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 " 特别酷 " 的演讲火遍全网。
更为关键的是,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官媒纷纷报道,为这场演讲背后的中国科技力量点赞。其微博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TOP10,并在短时间内引发了海量讨论。随后,这场演讲的相关话题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各个渠道不断发酵、延展,瞬间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感叹:" 小时候作文里写的那些幻想,没想到在 2025 年真的实现了。" 还有人调侃:" 这不就是我当年吹过的牛吗?还真有人做到了。" 更有网友形容," 这简直是哆啦 A 梦的口袋。"
而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一场大会说起……
01
究竟是什么来头?
随着线索的指引,我们将目光投向了 2 月 18 日的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在这里,杭州灵伴科技(Rokid)创始人兼 CEO 佩戴着一副 AR+AI 眼镜,站在演讲台上,开启了一场令人瞩目的 " 脱稿 " 演讲。
他没有低头看讲稿,也没有使用传统的提词器,而是借助 Rokid Glasses 的 AR 提词功能,轻松地完成了演讲:" 我的发言稿就在眼镜里,翻页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 这种创新的演讲方式,不仅让在场观众惊叹不已,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
毕竟在大众的印象中,演讲者通常要么背诵稿子,要么低头查看讲稿,但祝铭明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将演讲稿 " 植入 " 眼镜,让信息直接 " 悬浮 " 在视野中。演讲者无需低头,就能与观众保持自然的眼神交流,既高效又自然。这种颠覆传统演讲模式的方式,似乎也预示了无纸化办公的终极形态。
热度飙升之后,这款眼镜瞬间变成了 " 流量密码 ",大大小小的自媒体纷纷围绕 Rokid Glasses 构思选题,从不同角度解读 Rokid 的崛起,或是挖掘 Rokid Glasses 的应用场景。
然而,AR+AI 眼镜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 Rokid Glasses 崭露头角之前,类似的智能眼镜早已遍地开花,但为什么 Rokid Glasses 反而成为 " 现象级 " 了呢?
02
凭什么成为焦点?
在回答 Rokid Glasses 为何能成为 " 现象级 " 产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用户的真实评价:
" 这才是我想象中的 AR 眼镜的样子:打破第四面墙,让用户清晰看到未来技术给予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
"Rokid Glasses 不论是外观、佩戴体验、功能还是价格都极具性价比 ";
" 这太棒了!就像拥有了一个随身的智能助手,还能实时提词,未来的工作场景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
来源:微信视频号 潘越飞
从用户的反馈来看,Rokid Glasses 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 " 看 " 和 " 理解 ",还有外观以及佩戴的舒适体验,仿佛是一个善解人意的 " 外挂 "。
但是否真如用户所说的这样,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 Rokid Glasses 这款产品,到底有何与众不同:
外观上,Rokid Glasses 整体重量为 49 克,贴近于普通眼镜(大约 30 克),同时具备显示功能。作为对比,不包含显示能力的 Ray-Ban Meta,官网标出的重量为 49.2 克。
底层硬件上,Rokid Glasses 搭载高通骁龙 AR 1 平台,2GB RAM+32GB ROM 存储。AR1 的 14-bit 双 ISP 能够实现每秒捕捉 27 亿像素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 AI 眼镜在拍摄上的需求,而 AR1 的价格并不便宜,这也体现了 Rokid 在硬件上的投入。
光学方面,Rokid Glasses 采用单绿色 Micro-LED+ 衍射光波导方案,通过 " 一拖二 " 的光学设计,在保证单绿色 AR 显示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硬件成本。而该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产品的佩戴体验,有效减轻了设备重量,确保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
应用场景上,Rokid Glasses 功能丰富,支持信息提示、接听电话、第一视角抓拍、AI 问答搜索、多模态 AI 交互、AI 拍照答题、AI 多语种翻译、AI 实时导航、AI 健康提醒等。此外,Rokid 还联合支小宝引入声纹支付技术,与佳明合作实现运动数据传输与 AR 显示,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支付和运动场景中的应用。
图源:Rokid
续航方面,Rokid Glasses 10 分钟即可充电 90%,20 分钟完成满充。同时,推出的可充电眼镜盒在满电状态下可完成 10 次满充。
综合来看,Rokid Glasses 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
03
能否成为下一张 " 中国名片 "?
正当 Rokid Glasses 引发的热议还在持续发酵之时,蓝思科技与 Rokid 携手,扔出了一颗 " 重磅炸弹 ":通过整机组装与全产业链整合,为 2025 年全球 AI 眼镜出货量爆发式增长(预计达 400 万— 1200 万台)提供核心支撑。
这一强强联合,是否预示着 Rokid 的产品将迈向新的高度?在产业整合的大潮下,智能硬件领域是否会迎来下一个现象级爆款?眼镜这个品类,是否真的将成为下一个爆火的智能硬件?
从双方的实力来看,蓝思科技在光波导与光学引擎领域深耕多年,与国际大客户携手完成了多代智能眼镜核心组件的研发,并在光波导材料、微纳结构加工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不仅提升了镜片的抗摔性与透光率,还为 AI 眼镜带来了轻量化、高画质的显示方案。此外,蓝思创新研究院开发的轻量化高强度材料,更是为未来 AI 眼镜的多模态交互、脑机接口传感器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再看 Rokid,自 2014 年成立以来,已历经十余年风雨,完成 13 轮融资,如今已进入 C+ 轮。据悉,Rokid 在全球文博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99%;服务用户数突破 250 万,实际购买并使用这些设备的人数超过 30 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 2 小时 45 分钟;开发者数量超过 6200 人,其中企业开发者达到 2500+。这些数据,无疑彰显了 Rokid 的雄厚实力。
图源:Rokid
蓝思科技与 Rokid 的这次合作,无疑是中国智能硬件产业链整合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双方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深度整合,更在资本层面展开了紧密的协同作战。这种整合模式,有望加速中国 AI 眼镜产业链的本土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全球视角来看,AI 眼镜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24 年,全球 AI 智能眼镜销量已达 152 万台,预计 2025 年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随着 Rokid Glasses 等产品的规模化交付,中国在全球 AI 眼镜市场中有望占据重要地位,甚至有可能成为下一张 " 中国名片 "。
智能眼镜作为 AR+AI 技术的载体,正在从概念走向实用化。Rokid Glasses 的成功破圈,加上蓝思科技的助力,表明智能眼镜在技术成熟度和用户体验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也希望智能眼镜的价格能够进一步降低,加速其大众化的普及。
04
赛道 " 内卷 " 持续加剧
然而,对于 Rokid 而言,智能眼镜市场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挑战也愈发严峻。
从 CES 2025 的 " 百镜大战 ",赛道的拥挤程度已肉眼可见。2025 年,AI 眼镜赛道已被各路巨头挤得水泄不通。Meta 计划今年推出 6 款 AI 可穿戴设备,小米的 AI 眼镜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三星、华为、百度等厂商也都摩拳擦掌,虎视眈眈——谁都不想错过这块诱人的大蛋糕。
国内三大运营商同样不甘示弱,纷纷加速布局 AI 眼镜市场。中国信通院更是正式启动了 AI 眼镜专项测试,这意味着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除了头部聚集效应愈发明显,国内智能眼镜新品也出现了分化趋势。以前,AR 眼镜厂商主要聚焦观影、游戏等场景,但现在,AI 成了新的发展方向。2024 年,AI 席卷了各行各业,也为智能眼镜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不再只是用来听音乐、导航的工具,而是具备了多模态交互、个性化信息处理的能力。
然而,信息时代,注意力无疑是最稀缺的资源。在这种背景下,谁能精准抓住热点,谁便能在这场心智争夺战中占据先机,获得更多 " 出圈 " 的机会。但对于企业来说,仅仅当热点事件的旁观者远远不够,关键是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样才能被看见、被讨论、被选择。
不过,无论市场竞争多么激烈,Rokid Glasses 的爆火不仅是 AR+AI 赛道的一次 " 突围 ",更是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智能眼镜的未来,还为全球科技市场带来了新的期待。
文 /Vivi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13146398132
爆料投稿|13146398132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