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2 月 20 日讯(记者 徐赐豪 黄心怡)今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 2025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财季(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季度)营收 2801.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8%;经营利润为人民币 412.05 亿元(约 56.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489.45 亿元(约 67.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3%。
在随后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表示,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国内外电商业务、AI+ 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三大业务类型。" 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 AI 这个战略核心,在 AI 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吴泳铭透露,未来三年在云和 AI 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此外,阿里还会在近期发布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
下财年预计海外电商业务单季度整体盈利,高鑫零售和银泰交易获反垄断审批
财报显示,淘天集团总营收由上年同期的 1290.7 亿元同比增长 5% 至 1360.9 亿元人民币;经调整 EBITA 为人民币 610.83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的 599.3 亿元同比增量 2%。
财报显示,季度内淘天加大对用户增长的投入,并持续投入用户体验提升,季度新买家和订单量均同比强劲增长。88VIP 核心用户群体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达约 4900 万。得益于商业化举措见效,淘天季度 CMR 同比加速增长至 9%。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由上一年同期的 285.16 亿元同比增长 32% 至人民币 377.56 亿元(51.73 亿美元);经调整 EBITA 为亏损 49.52 亿元,2023 年同期为亏损 31.46 亿元。
不过,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在今晚的财报会上表示,预计下财年海外电商业务会实现单季度整体盈利。
据阿里国际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过后,阿里国际站 B2B 出海订单量同比(按农历年同比)大涨 50%,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各个新兴市场增速都创下新高,其中欧洲增速最快,订单增长达到 70% 多。中东、南美、亚太等市场也紧随其后高速增长。
财报显示,在核心业务加快增长的同时,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经营效率稳步提升。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12%,亏损同比显著收窄,大文娱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8%,亏损同比继续收窄。
此外,阿里在本季度持续通过战略性出售非核心资产、股份回购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其中以最高 16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银泰的股权。
据阿里高层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阿里已经获得了有关高鑫零售和银泰两项交易的反垄断审批。
AI 推动云业务重回两位数增长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 317.42 亿元,同比增长 13%,相比上一季度 7% 的增速近翻倍。该增长得益于 AI 相关产品推动的公共云收入增长,AI 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财报显示,阿里云对外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 11%,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共云收入的两位数增长,其中 AI 相关产品的收入连续第六个季度保持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同时,阿里云在近几个季度保持盈利,经调整后 EBITA 利润率约为 10% 左右。该季度内,阿里云调整后 EBITA 增长 33% 至 31.38 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向高利润率公共云产品的转变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部分抵消了在客户增长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增加。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该季度资本开支大幅增长至 317.75 亿元,环比大增 80% ;自由现金流为 390.20 亿元,同比下降 31%,这反映了阿里巴巴在数据中心、云计算以及 AI 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尤其是在 AI 领域的投入显著增加。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也在财报会上解释,自由现金流下滑是因为在云和 AI 基础设施的投入。
近期,阿里云发布了 AI 基础大模型通义千问旗舰版 Qwen2.5-Max。吴泳铭在业绩会上透露,阿里还会在近期发布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据 Huggingface 统计,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基于 Qwen 模型家族在 Hugging Face 上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 9 万个。
同时,阿里云加快全球拓展,近期扩建了泰国数据中心,并新增墨西哥数据中心,正在扩建的还包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数据中心。
吴泳铭:未来三年云和 AI 的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吴泳铭在财报会上提到了未来三年的规划。
吴泳铭透露,在 AI 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阿里计划未来三年在云和 AI 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至于 AI 基础模型平台以及 AI 原生应用领域的投入,吴泳铭表示,AI 基础大模型对于行业生产力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将大幅提升 AI 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并推动 AI 原生应用的发展。
而在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升级方面,据吴泳铭介绍,对于电商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AI 技术升级将带来用户价值的巨大提升机会,因此将持续提升 AI 应用的研发投入以及算力投入,运用 AI 技术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把握 AI 时代的新发展机遇。" 这使得未来三年,将成为阿里集团有史以来投资力度最大的周期。"
吴泳铭表示,之所以定下该计划,是因为判断这次 AI 技术的发展将是几十年一遇的变革。" 阿里集团 AI 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实现 AGI(通用人工智能),AGI 的定义是 AI 能完成 80% 以上的人类能力。所以如果 AGI 成真,人工智能产业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在具体的投资安排上,吴泳铭透露,每个年度会是相对平均的投入,而季度则会根据供应链的周期做相应的安排。
对于巨大的 AI 基础设施投入会否降低业务利润率的问题,吴泳铭表示,这些投入会由内外部客户需求所消化。
" 目前推理需求正在爆发,60、70% 的新增客户需求都是推理需求。这些客户基础和应用场景的扩大会提升利润率。但不可否认,未来三年这个阿里集团史上最大的 AI 基础设施开发周期会或多或少影响利润率。吴泳铭强调,云计算的规模效应非常重要,这次巨大的投入会对未来整体硬件采购和大规模建设成本有比较大的改善。
吴泳铭也坦言,AI 技术进展仍处于早期。"AI 技术能力还在快速发展,商业模式还不明朗。" 不过,他相信,随着未来 AI 能力的提升,能够替代更多人力,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阿里内部的 AI 应用机会方面,吴泳铭认为,淘宝作为生活消费的入口,AI 能够促进交易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在 AI to C 领域,通义和夸克为主要方向。钉钉则面向 AI to B 领域。此外,高德将作为生活服务的入口。
目前,阿里、字节、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以及 AI 领域的新兴企业都在加入基础大模型的竞争。吴泳铭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家大模型有趋同的迹象,开源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异也开始不明显,但这将利好云计算厂商。" 因为如果 AI 是未来最大的商品,相当于电力的话,那么云计算网络就是电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