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互联 02-22
宝马5系四驱 究竟能给驾驶者带来哪些好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车讯网 报道】说到四驱,许多人会首先想到越野车——在无路可循的荒野中,似乎只能依靠它,开辟道路。那么,对于行驶在柏油路上的轿车来说,四驱有什么意义?它究竟能给驾驶者带来哪些好处?在试驾新一代宝马 5 系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新 5 系是 2024 年在我国上市的,分为电动和燃油,前者叫宝马 i5,指导价 43.99-53.99 万元;后者包括 525Li、530Li 和 530Li xDrive,指导价 43.99-52.59 万元。电动与燃油均有四驱,其中 530Li xDrive,是燃油四驱。

从外观看,燃油四驱的特征,主要在于尾门上贴着 xDrive ——这是宝马智能全轮驱动系统的标志。

在 530 当中,除了四驱,还有领先型和尊享型。

前些日子,我写过一篇车型配置分析,认为 530 领先型值得考虑,因为它的动力和配置胜过 525,定价相对适中。

在领先型的基础上,增加 2 万元,便是 530 四驱——多花 2 万块钱获得四驱,是否值得呢?

接下来,跟您聊聊试驾宝马 5 系四驱的感受。

首先,看看发动机。

发动机为纵置,排量 2.0T,最大功率 190 千瓦,最大扭矩 400 牛米,辅以 48 伏轻混,匹配 8 速自动变速器,百公里加速 6.5 秒,最高时速 246 公里。

然后,看看底盘。

因为宝马 5 系的两驱车是后轮驱动,所以,从车尾看,两驱与四驱的构造相同,都有一个形同马鞍的铝合金材质的副车架。

副车架的前面是后桥减速器,它把前面传来的动力,分给左右车轮。

后悬架是五连杆式,上下横臂均为钢制,再往里,可以看到里面较短的支臂是铝合金材质。

整个车底进行了全覆盖,显得十分平整。事实上,把车底做平,是很多高档车都具备的,主要还不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改善气流,提高性能。

前悬架采用双叉臂式,部件多为铝合金材质,显然是为了减重。毕竟,车头有发动机和变速器,重量大于车尾,只有尽可能减重,才能让前后桥的载荷较为接近,以便提高操控性。

由于该车为适时四驱,前轮也有传动轴,前后轴之间的动力分配,靠电控多片离合器执行。

前后制动均为通风盘。标配 19 英寸车轮,亦可选装 20 英寸,我开的这辆车属于后者,前胎 245/40R20,后胎 275/35R20,前窄后宽,利于操控。

装车胎是倍耐力的 P ZERO ™,该花纹以性能著称,尤其是湿地性能。

接下来,是试驾的过程。

每次试驾越野车,我都努力寻找一些没路的野地;每次试驾四驱的 SUV,我会尽可能找些冰雪或坎坷的非铺装路。这回是四驱轿车,我便跑到京西和京北,用了 2 个整天,把北京几条崎岖的山路,比如红井路、崎峰茶、潭王路,等等,全部跑了一遍——真是爽到家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弯道中,汽车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2 种:转向不足、转向过度。

转向不足——原本该过的弯儿,没过来,路面不够宽的话,可能会冲出去,俗称推头。

转向过度——原本 90 度的弯儿,转成了 100 度、110 度,甚至原地掉头,俗称甩尾。

驾驶爱好者利用前后桥重心的变化,恰到好处地操控,就能玩儿出一些看上去很炫的动作。比如,前驱车达到一定速度后,抬油门的同时适当打轮,由于此时重心在前,车辆瞬间转弯;再比如,驾驶后驱车,通过加油故意制造转向过度,让车辆漂移过弯。

不过,绝大多数驾驶者,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所需要的,是安全。

宝马 5 系四驱,满足的就是这种需要。

无论什么样的弯道,它都能以较为平稳的姿态,安全通过,整个过程给人一种特别顺滑的感觉。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前后轴的动力,可以根据行驶状况,实时调整。即使存在操作不当,比如入弯速度大,即将甩尾,也能靠扭矩的调整——后轴动力降低一点儿,把车恢复到正常姿态。虽然左右车轮没法像宝马 X6 那样单独控制,但依靠电子辅助制动,依旧实现了不错的循迹与稳定。

轿车的驱动方式有两种,前驱和后驱。前驱经济实惠,因而被广泛采用,后驱的构造相对复杂,重量也因此增大,目前仅限于一些档次较高的车,才会使用。

无论前驱还是后驱,都有不足——前驱容易推头,后驱容易甩尾。

解决的办法是四驱。把昔日为越野而造的四驱,装在轿车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推头或甩尾,从而得到安全。

所以,对于新 5 系来说,多花 2 万块钱获得安全,我认为值。

至于动力,在 530Li 的试驾总结当中,已经详细说过,在这儿只总结出一句话:它的加速非常线性、特别畅快,动力源源不断,似乎没有尽头。在盘山公路上,每次驶过弯心,稍点油门,速度立即提升,完美出弯。

因为有四驱,因为有很好的动力,那两天,在京郊山路上,我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把驾驶乐趣。开心至极。

晚上回家,一进门,鞋还没脱,就兴奋地冲着夫人,把这辆车从头到脚夸了一遍。

除了安全,还有个亮点:智驾。

说到智驾,有人可能会认为那是电动车的特长,事实上,新 5 系的驾驶辅助也挺不错。环车一周,有 5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具备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并线辅助、主动制动、开门预警、碰撞预警、车侧预警、交通标识识别等一大堆功能。

试驾结束那天,我驾车沿三环路走了半圈,去双井归还车辆,路上一直开着巡航。在系统控制下,跟随车流,或加速、或减速、或停车、或起步,走得很稳。唯一的不足,是与前车的间距有点儿大(我已经设定到最小了),与我个人的驾驶习惯不符。

倒车时的智能驾驶辅助也不错,不仅有 360 度全景影像,还有自动泊车和寻迹倒车功能。

如果车感较差,不善倒车的话,委托给机器,由它代劳,帮您把车驶入车位,就行了。

最后,看看它的油耗。

作为中大型车,宝马 5 系的主人,应该不会对油耗很敏感,但这是个客观存在的指标,不能不谈。

从数据看,该车百公里综合油耗 7.0 升(WLTC 标准)。我在为期 5 天的试驾中,每天最终停车后,都记录了仪表显示的油耗,大都在 7.5-8.5 升之间——最高的一次是 8.7 升,路况为晚高峰时的市区环路,约三分之一路段是红色,没有遇到深红。

最低的一次,是 6.9 升,路况为郊区公路,路况很好,一路顺畅。

试驾第一天,将油加满,仪表显示续航 802 公里;试驾最后一天,油表指针过半,续航还剩 312 公里,也就是说,续航消耗了 490 公里,而我的实际行驶是 470 公里,可见,仪表显示的误差比较小。

试驾结束后,将油再次加满。根据加油量得知,在为期 5 天的试驾当中,百公里油耗约 8.2 升。

该车自重接近 1.9 吨,试驾中急加速的频率,远远高于日常驾驶,特别是在山区的那两天,有过许多次攻弯,按理说,油耗应该大幅上升才对,可最终还能出现 8.2 升的成绩,我认为很棒。

最后的总结:四驱带来安全,智驾带来便利。

说到宝马,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它充满了驾驶乐趣。

我在试驾宝马 530Li 尊享型时,发现新车在智驾方面,同样有着诸多精彩。

而这款 530Li 四驱,能在提供智驾的同时,再提供更为周到的安全,这就是它的核心价值。

更多内容:点击下图,可阅读《宝马 530Li 试驾感受》。

早在 30 年前,就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开宝马,坐奔驰。意思是说宝马的操控性能好,开着它,能享受到挺不错的驾驶乐趣。而坐奔驰特指大奔,也就是奔驰 S 级,超舒适。如今,以性能自居的车,越来越多,尤其电动车,由于加速快,常常被奉为亮点。但是,试驾新一代宝马 5 系之后,我认为,要论驾驶乐趣,还得是宝马。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宝马5系 发动机 xdrive 宝马 扭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