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汽车正以 " 技术代差 " 重构产业竞争秩序。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40.9%,动力电池度电成本降至 650 元 /kWh(三年降幅 41%),城市 NOA 功能覆盖超 50 城。这场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交织的技术革命,正全方位重塑着汽车产业的价值体系,从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从能源供应到出行生态,各个环节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在这一关键时期,行业发展方向与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演进过程涉及三大技术变革,即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能源低碳化:" 这三场变革环环相扣,最终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三场变革全部完成后,新能源汽车革命才算成功。"
动力电动化驱动市场变革
动力电动化作为新能源汽车 1.0 时代的核心变革,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已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先锋。回溯其发展历程,2009 年 " 十城千辆 " 计划的启动,开启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探索的征程;2010 年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拓展;2014 年新势力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2021 年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和第四代超级混动技术的突破,成为市场爆发的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650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 72.8%,三元材料占比 25.3%。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呈现独特态势。2024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降至 60%,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占比超 70%。欧阳明高预计,2025 年插混车型市场份额将持续上升,有望从 30% 提升至 40% 左右,纯电动汽车占比或降至 50% 左右,这种结构性调整将持续至 2030 年前后。
这一变革对汽车市场和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欧阳明高指出,产业已进入 " 技术-市场-政策 " 三重周期共振阶段,企业必须具备战略预判、快速迭代和生态构建三大核心能力。" 技术的成熟推动市场进入爆发阶段,促使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市场竞争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形成零和博弈。同时,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以及汽车工业从渐进式发展向颠覆式发展的转变,要求企业具备战略前瞻性、创新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否则将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欧阳明高进一步表示。
整车智能化重塑产业格局
欧阳明高指出,未来 3 - 5 年,整车智能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变革方向,DeepSeek 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这一进程。欧阳明高认为,DeepSeek 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全球首个开源大模型,拓展了流量;第二,从依赖人类反馈的深度学习转向纯强化学习,减少了数据量需求;第三,构建混合专家架构,降低了算力消耗;第四,通过继承、优化和超越的数据处理方式,保障了数据集的高质量。
在自动驾驶领域,随着 NOA 功能不断升级,高速公路 NOA 已较为成熟,城市 NOA 也逐渐走向实用。但欧阳明高强调,目前 NOA 仍处于 L2 - L2 + 的智能辅助驾驶或部分自动驾驶阶段,驾驶员不能脱离方向盘。L3 有条件自动驾驶和 L4 高级自动驾驶的推广需谨慎推进,循序渐进,现阶段不宜急于追求全面自动驾驶。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向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模式转型,多模态 DeepSeek V3 将为其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在 " 人工智能 +" 的赋能下,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将实现智能化升级。以全固态电池研发平台为例,其目标是实现文献 AI 读取、报告 AI 撰写、模型 AI 计算、设计 AI 完成。然而,在创新型全固态电池设计应用方面,DeepSeek 仅具备总结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因此需开发垂直领域的大模型。
随着整车智能化的推进,产业竞争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欧阳明高指出,目前行业已形成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华为智能化平台模式、新势力互联网造车模式、新势力自主品牌造车模式、国企自主 + 合资改革与转型发展模式、央企模式、宁德时代电动化平台模式等 7 种典型产业模式,产业即将进入兼并重组和模式创新的关键时期。欧阳明高表示,在智能时代,企业的学习能力成为制胜关键,企业应从模仿学习向试错学习转变,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适应性。
能源低碳化催生产业集群
在欧阳明高看来,能源低碳化是新能源汽车迈向 3.0 时代的核心变革,对实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20 年 " 双碳 " 战略的提出,标志着能源低碳化正式启动。此后,电力市场化改革、车网互动示范等举措稳步推进。
2025 年电力全面市场化开启,风电光伏自发自用成为主要场景,全国车网互动城市级示范项目开始实施。欧阳明高预测:2030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将超 50%,全车身钙钛矿光伏薄膜、全固态动力电池将实现规模量产,车网互动开始普及。2035 年,绿电将成为充电的主体电源,电动汽车保有量预计达 2 - 3 亿辆,届时新能源汽车革命基本成熟。
全固态电池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备受关注。中国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进展迅速,2024 年下半年以来,申请专利数量达日本的三倍。国内主要汽车电池企业多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技术路线。基于此,欧阳明高预测,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开始时间为 2027 - 2028 年,2030 年实现量产。
能源低碳化不仅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将催生多个十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基础产业、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等。欧阳明高预测,未来十到三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带动超 120 万亿的关联产业规模。从长远看,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纯电动乘用车将重回市场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出行生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