 91.9% 和 79.8%。 这表明它不只是使用了定制的 SoC,同时为了照顾超薄设计,在性能调校上也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思路。
与此同时,从 Find N5 的 3DMARK 测试成绩来看,其 GPU 性能大约是 QRD 工程样机的 80%。当然,大家都知道,CPU 性能本身就会影响到 3DMARK 的成绩。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 Find N5 来说,它的跑分成绩究竟是本身少一个 CPU 大核的影响更大,还是性能调校的因素更多呢?
由于此次 Find N5 不仅具备 IP66+IP68+IP69 的 " 满级防水 ",而且能耐受从 -15 摄氏度到 85 摄氏度的宽温度范围。既然如此,我们也将其放进冰柜里,在低温下进行了 GeekBench 和 3DMARK 的理论性能测试。
从结果来看,在环境温度足够低的情况下,Find N5 的 CPU 单核成绩确实可以达到与 " 标准版 " 骁龙 8 至尊版相近的水准,但此时它的 3DMARK 成绩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换句话说,它的 CPU 性能释放可能是出于控温,而进行了有意限制,但 GPU 在常温下其实就能有稳定的发挥。
安兔兔常温跑分
安兔兔低温跑分
这一点,我们通过安兔兔评测的跑分结果就能看得更清楚。在充分降温的情况下,7 核版的骁龙 8 至尊版在 CPU 性能上其实与 " 标准版 " 没太大差异,但 GPU 成绩则要低一些。到了常温环境下,Find N5 会对 CPU 性能做出控温限制,但 GPU 的性能释放此时反而不怎么受影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它能打游戏吗?能,但高画质游戏有制约】】】
去年 10 月,我们三易生活就已经通过实测证明,骁龙 8 至尊版在许多游戏中不仅可以跑满帧率,而且功耗也要比前两年的旗舰 SoC 有着明显的降低。
有关注这几年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朋友可能知道,为了应对散热压力,无论是怎样的旗舰折叠屏手机,它们在实际游戏场景基本都会进行极为严格的功耗和发热限制,从而导致折叠屏旗舰的游戏体验往往很难称得上优秀。
既然 OPPO Find N5 一方面搭载了 7 核版本的骁龙 8 至尊版,另一方面也对其 CPU 有明显的控温策略。那么它在游戏场景的实际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王者荣耀》 平均帧率 120.3 平均功耗 2444.4mW
《暗区突围》 平均帧率 120.0 平均功耗 3359.1mW
首先在两个压力不算大的游戏中,我们将画质和帧率均设定到最高,并开启 Find N5 的 " 性能模式 "、展开内屏运行,从而充分发挥折叠屏手机的大尺寸屏幕优势。此时,它可以很稳定地跑满这两个游戏的 120 帧模式,功耗也符合骁龙 8 至尊版该有的水准。
《崩坏 · 星穹铁道》 黄金的时刻 平均帧率 46.1 平均功耗 3222.7mW
《鸣潮》 平均帧率 44.4 平均功耗 3707.2mW
在换成公认高压力、高画质,甚至可能是优化不太好的游戏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无论在《崩坏 · 星穹铁道》、还是《鸣潮》里,Find N5 均是在测试开始后不久,就明显地将帧率限制到了 45FPS。但这倒不一定是它 " 带不动 ",而更像是主动控制 SoC 功耗的结果。毕竟,即便是在测试过程中打开了手机的 " 高性能模式 ",但 Find N5 的平均功耗也几乎从未超过 4W,同时它的机身表面也确实没有很明显的高热区域。
换句话说,Find N5 还针对游戏场景做了性能优化,虽然它极其严格地控制了机身的发热和功耗,但哪怕是在高负载游戏里,还真不会有什么卡顿的问题。当然,也不能以 " 游戏手机 " 的标准去要求 Find N5 的帧率表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够以不到 4W 的平均功耗,将这些游戏保持在 45 帧附近的满画质表现,这也算是在 " 大折叠 " 中调校得相当不错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后摄变薄、长焦更强,算法成为了关键】】】
在前代的 Find N3 上,OPPO 为了解决折叠屏手机厚度有限前提下的影像难题,首次在折叠屏手机上引入了 LYT-T808 双层晶体管传感器。
到了 Find N5 上,或许是为了实现更纤薄的造型,它又一次大幅变更了后摄的设计思路。
根据系统显示的信息,Find N5 此次配备了一枚 1/1.56 英寸的 5000 万像素主摄、一枚 1/4 英寸的 800 万像素超广角,以及一枚 1/2.76 英寸的 5000 万像素潜望式长焦。
平心而论,这套影像系统在硬件上确实不算很豪华,但 Find N5 的实拍表现却狠狠地让我们吃了一惊。可以看到,它三枚摄像头的白平衡一致性很好,即便是在超远焦场景,这枚看似底并不大、原生焦距(3 倍)也不远的潜望式长焦,却能实现至少 60 倍放大倍率的清晰成像。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从 Find N5 的拍照流程中,我们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
高倍率变焦的取景器画面
拍照后瞬间的相册图像(左)和数秒后的相册图像(右)
是的,作为当下折叠屏手机中,已经发布、唯一搭载骁龙 8 至尊版的机型,Find N5 理所当然地使用了一系列他们积累至今的影像算法。其中不仅包括 "AI 千里长焦 ",同时还有超光影影像、无影抓拍、哈苏人像算法等等一系列技术。
1 倍(上)和 60 倍(下)变焦的画面,表面细节的缺失恰恰说明其并非完全靠 " 生成 ",而是仍以多帧合成为主
3 倍(上)与 120 倍(下),面对完全不规则且不常见的物体,Find N5 的长焦算法依然表现优异
不得不说,虽然 Find N5 的长焦 "AI 增强 " 过程,在拍完照后的一瞬间会被 " 察觉 " 到,但它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可能达到了目前所有折叠屏手机里的最高水准。事实上,我们甚至还专门找了一些并不算 " 规整 " 的被摄物体来考验它,但 Find N5 都能在 60 倍、甚至 120 倍的高倍率上确保画面的可用性,不得不说很是 " 恐怖 "。
与此同时,既然有了靠谱的长焦算法作为 " 底子 ",Find N5 的人像表现自然就不会令人失望。别看它的长焦物理尺寸不大,但实际非常容易拍出接近相机、" 渐进式 " 的焦外虚化效果。
原图
AI 移除路人之后的效果
除此之外,作为国内最早做 "AI 消除 " 的手机厂商,OPPO 自家的大模型在图像 AI 处理方面的功力也是肉眼可见地快速完善。现在不仅能够非常准确地自动识别应该被消除的对象,甚至能结合场景 " 绘制 " 出新的路人,让画面更符合逻辑。
到了低光场景下,Find N5 也表现出了完全 " 不符合 " 其 CMOS 尺寸的成像品质。它拍出的画面干净、对比度和动态范围都很高,对于光线的处理也完全符合当下旗舰机的特征。除了暗处细节稍微欠缺之外,几乎看不出它的夜景 + 长焦照片,出自一颗并不算 " 大底 " 的潜望式摄像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总结:并非全无代价,但思路堪称是开创性】】】
如果只看硬件配置,那么 OPPO Find N5 作为当今最薄的大折叠旗舰,确实不能说是毫无代价。
毕竟,它一方面使用了少一颗 CPU 核心的骁龙 8 至尊版,在调度策略上明显更保守、同时还有更严格的温控策略。另一方面,为了照顾整机的颜值、握持手感,Find N5 的影像配置确实算不上那么 " 大底 ",在造型上也因此纤薄了不少。
但很明显就能看到,OPPO 方面非常清楚 Find N5 的整体设计思路,所以它并非单纯的 " 为了薄而薄 "。尽管跑分不高、温控保守,但这款大折叠即便打游戏也确实不卡,而且功耗低得吓人;尽管长焦的底不大、像素不高,但在一系列算法的加持下,Find N5 的 " 望远 " 表现反而可能成为了我们测过折叠屏手机中最强的,甚至超过了不少直板旗舰。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很显然,从实际体验来说,Find N5 完全称得上是 " 既薄又强 "。它的产品思路也表明,在如今这个极致追求超薄的背景下,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一味地 " 硬件堆料 ",可能还不如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通过算法,来增强用户体验的感知更强。
那么这样的产品思路,对于未来的更多产品形态、比如有望在今年回归的超薄直板机来说,是否也有借鉴的意义呢?至少 OPPO Find N5 确实开了个好头,而它对于整个手机行业的影响,或许才刚刚开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