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 02-25
从“天价”到“跑路”,月子中心告别黄金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市场两极分化明显。

定焦 One(dingjiaoone)原创

特约作者 | 贾贺辉

编辑 | 魏佳

2025 年,最先扛不住的是月子中心。

入住苏州爱家月子中心的第 9 天,二胎宝妈小玥被 " 乒乒乓乓 " 的声音吵醒,却发现工作人员和月嫂早已不见踪影,库房内昂贵的仪器也 " 不翼而飞 " ——她所入住的月子中心 " 跑路 " 了。三个月前,她刚一次性支付了 19800 元,购买了特惠月子套餐。

作为全国连锁型月子中心,爱家的服务套餐价格在 2 至 3 万元之间,算得上是行业内的性价比之选,本以为以不到 2 万元的价格捡漏成功的小玥,却无意间成了被割的韭菜。除了她所在的苏州外,杭州、无锡、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的爱家月子中心,在 1 月初也出现了物业停水停电,厨房供餐中断、工作人员撤离等情况。

月子中心 " 跑路 " 事件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间,在厦门、重庆、成都、武汉、南宁、福州等多个城市,均出现过月子中心突然 " 关门跑路 " 事件。

月子中心跑路的背后,是大部分月子中心盈利难的事实。

以国内老牌且目前唯一上市的连锁月子中心公司爱帝宫为例,2024 年上半年亏损 3919.4 万港元,同比扩大 65.68%。同期内,另一家近期提交招股书的圣贝拉,净亏损 4.8 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仅约 1700 万元。

原因有二,一方面,随着入局者的增加,月子中心的价格战及营销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月子中心昂贵的物业租金、医护人员成本,致使其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

月子中心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未来该何去何从?

月子中心,两极分化

月子中心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台湾,大约在 2000 年前后被引入中国大陆。这些年,随着女性消费决策力提升、悦己经济升温、精细化育儿理念盛行等,女性对月子中心的需求比过往更加强烈。

2022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产后康复管理服务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84.4% 的被调查女性购买过产后康复服务项目,高龄、高学历和白领女性更注重产后康复服务。

前几年,月子中心一直处于 " 一路狂飙 " 的态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6-2021 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 67.6 亿元增长到 17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4%;预计 2025 年将达 281 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 17.2%。

行业火热,高瓴、腾讯、字节等投资机构纷纷入局。高瓴曾通过旗下的合伙企业以 2.25 亿港元投资爱帝宫;腾讯投资了主打高端月子中心的圣贝拉;字节跳动也通过其旗下的小荷健康,斥资上百亿元成为北京美中宜和医疗管理集团的控股股东;就连猿辅导母公司看云控股集团,也成立北京元满母婴护理有限公司,推出 " 茉莉智慧母婴护理中心 " 品牌。

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如今整个月子中心行业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趋势。

以客单价为例,横向来看,月子中心的定价与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直接挂钩。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是位于北上广深核心区的高奢月子中心,以上海为例,被称为 " 月子中心界爱马仕 " 的圣贝拉,月服务均价 30 万左右;厚慕、巍阁、茉莉智慧、锦恩等高端月子中心,均价在 18 万左右,他们面向的消费者多为企业高管、私营业主等家庭,更有能力和意愿支付高端月子中心的费用。

图源 /   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微博

再往下看,食物链中下部的依次是北上广深城市周边、二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的月子中心,其面向的消费群体多为工薪阶层,优势是性价相对较高。

以成都、武汉的月子中心为例,其定价多在 2 万到 10 万之间,中位数在 4 万左右,如武汉某中高端品牌的 4 万 -4.5 万套餐,含 3-5 天医院陪护、21 天月子中心以及 26 天月嫂回府服务。

纵向来看,同一座城市内月子中心定价,会根据距离中心地段的远近和入住的物业类型差异而变化。以上海为例,高奢月子中心多分布于静安、徐汇、长宁三区,这些区域的小区均价都处于同城均价的中高端水平。

尽管在悦己经济带动下,消费者不再探讨 " 为什么要去月子中心 ",但在选择月子中心的过程心态明显发生了变化:预算在 10 万以上的家庭,在明星、网红的带动下,有越来越 " 攀高 " 的倾向,更偏爱 " 全国顶配 " 或 " 城市顶配 ";寻求性价比的家庭,更偏爱向附近的次级城市 " 找平替 ",如北京人去燕郊坐月子、二线城市中产回县城坐月子等。

在北京工作的新手妈妈小诗便是如此。她的预产期正好是 2024 年春节,为了不至于在过年期间手忙脚乱,她早早就开始做功课,发现北京普通的月子中心要 5 万元起步,好一些的月子中心动辄 8 万、10 万以上,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压力有点大。

她也想过请月嫂来家里,后续算了一笔账,发现在北京请月嫂一个月需要 1.5 − 2 万元,月嫂质量又参差不齐,如果月嫂进门之后觉得不满意,想再换就更难了。

再加上家庭住房是小两居,家里已经有父母过来陪产,月嫂上门就得家里有人睡客厅沙发,也不是长久之计。" 另外,月嫂需要给宝妈一天做三正餐、三加餐,加上家里人做饭,厨房挨着卧室,很影响产妇休息。如果在同小区临时租房子,算上请月嫂的钱,总价下来并不便宜。"

在朋友建议下,她将目光转移到燕郊找 " 月子中心平替 "。咨询后发现,燕郊月子中心均价在 2 万以上,环境比较安静,配备了月嫂一对一服务,还有营养师提供月子餐,专业护士全天候待命照料宝宝和产妇。开车从她住的朝阳区过去只需要 40 分钟,家人前去看望也很方便。

小诗说,因为提前半年多就开始研究,加上燕郊的月子中心卷得厉害,推出了 " 老带新 " 的促销活动,她最终用 2.5 万元 /28 天的价格订到了某别墅区月子中心朝南带卫生间的房间,还送了中药洗头、通乳,以及不少产康项目,春节期间也没有额外加钱。

总体而言,小诗对这次 " 平替 " 之选非常满意,觉得性价比很高。

客单价虽高,其实没那么赚钱

在消费者眼中,即便是 " 平替 ",月子中心的收费标准最低也是万元起步。事实上,这门 " 天然的好生意 ",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赚钱。

以圣贝拉为例,根据招股书,尽管其年接待高净值家庭产妇超 3000 人,其旗舰店平均客单价超 22 万元,却仍面临着盈利难的困境。

招股书显示,圣贝拉在 2021 年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 2.59 亿、4.72 亿、5.60 亿、3.58 亿,毛利率为 30.6%、29.9%、37.5%、32.0%;期间亏损为 1.22 亿、4.12 亿、2.39 亿、4.80 亿,考虑到会计准则等问题,2024 年上半年经调整后虽然实现盈利,但净利润为 1715 万元,仅比去年同期增加 1000 万元。

究其原因,是成本太高。

首先,钱被 " 中间商 " 赚走了。从商业模式来看,圣贝拉采用 " 月子中心 + 高端酒店 " 轻资产模式。通常圣贝拉会与高奢、轻奢酒店签订 1-3 年的中短期合约,酒店为其提供客房和产后膳食,这样做的好处是月子中心的平均建设周期从 1-3 年缩短为 1-3 个月。以上海地区为例,圣贝拉的合作方有宝格丽、外滩华尔道夫等,另有部分圣贝拉中心设在独栋别墅内。

轻资产战略固然能帮助品牌有效扩张规模、缩短投资回收期,但其也受制于第三方物业租金波动。2021-2023 年以及 2024 年前 6 个月,圣贝拉的租赁及相关成本为 7120 万元、1.2 亿元、1.3 亿元及 8780 万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 27.5%、26.1% 和 22.5%、24.5%。

再加上给客户提供的大部分产后膳食由酒店运营商提供,同期产后膳食成本分别为 2260 万元、3850 万元、4230 万元,2940 万元,算上租赁成本,圣贝拉在合作方的身上要花掉总营收的近 1/3 左右。想借 " 顶奢和轻奢酒店 " 的名头上位,圣贝拉需要付出不低的溢价成本。

图源 /   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微博

其二,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一直以来,高客单价、低频次、重决策是月子中心行业的典型特点。据圣贝拉招股书显示,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 3264 万元、5879 万元、8150 万元及 4526 万元,呈现出逐渐攀升态势。这意味着,圣贝拉要花费巨额销售费用营销拉新。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爱帝宫。2023 年,爱帝宫单年的销售及分销费用就达到 1.09 亿,对应营收为 5.2 亿,销售费用率达 21%。

目前,圣贝拉会依靠小红书等社媒平台进行引流。如明星李光洁发布的 " 跟老隋头二次蹭住圣贝拉 ";一位上海用户分享花费 58 万,住进圣贝拉月子中心宝格丽店的体验 ...... 虽然不乏引流性质,但整体来看宝妈对圣贝拉的评价偏向正面。这种营销方式背后,也是高成本的投入。

为了留住用户并提升利润,月子中心纷纷搞起副业,这也成为月子中心被诟病的 " 隐形消费 "。例如为提高溢价而开设的产后康复课程、育儿讲座,亲子摄影、满月派对等服务,逐渐成为月子中心的标配。

其三,高昂的服务成本。人力,是圣贝拉另一项核心运营成本。

由于月子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产妇和新生儿,其身体状况对护理的安全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月子中心是否配备了全职产康人员和专业医护团队,早已被视为衡量其实力的重要标准。

基于招股书数据可以得出:2021 年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圣贝拉的人力资源外包及其他劳务成本、雇员福利支出(不包含董高监薪酬)总额为 1.19 亿元、2.17 亿元、2.22 亿元、1.45 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 45.90%、45.92%、39.65%、40.53%。

此外,圣贝拉还投入了将近 3 亿的人力成本用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体系搭建,其中由其自主研发的 SaaS 和护理服务平台,可以协助护理专家实时监测母亲及婴儿的生命体征。圣贝拉还会给每对母婴配备 2 名专职护理人员,轮班提供 24 小时一对一个性化护理服务。

不过,有消费者反馈比圣贝拉收费略低的巍阁、锦恩等月子中心,也采用护士轮换制,服务差别不大。目前来看,圣贝拉尚未建立起真正的 " 服务 " 护城河,特色优势并未完全形成。

月子中心,未来的三大 " 出路 "

虽说月子中心不如想象中赚钱,但市场规模是可观的。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0 亿元大关。

目前整个行业呈现两极化趋势,但各自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供 " 高单价、非标准化服务 " 的高奢月子中心,其服务对象其实和奢侈品核心用户相似,消费力始终存在。就像圣贝拉创始人向华曾对媒体表示," 高端不是定价贵,而是最有钱的人是不是都在用你的产品?"

但这类月子中心面临的问题在于服务人群有限,只能靠增加服务或提升溢价来拉高收入。

走 " 性价比路线 " 的月子中心,争夺的是工薪阶层。这些月子中心未来将会更加内卷,陷入 " 挣扎求生 " 的境地。毕竟倘若无法通过口碑脱困,等待他们的将是空置率过高,无力负担高昂房租,最后亏损倒闭。

图源 / Pexels

那么,未来月子中心该卷向何方呢?有三大趋势:

地域更下沉。随着三四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些地区将成为月子中心新的增长点,如目前县级月子中心成为 " 中产贵妇 " 的新选择,能以 " 便宜一半的价格享受同等服务 ",但目前县城月子中心存在推销过猛的情况,仍需进一步完善。

玩家更加专业。目前,一批由公立医院开办的专业月子中心 " 杀出重围 ",为宝妈提供从产检、分娩、月子、儿童保健等系列服务,被称为是 " 医疗级月子照护 "。有宝妈表示,这类月子中心更让人放心,有情况发生时有紧急医疗通道。

业务更加多元。以圣贝拉为例,其商业版图已延伸至家庭育儿服务、孕妇滋补品市场,如上门到家护理品牌 " 予家 "、专注女性孕产及日常滋补的 " 广禾堂 " 等,未来它还计划增加养老护理业务,拓展护理全产业链服务。多元化,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最后,从更高维度来看 " 月子中心跑路 " 这件事,目前月子中心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浪潮,旧模式终将被淘汰。谁能提供精细和全面的服务,真正将标准做到透明化,谁就真正能赢得客户的心。

* 题图来源于 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玥、小诗为化名。本文为特约作者投稿,如有疑问,欢迎联系我们。

PPT,怎么成了 " 万恶之源 "

阿里,靠 AI 缓过来了

拯救销量,iPhone 16e 还是太贵了

关注并【星标⭐】「定焦 One」

    第一时间收到精彩内容更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月子 产后 康复 腾讯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