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2-21
江苏全面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这场新闻发布会传递出哪些信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 月 21 日,江苏深入推进 " 大思政课 " 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厅党组成员潘漫作综合发布,介绍江苏深入推进 " 大思政课 " 建设情况、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构想。据介绍,省教育厅将全面深化 " 大思政课 " 改革创新,着力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加快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开展 "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打造 " 一城一馆一课 " 品牌

" 很丰富,很生动,让我们深刻理解‘舟楫同渡’背后的生态智慧与协作精神,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邃,中华文明的辉煌。"2 月 18 日,一堂大运河畔的思政课让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八年级学生杜思源回味无穷。

活动现场,5 位思政课教师代表进行大中小学 " 博物馆里的运河思政 " 教学展示交流,为扬州市大中小学学生讲授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从小学阶段 " 运河故事童谣传 " 以童谣故事激发文化感知,到初中 " 一领众和 精神永‘船’ " 的人文精神探讨,到高中 " 匠心续写运河‘船’说 " 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价值,再到大学 " 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文化人、以史启智,实现了 " 小课堂 " 与 " 大时代 " 的同频共振。

在馆校合作推进 " 大思政课 " 建设方面,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博物馆、文化馆众多的南京是如何做的?现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尚军介绍,作为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 " 博物馆之城 " 之一,南京现有登记备案博物馆 82 家,国家等级博物馆 19 家,这些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为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生动素材。

近年来,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部门,用好用活文博资源,建强 " 大课堂 "、培育 " 大师资 "、搭设 " 大平台 ",共同推进 " 大思政课 " 建设。2024 年,南京凝聚全市 67 家高校博物馆力量,成立 " 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 " 并举办首届联展暨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

潘漫介绍,江苏深化部门联动,在省级层面加快构建 " 大思政课 " 育人格局。比如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 "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 建设,打造 " 一城一馆一课 " 品牌,共同培育一批覆盖大中小学的博物馆 " 大思政课 " 精品课程。

深耕思政 " 小课堂 "、善用社会 " 大课堂 ",深化课程思政 " 全课堂 "

从深耕思政 " 小课堂 "、善用社会 " 大课堂 "、到深化课程思政 " 全课堂 ",江苏内外贯通,全方位深化 " 大思政课 " 建设内涵。

加大课程资源供给和教学改革创新力度,江苏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重构授课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深耕思政 " 小课堂 "。如南京大学聚焦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重大主题,开展 " 翻转课堂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既讲原理,更讲道理,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

善用社会 " 大课堂 ",深入挖掘用好江苏红色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将红色资源融入 " 大思政课 "。如南京师范大学常态化组织思政课教师带领广大学子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红色李巷等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并成立由师生组成的 " 领航 " 宣讲团,在社区企业、乡间地头开展主题宣讲,在社会大课堂中上好 " 大思政课 "。

扬州大学在开展专业教学中融入 " 两山 " 理论、" 中国饭碗 "、粮食安全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大国 " 三农 " 情怀,引导学生 "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河海大学在教学中设置 "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 " 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 …… 江苏深化课程思政 " 全课堂 ",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激励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各校积极探索,挖潜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元的课程思政矩阵。

全面深化 " 大思政课 " 改革创新,江苏聚焦四方面精准发力

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周恩来纪念馆及淮安中学、周恩来红军小学等,围绕周恩来精神推出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系列思政课程;常州市钟楼区开辟 8 条实景式实践教学线路,建成 47 个区域性 " 大思政课 " 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联合开发课程等,让有意义的思政课更有意思 …… 江苏全流程搭建 " 大思政课 " 建设平台,不仅建强教学资源平台、建好社会实践教学平台,还在建立健全科研基地平台上下功夫,聚焦 " 大思政课 " 建设的重难点问题,江苏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思政研究专项,2024 年共推选 "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 等 30 项重大项目。

江苏还多维度优化 " 大思政课 " 教师队伍,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 " 领航 · 扬帆 " 计划,为全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 " 青年力量 ",涌现出徐川、何畏、唐忠宝等一批受学生喜爱,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记者了解到,截至 2024 年,全省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师生比已达 1:350 的国家规定要求。

潘漫表示,下一阶段,省教育厅将全面深化 " 大思政课 " 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加快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课堂质量提升上,持续推动 " 课程思政 " 与 " 思政课程 " 有机结合,充分挖潜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润物无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选拔培养和在职培训,优化后备教师储备、教学方法培训、学历提升等培养机制,培育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加快形成优秀思政课教师川流不息、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在实践育人上,广泛开展 "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 建设,联合文物部门推动博物馆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立完善校馆合作长效机制,让江苏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思政课建设的鲜活教材;在工作格局拓展上,坚持开门办 " 大思政课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快形成与一体化建设相适应的大中小学贯通协调机制,在一体化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教学、集体备课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迁移、易推广的实践成果。

实习生 周炜佳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于露 文 / 摄

相关标签

思政课 江苏 博物馆 南京 新闻发布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