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 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北汽蓝谷如今不得不面对掉队这一事实。
盖世汽车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北汽蓝谷连发多条公告进行 " 自我革新 "。
其中包括,拟将中文名称由 "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砍掉极狐纯电项目押注增程;斥资 55 亿开发享界新车型等等。
图片来源:北汽新能源
在当下新能源汽车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哪一家车企能稳坐头部交椅,但从长远来看,只要不下牌桌,即使暂时落后,仍旧有 " 翻身 " 的机会。
北汽蓝谷旗下有极狐、BEIJING 和享界三大品牌,随着改名 " 极狐 "、调整新产品布局等举措实施,其押注增程、押宝享界的意图更加明确。这场 " 翻身仗 ",已经开打了。
改名 " 极狐 ",聚焦新能源主业
更早之前,北汽蓝谷还叫做 " 北汽新能源 "。
创立于 2009 年的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更是连续多年蝉联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早期阶段,北汽新能源称得上是产业发展的 " 先驱者 ",并且一直站在聚光灯下。
2018 年 9 月,北汽新能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功借壳 SST 前锋上市,成为国内 A 股市场的 " 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同时 SST 前锋也更名为北汽蓝谷,而 " 蓝谷 " 是北汽新能源总部的名称。
然而,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地标好了价格。
2020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伴随着产业由 " 政策驱动 " 向 " 市场驱动 " 转型,北汽蓝谷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更是连续多年造成业绩的巨大亏损。
根据此前发布的财报,2020 年— 2023 年,北汽蓝谷分别净亏损 64.82 亿元、52.44 亿元、54.65 亿元、54.00 亿元,四年累计净亏损超过了 226 亿元。
此前 1 月 24 日,北汽蓝谷发布了 2024 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据公告显示,预计 2024 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介于 69.5 亿元至 65 亿元之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额预计在 73.50 亿元至 69.00 亿元之间。
对于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北汽蓝谷表示,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价格战升级,利润空间受挤压;为提升品牌形象、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而加大投入,影响短期业绩;以及产品矩阵多元化带来的销量增长迅速,但规模经济未体现,产品成本承压。
一直以来,北汽蓝谷都在积极求变。为重塑品牌形象,提振销量,北汽蓝谷在最巅峰的 2016 年之时创立了极狐汽车,想要在 C 端市场开疆拓土。
2024 年,北汽蓝谷的销量为 11.4 万辆,同比增长了 23.53%。其中,极狐汽车销量为 8.1 万辆,同比增长 170%,占总销量的 71.15%。
从销量来看,极狐已成为北汽蓝谷的核心增长引擎。而从知名度来看,极狐无疑也是北汽蓝谷外界最为熟知的品牌。
2 月 14 日,北汽蓝谷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 "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发展战略未发生调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有行业人士表示,在汽车行业巨变时代,品牌声量和认知要更接近核心业务才能更快被市场接受,北汽蓝谷更名为北汽极狐强化了核心品牌。
对于更名原因,北汽蓝谷在公告中解释称,现公司处于战略升级关键期,为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强化品牌在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改名旨在以全新的企业形象,更好地契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北汽蓝谷此次更名,凸显了内部对于极狐品牌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极狐品牌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用 " 极狐 " 打开市场,押注增程
除了改名,北汽蓝谷也在押注销量密码:增程。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情况是,纯电路线的增速在放缓,增程路线的销量则在大幅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 60%,较 2023 年下降 10.4 个百分点;而包括增程车型在内的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 40%,较 2023 年提高 10.4 个百分点。
极狐品牌肩负着北汽蓝谷短期内提升销量的重担,为了能够尽快地抢占市场,极狐已经做出了改变。
目前,北汽蓝谷已经发布公告,拟将 2023 年募资金额的投资用途进行更改。
根据公告,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北汽蓝谷 2023 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合计使用募集资金拟投资额 60.5 亿元,实际已投入 34.7 亿元,募集资金使用比例为 57.38%。
为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北汽蓝谷决定对部分募投项目进行结项及变更,并将节余资金用于新的募投项目。
其中,对 ARCFOX 阿尔法 T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三大项目进行了终止、调整以及结项。
图片来源:北汽蓝谷公告
此外,北汽蓝谷新增了 ARCFOX 阿尔法 T5 升级改款项目 ( 增程 ) 、ARCFOX 阿尔法 S5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享界车型项目和 MPV 车型开发项目。
其中,ARCFOX 阿尔法 T5 升级改款项目 ( 增程 ) 为开发阿尔法 T5 增程车型,ARCFOX 阿尔法 S5 车型升级改款项目将同步开发纯电与增程版本车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举措正是为了让极狐的产品、技术策略向市占率增长转移。
2 月 18 日,在上证 e 互动上,有投资者针对北汽蓝谷一直坚持的纯电路线提出了疑问。北汽蓝谷官方则表示,拥有增程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极狐增程产品会在后续产品规划中陆续上市。
2024 年,极狐销量为 8.1 万辆,品牌的高端化突围初见成效。此外,在当下的价格战下,北汽极狐已经宣布对旗下三款车型——阿尔法 T5、阿尔法 S5 和考拉 S 进行大幅调价,最高降幅达 3.2 万元,同时叠加 8000 元消费券等优惠。
斥资 55 亿,开发享界新车
目前,北汽蓝谷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和华为合作的享界。
2024 年 8 月 6 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在鸿蒙智行享界 S9 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北汽将以核心战略,第一优先战略的高度,集合集团资源,All in 享界 S9,北汽将助力享界 S9 冲击行政豪华汽车市场。
就在同一天,定位首款行政级轿车的享界 S9 正式上市,售价分别为享界 S9 Max 39.98 万元和享界 S9 Ultra 44.98 万元。
据悉,享界 S9 主要对标奥迪 A6L、奔驰 E 级、宝马 5 系,以及宝马 7 系、奥迪 A8L 和奔驰 S 级等,即市场上 40 万元级及以上行政豪华市场。该细分市场约 50 — 60 万辆的市场空间,销量集中度高。
张建勇还公开表达了自己对车企 " 灵魂论 " 的看法:车企的灵魂从来不是故步自封,通过开放合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灵魂和应有的担当。
从资本市场看,享界并未像问界、智界、尊界助推赛力斯、奇瑞和江淮一样对北汽蓝谷起到拉升作用。
而从销量来看,2024 年 9 月— 2025 年 1 月,享界 S9 的销量分别是 2163 辆、1982 辆、1058 辆、1192 辆、643 辆,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市场表现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此外,北汽蓝谷为享界专门打造的密云绿色工厂年产能为 12 万 + 辆,但享界 S9 平均月销仅 1000+ 左右,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陷入严重不足。
如今,北汽蓝谷 " 自我革新 " 的重要一步,便是赋能享界。
在鸿蒙智行的首发品牌问界当中,增程版车型的销量一直占据整体销量的大头。而享界又与问界同为鸿蒙智行阵营中的兄弟品牌,所以享界 S9 增程版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其真正起飞的关键。
据悉,在北汽蓝谷新增的项目中,享界项目包括 3 款享界品牌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投资总额为 553,222.0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70,000.00 万元,首款增程版将于 2025 年上半年推出。
相比极狐旗下阿尔法 T5、阿尔法 S5、新 MPV 三款新车型的项目投资在 20 亿左右的规模,享界三款车型的项目投资则是 55.3 亿,接近极狐产品序列的 3 倍。
目前,享界 S9 增程版已经在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中亮相。外观打造上,新车基本延续了现售车型的设计,前脸采用了贯穿式 LED 大灯设计,两侧灯组内部配备三组光源,时尚精致。尺寸方面,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长宽高分别为 5160/2005/1485mm,轴距为 3050mm,提供了宽敞的车内空间。内饰和配置方面信息目前尚未公布。
动力方面,享界 S9 增程版将搭载型号为 A156T2H 的 1.5T 涡轮增压发动机作为增程器,最大功率为 118kW,后置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 227kW,后期还将推出四驱版车型。
未来发展,需释放潜力
如今,重振北汽蓝谷,已经从单行道变成了极狐 + 享界双轨制并行的道路。长期来看,享界有可能扛起北汽蓝谷再创辉煌的大任,然而,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帮助其在销量方面跟上主流新能源车企的步伐。因此,北汽蓝谷能否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还得看极狐品牌的发展势头。这也是为何在 All in 享界 S9 的同时,北汽蓝谷并没有轻视极狐。
此外,北汽蓝谷已经利用北汽数十余年积累的资源优势 , 与华为、宁德时代、麦格纳、小马智行等行业顶级供应商组成了强大的 " 朋友圈 ",联手在智能网联、三电技术、整车制造等新能源车核心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比如,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一体化智能底盘,可缩短车型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事实上,即使在亏损的背景下,北汽蓝谷的融资能力仍显强劲。
2024 年 12 月,北汽蓝谷发布子公司增资扩股进展公告称,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引入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小马易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11 家战略投资者并签署了《增资协议》,合计获得增资 81.5 亿元。
再加上北京汽车已经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向北汽新能源增资 20 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北汽新能源本轮以非公开协议增资及公开挂牌增资总额合计为 101.5 亿元。
而针对新能源汽车 " 下半场 " 的竞争,北汽蓝谷早有布局。
早在 2024 年 11 月,北汽蓝谷就与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不仅投资 5 亿元,还将为其定制千辆级 Robotaxi,并于 2025 年投放。据悉,本次北京无人驾驶出租车由 Pony 小马智行定制,预计 3 月完成生产,6 月正式上路,投放规模将超过 2024 年在武汉的数量。
该定制车型是全市场首个满足 L4 级自动驾驶要求的前装车辆,制动、转向等系统均为双冗余,今年无人运行区域将覆盖四环之外,后续 2 年内将扩展至二环之内。
盖世小结:
北汽蓝谷的转型展现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中的求生欲:通过品牌重塑、技术合作和产品调整,试图在红海市场中撕开裂缝。
充分利用华为赋能,提升北汽蓝谷在新能源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不过,能否翻身,取决于极狐品牌能否持续放量、享界能否借力华为实现破局,以及增程技术路线的市场红利能否兑现。
北汽蓝谷的这场 " 翻身仗 ",关键在于 " 差异化突围 "。若能在品牌认知、成本控制和资源协同上突破,北汽蓝谷或有机会扭转颓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