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陀螺 02-24
资本狂追、信通院启测,AI眼镜是比元宇宙更近的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VR 陀螺 豌豆

最近,杭州正霸榜科技圈。

江湖人称 " 杭州六小龙 " 的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横空出世,不仅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甚至是全球众所瞩目的存在。这些公司在 AI、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电子游戏和云设计软件等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今年 1 月在美国举办的 CES 2025 活动中,AI 眼镜赚足了眼球。在 AI 寻求应用载体的当下,眼镜似乎成为了大家最为关注的核心方向之一。

" 杭州六小龙 " 代表的科技创新力量,与水涨船高的 AI 眼镜热度,它们的背后都折射出同一个大趋势:AI 技术正加速落地,智能硬件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载体。

  逆势爆发,AI 眼镜概念股集体大涨  

在 AI 眼镜产业热度暴涨的前夕,发生两件颇具影响力的事件,振奋了 XR 从业者。

2 月 18 日,同样在杭州,2025 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Rokid(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佩戴最新款 AR 眼镜 Rokid Glasses 上台报告,他表示:这应该是 AR 眼镜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大会上,借助其提词功能发表主题演讲。

2 月 19 日,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 AI 眼镜专项测试,并首发 RayBan-Meta AI 眼镜测试报告。覆盖 7 大模块、超 60 项测试指标,构成全球首个 AI 眼镜系统性评测体系 。包括基础配置、音频性能、图像处理、交互体验、续航能力、安全隐私。而报告的发布标志着 AI 眼镜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 " 强心剂 "。

"AR 眼镜首次登台政府大会 " 与 " 信通院启动 AI 眼镜专项测试 " 这两件事,如同催化剂一般,进一步推高了 AI 眼镜的市场热度。

据财联社消息,2 月 20 日早间开盘,AI 眼镜概念股全线爆发,杰美特、星星科技、纬达光电、比依股份、水晶光电、亿道信息等 10 余股涨停,博士眼镜、雷神科技、明月镜片、格林精密等个股涨超 10%。

2 月 20 日 AI 眼镜概念股早盘(图源:网络)

为了快速入场占位,怀抱机会主义的科技圈厂商们早已行动起来,冲击海外市场。详情可阅读:《超 4000 万元,中国 AI 眼镜「涌向」海外》

国内 AI 眼镜赛道的竞争态势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据 VR 陀螺不完全统计,包括手机厂商、互联网厂商、XR 初创公司和其他 3C 公司在内,国内已有超 30 家厂商已布局 AI 眼镜赛道,预示着这一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国际市场上,Meta 作为 XR 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对 AI 眼镜的布局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Meta CEO 马克 · 扎克伯格在提到 Meta 的 2024 年 Q4 和全年业绩时表示:" 今年将是我们了解 AI 眼镜这一品类发展轨迹的一年。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史上,许多突破性产品在其第三代产品中都售出了 500 万至 1000 万台。今年将是决定性的一年,它将决定我们是否正在走向数亿乃至数十亿副 AI 眼镜的道路——将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这个过程或许更加漫长。但总的来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人们认识到这些眼镜是 AI 的完美载体,同时也是很棒的时尚眼镜。"

国际巨头的积极布局和展望,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相互呼应。扎克伯格的这番言论,既表露 Meta 对 AI 眼镜市场的信心,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 AI 眼镜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业内对 AI 眼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需求也提上了日程。

信通院出手,AI 眼镜迎来 " 官方选购指南 "  

前文提到,中国信通院已启动 AI 眼镜专项测试,其覆盖 7 大模块、超 60 项测试指标,并选择 Ray-Ban Meta Wayfarer 智能眼镜(2024 年)的主要使用场景和功能进行全面、客观的功能、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测试。

Ray-Ban Meta 售价 299 美元起,其在时尚感、AI 交互性等方面几乎没有明显短板,成为 2024 年最受关注的智能产品之一,而 Ray-Ban Meta 的销量也已突破 200 万台,成为 AI 技术落地并商业化的成功标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海外眼镜巨头 EssilorLuxottica 财报指出,计划继续扩大 Ray-Ban Meta 产能,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达到年产 1000 万副。

报告选择 Ray-Ban Meta 这样一款市场表现优异的产品进行测试,一是产品具有代表性,可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评价标准,二是产品覆盖广泛的消费群体,测试结果能反映真实的用户体验,为消费者提供真实的选购参考,也能给开发者指明技术优化路线图。

从 Ray-Ban Meta 这份测试报告中,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关注以下几项数据:

音频:语音通信 / 通话场景下,Ray-Ban Meta 对比音频眼镜和 TWS 耳机产品,整体性能表现优秀【发送延时:发送延时 134ms,接收延时:接收延时 102.20ms】。据了解,语音通信的延迟在小于 150 毫秒(ms)的范围内,意味着这样的延迟几乎不会被人耳察觉,能保持自然通话体验。

图像:RayBan-Meta 智能眼镜具有拍照、录视频、AI 识别功,1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在图像清晰度和色彩还原方面表现良好,适合日常拍摄使用。其主观评测指标包含不同光线场景下的:色彩还原度、白平衡准确性、锐度与清晰度 、对比度表现、曝光准确性、肤色还原、动态范围表现、畸变矫正。

防抖:根据移动智能终端所支持的防抖能力程度,分别将移动智能终端防抖能力自低到高划分为三个等级,第 3 等级为目前最高等级。Ray-Ban Meta 在防抖方面,画质与市面主流手机表现相当,稳定性稍差于手机。

交互:语音助手的测试指标参考具备语音交互能力的智能终端相关标准,延时要求低于 1.5s。Ray-Ban Meta 的响应延时因网络原因偏高,实测为 1.94s,该产品的语音助手唤醒率高达 100%,唤醒延时为 0.615s。

续航:" 眼镜盒充电 1 小时,工作 3 小时 "。Ray-Ban Meta 受限于产品体积和电池容量,正常负载下以 80% 音量听音乐,2.5 个小时从满电到没电关机;重负载场景下使用时长较短(录制 3 分钟视频 10 次,30 分钟从满电到没电关机),镜腿发热可接受。有了具体场景的测试标准,市面上各类产品的长续航实际表现也可以得到进一步验证。

图源:中国信通院 泰尔终端实验室

这份测试报告的意义不仅在于向未来的消费者和厂商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更在于为 AI 眼镜行业树立了权威的评价标准,推动了技术的落地与普及。

该报告也像智能手机测试报告一样,测试了常规的摄像头、电池等功能。提及手机,结合此前热度颇高的小米 AI 眼镜获得入网许可等传言来看,相关从业者的主流观点更倾向于 " 小米会以低于市面上主流 AI 眼镜的价格来发布产品 "。在各大厂商百镜大战的助推下,AI 眼镜正式从 " 概念炒作 " 走向 " 技术落地 "。

DeepSeek 的泼天富贵,AI 眼镜能接吗?

据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 AI 眼镜市场出货量为 1280 万副,同比增长 26%,中国 AI 眼镜市场出货量为 280 万副,同比增长 107% 。并且到 2035 年,AI 眼镜销量有望达 14 亿副,全球 AI 眼镜在 2030 年将达到 20% 的渗透率。

当前,AI 眼镜市场已进入早期 " 热身赛 " 阶段,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资源和市场份额将不可避免地向头部企业集中。这意味着,AI 技术能力将是拉大智能硬件产品差距的关键,而 AI 语音交互体验感优劣的关键就是语义理解能力。

具备强大语义理解能力的 AI 眼镜,能精准识别并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实现更自然、高效的交互。

陀螺君此前测试过数款 AI 智能眼镜,它们均搭载了定制的大模型,例如海外的 RayBan-Meta 就采用 Meta AI 自研大模型,国内 AI 眼镜产品雷鸟 V3(采用阿里云通义独家深度合作的大模型),李未可 Meta Lens Chat AI 眼镜(采用李未可自研大模型 WAKE-AI),这些 AI 眼镜在语义理解的响应速度等方面表现尚佳,在准确率和深度思考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上图:雷鸟 V3,下图:RayBan-Meta(图源:VR 陀螺,前方智能)

AI 眼镜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除了标杆产品 Ray-Ban Meta 以外,究竟有多少 AI 眼镜还在预热,或是已经真正落地?详情可阅读:《【年度专题】复盘 | 近 50 款 AI 眼镜,空前热闹的「百镜大战」第一波

一些已真正公开展示或实际发布的产品也值得持续关注:包括闪极 AI 智能拍摄眼镜 A1、Eddie Bauer、Solos AirGo Vision、界环 AI 眼镜(蜂巢科技)、Emteq Sense、小度 AI 眼镜、回车科技 Looktech、加南 KANAAN-K1。

布局 AI 眼镜的厂商变多,市场空间也就越大。

被称为 " 国运 " 的 DeepSeek 作为 AI 领域的佼佼者,正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引发广泛关注,DeepSeek-R1 的性能可以直接对标 OpenAI o1,而它所带来的机遇以及降本增效的优势,也成为各大科技厂商的关注点。

DeepSeek 的爆发(2 月 1 日,DeepSeek 仅用 11 天让日活用户突破 3000 万)真正使国内用户开始了解并乐于尝试有实用价值 AI 聊天机器人。现阶段用户的消费习惯需要培育,当 AI 真正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更频繁地使用 AI 应用,意味着我们离 AI 智能硬件的大范围普及不远了。

尽管小米 AI 眼镜之前的账号风波仅是虚晃一枪,但也被寄予 " 能搭载 DeepSeek" 的厚望,不少人期待小米能拿出一款优秀的 AI 眼镜搅动科技圈。

在小米登台之前,显然部分 AR 厂商对 DeepSeek 的态度已非常明确:主动迎接 DeepSeek,甚至还要抢先一步。

宣称接入 DeepSeek 的 AI 眼镜们,从左到右:星纪魅族、Rokid、李未可

Rokid(灵伴科技)的 Rokid AR Lite 眼镜上也实现了 DeepSeek 网页版的分屏使用(三联屏模式);另外 X-Training ( 灵犀 ) 实训平台完成了与 DeepSeek 大模型的深度对接,可使用 Rokid Studio AR 眼镜,应用在医疗、航空、油气、电网等核心行业的培训、巡检、维修、安监等场景。

星纪魅族 AR 智能眼镜 StarV Air2 及 MYVU 目前也已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 AI 体验。

李未可 Meta Lens Chat AI 眼镜的电商详情页上已放出 " 接入 DeepSeek ds-r1 大模型 " 的宣传标语。

随着众多厂商积极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AI 眼镜的多模态交互融合会成为未来趋势,语音、手势、眼球追踪等交互方式有望在 AI 眼镜上协同发力,让操作更自然流畅。

AI 眼镜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发展都将在 2025 年迎来重要的节点,要想在市场全面开花,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平衡好功能创新与用户体验,我们期待有更多厂商能接住 DeepSeek 带来的发展契机,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第一时间了解 XR 资讯   

   关注 VR 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 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杭州 ar眼镜 概念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