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品牌开启 " 一口价 " 模式,目的是价格透明,让用户买车省心,不用再跟销售斗智斗勇。
尽管出发点很好,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差错,【汽车维基】调查后发现," 一口价 " 在实际的销售中违背了厂商的初衷,依旧存在先前被消费者诟病的 " 套路 "。
有限制的" 一口价 "
最近几天,"奥迪 Q7 全系车型直享一口价政策,其中 45 TFSI quattro Sline 黑武士版售价低至 45.99 万元 " 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在媒体探访后发现,这一价格需要贷款购车才能实现,全款购车的裸车价在 51 万元左右。
而在【汽车维基】走访后发现,喊出 " 一口价 " 却做不到的还不止奥迪一家。
今年春节过后,北京现代对旗下第十一代索纳塔、全新途胜 L、库斯途等车型实行了 " 一口价 " 政策,但当笔者走访到一家位于北京的北京现代 4S 店询问库斯途时,销售人员表示 " 这价格是最低配的,但自从这车上市以来我们都没见过最低配的。"
有想让消费者买高配的,更有让消费者买低配的。同样是在北京,一家上汽通用别克的 4S 店内,当笔者表示出对昂科威 PLUS 艾维亚(顶配)有浓厚兴趣时,该店的销售人员表示:" 从这价格出来之后就没有过顶配车,四驱的都不多,之前说是春节之后能有车,但到现在还没消息。"
甚至还有借着 " 一口价 " 的模式不降反升的。一位广汽丰田4S 店的工作人员透露,去年年底时锋兰达的最低配版本叠加优惠和补贴,贷款的话裸车最低能做到 7.6 万左右,但现在一口价的模式下,最低配版本变成了 8.98 万。
尽管 " 一口价 " 模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依旧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愿意加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样的模式给厂商和经销商带来了短期的收益。
先活着再说
首先,在笔者看来," 一口价 " 模式是厂商们 " 卷 " 不动的必然操作,价格透明化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早年间,合资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口碑,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壮大和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观的就是合资品牌们的品牌溢价不再,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而不再盲目追求品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合资品牌不得不重新思考其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 一口价 " 就是顺应市场变化的救命稻草。
过去,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需要经过繁琐的价格谈判环节,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导致消费者与销售人员之间的信任危机。就以笔者本人的亲历来说,同在北京的经销商,一样的车型一样的配置一样的颜色,在不同经销商之间报价差距能到 3 万元,还要捆绑出库费、上牌费这样的附加费用且每家各不相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 " 一口价 " 模式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消费者可以直接了解到车辆的价格,无需再进行繁琐的谈判,从而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燃油车价格透明化是大势所趋,这样可以有效化解 4S 店价格差异较大给消费者带来的疑虑和不便,让消费者买车更省心。
对于厂商来说," 一口价 " 模式不仅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更是重塑品牌形象、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举措;而对于经销商来说," 一口价 " 模式则通过透明的价格体系,降低了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经销商能够更加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从而降低了销售成本,避免了恶性竞争。
可不容忽视的是," 一口价 " 模式是把双刃剑,如何在短期收益后长期获益还需要探索。
谨防甜蜜陷阱
对于短期来说," 一口价 " 模式对于厂商和经销商来说十分有益,但从长期来看," 一口价 " 模式做带来的伤害同样不容忽视。" 一口价 " 模式的成功与否受到品牌定位、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执行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早在 2023 年,神龙汽车以大额政企综合补贴来挑起价格战,其中东风雪铁龙 C6 共创版的价格压到 12.19 万元。这一举措在短时间内确实引发了抢购风潮,神龙汽车销量有所增长。可长久来看,神龙汽车后劲不足,如今在市场上的边缘化地位进一步加剧。
同样的还有我们上面提到的上汽通用别克,尽管在去年别克通过昂科威 Plus、别克 E5、君越 2025 白金款等主力车型的 " 一口价 " 政策实现了短期的销量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未能持续,上汽通用整体销量仍然呈现下滑态势。
要知道,中高端品牌依赖于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消费者,降价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还可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而影响品牌长期发展和市场地位。因此,从长期来看," 一口价 " 模式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成功。
从大环境来看,当前车企库存整体仍然处于高位,部分车企产能利用率不到 70%。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库存仍然会是市场的主节奏," 一口价 " 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让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考虑到长期,如何在透明定价的同时,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这些采用 " 一口价 " 模式的品牌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总的来说," 一口价 " 模式能在短期实现不错的效果,但究其根本,还是要看能否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在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的当下,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才是唯一正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