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630 亿豪门家族,四兄弟挣的钱要交到 " 家族基金 ",他们的太太不准参与公司治理,每家每月领取 3 万元作为生活费,子女学费则全部由基金支付。至今这种方式,仍在维持。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八妹说: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 " 添加星标 " 哦!!!
· · ·
卖脆皮炸鸡的 " 德克士 " 要上市了?
近日,有消息说德克士母公司顶巧餐饮集团要赴港 IPO,计划募资 8 亿美元(约 51 亿元)。德克士含糊回答:" 有此规划,尚无具体进度 "。
其实,没必要遮遮掩掩,现在餐饮行业卷的厉害,上市是好事,意味着还能扩张一下地盘。
可能大家还不太了解,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贝瑞咖啡、康师傅全民面馆四大连锁餐饮品牌都属于顶巧集团,而顶巧集团是著名方便面品牌康师傅所在的顶新国际集团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德克士和康师傅背后都是同一个家族在掌控。
这个家族就是来自台湾省的 " 魏家四兄弟 ",靠着旗下康师傅、德克士、味全、全家等多个品牌,他们 " 合体 " 可以稳坐中国台湾富豪榜前三的位置,即便把他们四兄弟单列,照样人人可上富豪榜。
▲《福布斯 2024 年中国台湾亿万富豪榜 TOP50》截图
前几十年,魏家通过康师傅为中心的 " 中餐饮食 ",在内地赚了不少钱。现在借着德克士上市的机会,扩充 " 西餐饮食 " 的地盘。届时,一中一西,包揽国人饮食的商业帝国算是竣工了。
魏氏四兄弟发家多年,仍能 " 亲密 " 相处,堪称豪门典范,而如今家族三代也开始崭露头角了。
/ 方便面巨头 " 卖水 " 成就 630 亿市值,
又要靠炸鸡 " 续命 "? /
根据 2024 年数据,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 46%,家庭 " 渗透率 " 超 80% 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每 10 个家庭就有 8 家吃过康师傅,配得上 " 国民方便面 " 这个称呼。
魏家卖方便面算是误打误撞。1958 年,在中国台湾省,一个叫 " 魏德和 " 的人在彰化县开了一个小油坊,取名 " 鼎新 ",后来又改名 " 顶新 "。他有四个儿子,分别取名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都帮着父亲料理油坊生意。
1978 年,魏德和意外去世,25 岁的老大魏应州接过家族事业的大棒。好消息是,此时家族资产还值 1000 万新台币,坏消息是公司的债务也差不多有将近一千万。
老大带领下,四兄弟咬紧牙关,努力做事,因为做了几笔椰子油生意爆单了,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积累了大量财富。上世纪 80 年代末,魏家四兄弟带着 1.5 亿新台币 ( 在 90 年代初约合 3300 万人民币 ) 到大陆投资。
他们在大陆开了一家食用油工厂,产品还上央视打广告。不过,当时大陆散装菜油 8 毛钱一斤,魏家的油却卖 2 元一斤,消费者用脚投票,这次投资就黄了。后面又做了几次转型也都失败了,1.5 亿新台币几乎败光。
有一次,老四魏应行去内蒙关闭工厂,返回北京的绿皮火车上,他随身带的方便面引起旅客的兴趣,有人打听他在哪里买的,有人直接掏钱向他购买。
老四回去火速把这个商机告诉了三个哥哥。1992 年,魏氏兄弟找银行、拉投资凑了 800 万美元,在天津设厂。他们给自己的方便面产品取名 " 康师傅 "," 康 " 代表健康," 师傅 " 是北京人习惯的称呼,尊重而亲切。
其实,当时中国方便面市场已经有很多企业了,比如,同样来自宝岛的 " 一生之敌 " 统一方便面已经大行其道了。
康师傅很会找市场空白,瞄准了中端市场,做高性价比产品,同时加重调料的味道。于是,经典的红烧牛肉面,一经面世就卖爆了。到了 1994 年销售额突破了 10 亿元,此后一直稳坐 " 方便面老大 " 的位置。
康师傅能有今天的地位,可以说把内地市场玩明白了。他们在全国各地建立仓库和销售渠道,截至 2021 年,康师傅全国有 78 个生产基地,349 个营业所,8 万个经销商,26 万个直营零售点。
细入牛毛的营销网络下,康师傅做什么产品都能成功,甚至可以做到后发制人。
比如,前些年,统一方便面研发了一款老坛酸菜面,一下子就引发大热,销量蹭蹭往上走。康师傅眼看势头不对,立马推出 " 陈坛酸菜面 ",从包装到配料跟对手都很像,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统一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只能通过一个代言人之口,骂了几句:" 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但你们无法模仿我的味 "。
不过,随着外卖和预制菜的盛行,方便面开始卖不动了。2020 年,康师傅方便面的营收增长还有 8%,到了 2024 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只有 0.7%。
但最近,摩根士丹利的研报称,仍将康师傅的港股报价由 11 港元上调到 11.5 港元,给与 " 增持 " 评级。目前康师傅的股价维持在 12 港元 / 股附近,总市值 678 亿港元(约 630 亿元)。
不是说,方便面卖不动了嘛,为什么股价表现还不错?
根据康师傅财报,近三年,饮料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从 63.6% 增至 65.1%,方便面业务比重自 35.5% 减至 33.2%。
也就是说,现在的康师傅,其实是一家饮料公司。
康师傅的业务包括了茶饮料、果汁、奶茶、咖啡、包装水等产品,这几年又开始推出无糖冷泡茶等产品。
饮品行业,康师傅可没有绝对地位。达能、可口可乐、百事等国际大厂受众很多,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产巨头争抢地盘很凶,元气森林等 " 晚辈 " 也依靠大单品对市场虎视眈眈。康师傅现在的日子,是在夹缝中生存。
根据最近几年财报,康师傅的营收每年还能维持增长的局面,但不多。魏家也在努力找寻新的增长点。
2006 年,顶新集团推出了中高端餐饮连锁店 " 康师傅私房牛肉面 "。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 22 个城市开设门店超 120 家。2024 年,又推出了康师傅全民面馆,这次走的则是大众化路线。
网友感慨,要是以后都做大了,好多人的面条情结,岂不是都让康师傅包圆了。
另外,德克士上市,也是康师傅乐见其成的。
康师傅自 2012 年起,就为德克士提供饮料和食品。2022 年、2023 年、2024 年上半年,德克士从康师傅的采购金额分别为 2333 万元、3330 万元和 2165 万元。另外,康师傅 2024 年 10 月发布公告,与德克士的交易还将持续增加,预计 2027 年交易金额将达到 1 亿。
德克士上市,获得资金,多开店面,康师傅能跟着沾光,也是拉动营收的一个法子,一箭多雕。
/ 常年霸占富豪榜,
聪明的魏家人早已转做 " 幕后 " /
1994 年,美国快餐品牌 " 德客士 " 登陆中国,寻思着跟随麦当劳、肯德基的脚步,怎么也能成功,结果就是不成功。
1996 年,康师傅控股香港上市,魏氏兄弟的商业帝国初现雏形。因为拿着康师傅这个模板,魏氏兄弟就想,方便面市场这么卷都能称霸,洋快餐有什么难的。
于是,他们拿出 5000 万美元,收购了德客士,改名 " 德克士 "。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投入重金,与肯德基和麦当劳并肩开设门店,立志要做 " 快餐第三者 "。
仅用了两年,魏家兄弟就明白了 " 即便以前有成功案例,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线城市的用户,就是不接受德克士,引以为傲的炸鸡,没几天就被两个老大哥学去了,大量投入打了水漂。
后面德克士开始主攻二三四线城市,开启了 " 农村包围城市 ",格调下降了,业绩上来了。1999 年又开放了加盟,日子过得倒也滋润,2013 年门店数量突破 2000 家,2021 年则来到 3000 家。
基于康师傅的成功,魏家的钱花不完。除了德克士,魏家 1997 年在上海成立乐购超市;1998 年,魏应州回到台湾省并购味全;2004 年,全家 Family Mart 便利店正式进入大陆市场,顶新持股 50.5%;2009 年,顶新以 37.35 亿新台币,拿下台北 101 大楼 19.55% 股份,后来又两次增持,至持股 37%。
魏家以康师傅为核心,建立起一个横跨食品制造、餐饮、零售、物流、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商业帝国。因此,魏氏家族常年占据中国台湾富豪榜前列的位置。
时移世易,魏家的辛苦打造的商业帝国,有点松动了。
康师傅陷入滞涨状态,味全也没有完全打开市场。" 全家 " 在中国有 2000 多家门店,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 " 全家 " 是个日本品牌,双方 20 年使用品牌授权合约已经到期,双方就续约和经济纠纷,已经打了多场官司。
至于其他品牌,都还处于成长阶段,根本没有形成气候。现在,唯一能给顶新集团带来增长点的就是——德克士。
德克士也有自己的问题。作为 " 小镇顶流 ",德克士的确有一部分受众。但它的竞争对手包括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国际品牌,以及华莱士、快乐星、卡乐滋、韦小堡等本土品牌。至于卖炸鸡的店铺更是多如牛毛,仅 " 叫了只炸鸡 " 这个品牌,就有 4700 多家门店。
在这种级别的内卷竞争下,德克士门店数量从 2021 年的 2600 家下降至 2025 年 1 月的 2471 家,减少了近 20% 。
不同于麦当劳 200 万的加盟费,德克士的加盟费仅 20 万。低门槛导致加盟店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门店常因服务问题遭到投诉。黑猫投诉上,关于德克士的投诉有 1792 条,顾客们的抱怨集中在食品质量差、外卖送餐超时、取消订单不退款、客服态度差,甚至有人吃出鸡毛、头发等异物。
苍蝇腿也是肉,该上市还得上市。德克士一直想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站稳脚跟,借着上市的契机,提升格调,或许能完成一次华丽转身。再者,上市后的德克士,还有一个重要任务 " 以老带新 "。
2020 年顶新集团准备进军咖啡市场,成立了贝瑞咖啡,定位是年轻消费群体,跟德克士的定位差不多。于是,2023 年,德克士与贝瑞咖啡正式启动合作,在德克士门店里设置 " 贝瑞优选咖啡站 "" 德克士贝瑞复合店 " 两种模式。目前,双方已经在 160 家门店完成了布局。
回看这几年,顶新集团在康师傅、德克士这两大 IP 上的商业动作,貌似也没有错,但好像成效并不够显著。缺少了当年,借银行 800 万美元 all in 方便面的魄力。
其实现在,顶新集团在商业上的布局,都是职业经理人做的。魏家人早已转做 " 幕后 ",享受 " 不激进却安全 " 的商业策略带来的成果。
/ 豪门家族挣钱 " 一起花 ",
三代 " 幕后接班 " 不用担心进监狱? /
豪门兄弟往往会内斗,老死不相往来的也多的是。魏氏四兄弟发家多年,仍能 " 亲密 " 相处,堪称豪门典范。
由于是四兄弟一起打天下,为了防止兄弟离心,四人就定下规矩:" 分工、分业、不分家 "。
早年在公司内部,大哥魏应州负责战略决策和最终拍板;二哥魏应交负责维护股东关系;三哥魏应充主管财务;四弟魏应行负责外联和公关。员工亲切叫他们为:大董、二董、三董、四董。
后来家族产业多了,四人又进行另外分工。老大魏应州负责康师傅控股,老二魏应交负责地产与电信事业,老三魏应充掌舵 " 台湾味全 ",老四魏应行现负责经营在大陆的便利店与德克士炸鸡连锁店。
▲老四魏应行(左起)、老大魏应州、老二魏应交、老三魏应充
家庭方面,四兄弟挣的钱要交到 " 家族基金 ",他们的太太不准参与公司治理,每家每月领取 3 万元作为生活费,子女学费则全部由基金支付。至今这种方式,仍在维持。
2012 年开始,顶新集团旗下的康师傅等多个品牌接连卷入劣质油、细菌超标的丑闻事件中。2014 年,中国台湾省发现康师傅方便面的酱包里,竟然有地沟油。一个月后又被爆出,方便面包装里面检测出塑化剂。
受此事影响,康师傅股价一度大跌 30%。管理顶新制油董事长的魏应充(老二),在 2017 年以诈欺等罪,被判处 2 年有期徒刑。
不过,魏应充二审上诉,台湾省法院判定,顶新制油无 " 制假售假 " 的主观意图,因此,判决无罪。
事情虽然得到解决,但治理不好企业的确存在 " 风险 ",魏家四兄弟年事已高,还有培养接班人的需要,多种因素叠加,魏家四兄弟逐步辞去各自职务,开始找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
CEO 可以是别人,但董事会主席,可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2019 年,康师傅集团宣布,魏宏名接任魏应州成为集团董事会主席,魏宏丞成为公司执行董事。
魏宏名,是老大魏应州的长子,出生于 1978 年,有伦敦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学位,曾在集团旗下公司历练多年。魏宏丞是魏应州的三子,1982 年出生,也有在英国、美国顶级大学求学的经历,并且曾就职于黑石集团纽约办公室,以及百事公司总部。
留几名 " 三代 " 看守家业,其他子孙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比如,魏应州次子魏宏帆,他选择自主创业,旗下现在有 5 家公司,其中位于江苏昆山的应宏科技小有名气,主要负责奈米压印薄膜、精密模具和碳纤维机壳业务。当然,背后的主要投资者是康师傅。
这样也挺好,守住基本盘,确保地位不下沉。同时,有能力的子孙开拓商业边界,万一成功了,又是一下轮的泼天富贵。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记得点亮 " 星标 "
— end —
极扬文化,是一家新媒体、新消费为主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八媒体矩阵包括金融八卦女、新 10 亿商业参考等,超过 1100 万用户选择关注我们的新媒体。
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送。
如果您还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在看和给八妹添加一个 " 星标 " 哦!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