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技 02-26
万相2.1开源,阿里3800亿的AI大基建蓝图因此变得清晰可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北京时间,2 月 25 日晚,当全世界的开发者涌入魔搭社区下载阿里文生视频大模型万相 2.1 之时,一场价值 3800 亿元的云端棋局也在悄然开枰。

就在前一天,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宣布,计划三年内向全球 AI 基础设施投入 3800 亿元。

这笔相当于冰岛全年 GDP 的战略投资,正在透过万相 2.1 的开源找到支点,每个本地部署的大模型,都在为阿里云构筑隐形入口——当个人开发者生成视频后,想要渲染 4K 级电影长片时,自然会叩开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的大门。

这种 " 开源铺路,云端创收 " 的商业模式,早已在 RedHat + IBM 的经典组合中验证成功,而万相 2.1 在大幅度复杂运动、物理规律建模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上的压倒性优势,正将影视工业的算力需求导向阿里的云端服务器集群。

显然,在这场技术突围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国科技企业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蜕变的内在逻辑。

这种趋势折射到现实,则是技术领域全方位的弯道超车。继 DeepSeek 重塑全球 AI 格局之后,阿里推出的视频模型万相 2.1 在   VBench   评测中以 86.22% 的总分碾压 Sora 等国际竞品,其 140 亿参数专业版所展现出的复杂运动建模能力,已经突破了视频生成领域的 " 恐怖谷效应 "。

以万相 2.1 的熊猫滑板 Demo 为例,之所以呈现出逼真且丝滑的运动效果,得益于阿里云耗时三年构建起来的立体化技术壁垒——当一众同行们还在为生成 5 秒视频的稳定性合十祈祷时,万相 2.1 已能驾驭无限时长的 1080P 全高清视频的编解码。毫无疑问,这种吊打级的代际差,已经可以在行业竞争格局里单开一页了。

更为重要的是,阿里云选择的差异化竞争路径同样符合中国市场当下的特殊生态,13 亿参数的模型仅需 8G 显存就能完美运行。在高端芯片稀缺的时代背景下,万相 2.1 对消费级 GPU 的全兼容策略,相当于给每一位中国开发者都发了一件以一当十的神兵利刃。

这种技术布局,既握有对标国际顶尖水平的专业模型,又具备普惠型产品的快速渗透能力,本质上是在全球 AI 产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闭环。

而在技术突破的表象之下,是阿里云在底层架构上的深谋远虑。

正如 DeepSeek 对于 OpenAI 的强势逆袭,当国际巨头执着于堆砌参数规模时,中国人用工程化思维重构技术路径,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智慧,恰是后发者弯道超车的关键。

比如万相 2.1 里专为视频生成而自研的因果 3D VAE 架构与线性噪声轨迹 Flow Matching 范式的结合,完全是行业里从未有过的神来之笔,堪称视频生成领域的一项转基因工程。

通过特征缓存机制,破解长视频编解码难题,将空间降采样压缩提前实现 29% 的显存优化,这些看似枯燥的术语背后,藏着中国工程师对产业痛点的精准拿捏。

对于中国大模型产业而言,万相 2.1 在算法维度上的升级更值得关注,从海量视频中提炼出物理规律、运动轨迹、光影变化等 " 数据黄金 ",就是掌握了比算力堆砌更具战略价值的独门绝技。

在夯实了技术基础之后,选择开源策略则是争夺 AI 生态话语权的妙着。

从 Qwen 系列到万相 2.1,阿里云十个月内完成四代模型迭代,衍生模型突破 10 万量级,阿里的开源军备竞赛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当全球开发者习惯在 Hugging Face 乃至魔搭上获取中国模型时,在技术标准的主导权上,中国已经悄悄完成了攻守异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 " 全模态、全尺寸 " 开源战略的野望,这不仅是技术武库的阅兵式,更是构建产业联盟的顶层设计,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培育开发者生态,最终形成事实性的技术标准。

藏在这场技术革命的暗线,是计算范式的根本性转变。万相 2.1 采用的 FSDP 与 2D CP 混合并行策略,本质上是分布式计算的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39 秒平均重启时间与 98.23% 的成功率背后,是阿里云将云计算能力反哺 AI 训练的系统性突破。当模型训练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中国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优势正在显现——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万相 2.1 能在多卡并行时实现近线性加速,这种将庞大算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恰是 AI 产业化落地的命门。

作为工业革命之后最具革新性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涌之下,互联网商业版图的重新洗牌已不可避免。万相 2.1 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编辑等全链条能力,这实际上是在影视制作、广告营销、游戏开发等领域埋下了一根谁也无法忽视的技术楔子。

当传统视觉特效公司还在按帧计费时,AI 生成已能实现所想即所得的创作革命。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消费级 GPU 的普及可能催生个人工作室的复兴,就像当年 Photoshop 重塑平面设计行业那样,万相 2.1 也在孕育着新一代视觉创作者群体。

站在技术演进的历史维度观察,这场开源行动暗藏产业变革的伏笔。万相 2.1 对物理规律的精准建模,已隐约触及通用人工智能的门槛。

当 AI 能理解重力对漂移轨迹的影响,能模拟樱花飘落的流体力学效应,这意味着机器开始建立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框架。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可能比参数规模的简单叠加更具颠覆性——毕竟,理解世界规律的 AI,终将超越单纯的内容生成工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 AI 争霸中,中国企业正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阿里云既没有选择与 OpenAI 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正面硬刚,也未效仿 Meta 在开源领域做单纯的追随者,而是以视频生成为突破口,用全模态开源 + 工程化创新的组合拳开辟新战场。

这种战略定力背后,是对全球技术格局演变的深刻洞察——在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文本、图文向视频载体迁移时,谁能够在生成式 AI 从文本向多模态跃迁的关键窗口期率先建立视觉生成的行业标准,谁就能在下一代互联网入口争夺中占据先机。

从 Qwen 到万相 2.1 的开源矩阵,为阿里未来的 3800 亿新基建投资画上了最完美的注脚。

事实上,阿里云通过开源模型培育开发者生态的行为,和当年安卓系统免费开放背后的商业智慧如出一辙,当全球创作者以万相为基座,配套的模型训练、数据存储、渲染加速等增值服务,都将成为阿里云营收增长的暗线。

这种以开源换生态,以生态锁云端的战略闭环,正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护城河,而那张用 3800 亿擘画出的 AI 基建蓝图,也因万相 2.1 的开源变得愈发清晰。

值得玩味的是,阿里云选择了在深夜 23 点直播技术细节,这个时间点恰是北美工作日的清晨——中国工程师用彻夜不眠的代码,重新丈量了 AI 世界的时区边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ai 开源 阿里云 战略投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