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 02-28
京东,为什么急着开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美团熬走了抖音,来了京东。

定焦 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和美团看似没有交集的京东,突然掏出两张牌:5% 佣金、骑手五险一金,给了美团一拳。

实际上,两家公司在 2024 年已经有过一轮交锋。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闪购在 2024 年发力 3C 数码和大家电,而这正是京东的优势领域;随后,京东将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达整合升级为 " 京东秒送 ",上线咖啡奶茶的配送服务,意图在美团的优势领域分一杯羹。

随着交集的深入,京东似乎开始着急了。

2024 年前三季度,京东的净利润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其核心业务(3C 数码和家电)收入增长乏力,也缺乏亮眼的新业务,甚至被资本市场视为一家缺乏想象力的公司。

反观美团,作为业务增长点的美团闪购,到 2024 年第二季度 UE 模型已经打平,一些投资方开始给这个业务正向估值。这也拉动了美团的股价回升,2024 年下半年股价一度达到 217 港元的高点。

业务增长和股价上涨,都是京东当下最渴望的东西,京东必须要讲出新故事,以应对市场的期待。

与此同时,对手们也在频繁发力。电商对手阿里、拼多多靠着 AI 和海外市场给足了市场信心,即时零售行业里除了美团,饿了么、抖音也在不断加码,又是宣布 3 年内开满 10 万家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又是手握流量争抢中小餐饮商超商家。

然而,被视为 2025 年必争之地的即时零售,其实是一份苦差事。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个赛道不仅需要对零售行业的上游进行改造,还需要不断优化供需匹配和运力调度,周期十分漫长。美团先出发了一步,但是拥有运力和仓储的京东,也并非手中完全无牌。

京东需要新故事

京东的 2024 年,赚得确实很多。

原 CFO 许冉接任 CEO 职务之后,开启了 " 守住利润 " 之路,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 18.81%、96.36% 和 56.11%),但是收入,尤其是核心品类的收入,快要涨不动了。

具体来看,其 2024 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7%、1.2%(2023 年以来最低)和 5.1%。

作为参考,拼多多同期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130.66%、85.65% 和 44.33%,趋势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两位数;阿里淘天的收入增速几乎陷入停滞,分别为 4%、-1% 和 1%,但国际商业做了弥补,增速分别为 45%、32% 和 29%,扳回一局。

虽然同为电商,拼多多和阿里是平台,主要赚的是佣金,京东以自营为主,赚的是差价,营收有天花板本在预期之中。但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的核心品类 " 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 " 遇到了瓶颈,2024 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5.3%、-4.6% 和 2.7%),不及日用百货品类(分别为 8.6%、8.7% 和 8%)。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补政策的刺激作用,或许要到双 11 和大促优惠一起集中释放,在 Q4 财报里才体现。相比之下,日用品购买频次高,京东近两年发力的秒送业务也多为这一品类,推动了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零售行业从业者青松表示,一来,3C 数码这类偏应急、送礼、即买即享场景的品类,近年来在美团和饿了么上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对京东有挤压效应。二来,大家电的标准化程度高、单价高、门店多,美团等渠道也在主动争抢这批商家。三来,2024 年线上线下各个渠道都上线了国补,分散了京东的市场份额。

与核心品类涨不动相比,京东更长远的烦恼在于,对手们纷纷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

阿里开源大模型通义千问在大年初一发布最新模型 Qwen2.5-Max,年后又拿下苹果大单,被市场认为其模型性能和开源生态此前被远远低估。

京东或许是出于保利润的目的,对新业务的投入相对保守。其新业务包括达达、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总体体量小,且多处于亏损或规模缩减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京东持续投入的动力。2024 年前三季度,京东新业务的营收占比仅为 1.78%,总计亏损 19.80 亿元。

没有新业务支撑,京东一方面利润规模上不去,维持在 100 亿左右;另一方面显得冲劲儿不足,在今年以来中概股普涨的背景下,股价涨幅并不如阿里和拼多多,市值规模也不及对手。

截至 2 月 27 日收盘,京东股价为 168.1 港元,市值达 4847 亿港元。阿里股价在今年以来上涨超 60%,最新收盘价为 136.9 港元 / 股,市值达 2.6 万亿港元。拼多多为 119.77 美元(约 931 港元)/ 股,市值达 1648 亿美元(约 1.28 万亿港元)。

无论是为了稳住核心业务,还是发展第二增长曲线来拉高股价,京东都需要一个新故事。

京东做外卖,有几张牌?

这一次,京东拿出外卖故事进行破局,也成功将美团、饿了么和抖音纳入对手阵营。

早在 2022 年,京东其实就传出过试点餐饮外卖业务。彼时,京东正在发力本地生活,计划让外卖商家在 " 京东到家 "APP 上线,由达达负责配送,但是外卖业务最后并未上线。

" 京东到家 " 这一业务在 2024 年 5 月,和 " 京东小时达 " 整合升级为 " 京东秒送 ",在京东 App 首页上线 " 秒送专区 "(最快 9 分钟达),突出咖啡奶茶品类,可以说是外卖业务的前身。直到这次在京东 App 首页突出 " 品质外卖 " 专区,正式进军外卖。

左为京东改版后页面,右为改版前页面

京东手握现成的骑手运力和品牌资源,想做外卖并不难。而且外卖业务能补充京东秒送的单量,还能通过 " 高频打低频 " 的逻辑,提升主站的打开率和复购率,最终带动其他品类的转化和增长,这是一个说得通的故事。

那么京东做外卖,到底手里有几张牌呢?「定焦 One」进行了实测。

商家供给方面,京东外卖主推的是品质外卖,即上线的都是有堂食的餐饮品牌,区别于一些 " 作坊式 " 的小外卖店,但是这些餐饮品牌在美团和饿了么也有上线,供给端的差异化较小。

价格方面,以同一家 " 醉面 " 为例,京东外卖的价格最便宜,一方面平台有补贴店家定价低,其次这段时间每天发放 7 元优惠券,但京东配送费比另外两家要高。同时,京东外卖商家目前还没有收藏送小菜这类运营。

从左到右依次为京东外卖、美团和饿了么

配送时效方面,京东秒送(包含外卖)的配送是由达达完成,京东外卖配送时间在半小时内。不过,京东外卖目前还不能放入外卖柜,对用户和骑手都造成了困扰。

青松指出,京东直营此前的优势就是 " 正品保证 + 配送更快 ",这或许也能成为京东在外卖方面的优势,比如京东上的外卖能看到厨房情况、拒绝预制菜等,建立起用户的信任度,但这需要京东在商家端拿到话语权。

除了上述用户在意的硬性指标之外,京东此次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还因为它一上来就高举高打,带头给外卖员交社保、给商家降佣金、给新用户补贴,拉了一波好感。

佣金方面,先是有消息传出," 京东外卖只抽 5% 佣金,低于美团 ",2 月 8 日,美团方面回应媒体称,美团外卖的商户佣金率为 6%-8%。2 月 11 日,京东宣布为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免除一年佣金,但未提及一年后的具体抽佣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补贴战进行的同时,一直未盈利的达达,亏损或将进一步扩大。

达达财报包含两块收入,京东秒送和达达秒送(给第三方商家和个人配送)。2024 年 2 月以来,京东秒送推出满 29 元减免配送费的策略,已经牺牲了达达的配送收入。据达达财报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京东秒送业务的收入同比下滑 36.9%,其中履约服务和其他收入下滑 28%。京东外卖将继续增加达达的负担。

一位电商人士分析,京东做外卖,看起来像是核心业务被抢之后的反击,不管有多少胜算,先分散对手们的注意力。" 外卖长期处于寡头格局,一旦赢家通吃,价格就会上涨,鲶鱼的出现会促使行业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他认为,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即时零售是 2025 年必打之战

京东做外卖,既是对竞争对手的反击,也是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重要布局。

这是一个万亿规模且保持着 50% 以上年均增速的市场,且年轻用户占比高,购买力强。

拥有产品供给的电商(京东秒送、拼多多本地生活),拥有配送体系的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以及拥有线上流量的直播平台(抖音外卖业务已并入小时达业务),都想借此找到下一增长曲线。

根据财报数据可以看到,与对手相比,美团是即时零售行业体量最大的一个。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分为到店业务(酒旅、餐饮)和到家业务(外卖、闪购),闪购代表的即时零售业务是其中的重要增长点。

收入规模:2024 年第三季度,美团的配送服务收入达 277.84 亿元,阿里的本地生活集团(包含饿了么和高德)收入为 177.25 亿元,京东秒送收入为 9.3 亿元。

骑手规模:‌截至 2024 年,美团的骑手数量为 745 万人,饿了么活跃骑手超过 400 万人,京东达达年活跃骑手约 130 万。

订单量:2024 年前三个季度,美团即时配送交易订单量达 187.08 亿单,达达总单量(京东秒送 + 达达秒送)18.82 亿单,饿了么单量目前没有公布。

图源   /   京东秒送视频号

即时零售简单来说就是 30 分钟万物到家。

熟悉美团的投资人陈礼告诉「定焦 One」,要想满足用户确定性的生活方式,就需要用户先建立在平台的下单需求及粘性,然后平台通过丰富的 SKU 和履约时效满足用户需求,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这个赛道显性的竞争点是骑手的配送调度和平台用户量,实际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即时零售的难点在于商品供给,高度依赖本地门店和仓储,这也就是美团近两年在推的 " 闪电仓 " 模式。目前美团自营的闪电仓是松鼠便利、歪马送酒,比较知名的合作方是名创优品。

陈礼解释,闪电仓类似生鲜电商里的前置仓,可以让配送更快,只是 SKU 更丰富。这些仓因为只做线上生意,对选址要求低、租金和人力成本更低。建好仓,美团通过自建的 " 牵牛花 " 系统给出销售预测之后,商家调补库存,磨合好数据之后单仓模型就能跑通,在此之前先考虑接住用户需求。

仓的重要性,京东和饿了么也都知道。美团去年宣布要在 2027 年开满 10 万家闪电仓之后,饿了么也跟着宣布,在 2027 年之前要开满 10 万家近场品牌旗舰店。京东也在抓紧开仓,只是做的更重,更多是自营的云仓和京东超市、七鲜超市等,成本更高。

陈礼指出,即时零售有两大难点,一是仓里面的货品如何按照覆盖区域的人群密度、人群需求进行差异化组货,数据越精准才能做到 SKU 越不冗余,可以动态调整;二是即时零售不是性价比逻辑,如何满足用户的比价需求,如何说服用户为配送体验买单,需要时间。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2025 年即时零售赛道会有以下两大趋势:1、发力下沉市场,拥抱下沉市场的经销商,进一步争抢和巩固下沉市场用户(有些是高线城市返乡人群)的心智和消费习惯。2、对商品品类进行拓展,从标品拓展到非标品,从日用品拓展到耐销品。

青松从零售的视角出发,认为即时零售赛道对于平台来说,是 2025 年不得不去布局的赛道。之前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不管是门店、外卖还是电商其实都是卖货的渠道,是提供流量的渠道。但是即时零售除了 24 小时开放,还能接触到更年轻的用户,挖掘出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场景,用不同的产品和赠品组合提升销量和做新品宣传,这对品牌商们来说是增量价值。

不过,即时零售是一个护城河很高的业务,和外卖一样要靠苦功夫打磨效率来赚钱,在这一点上,其实美团和京东都有这个基因。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都被困在 " 要增长还是要盈利 " 这个问题当中,2025 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将迎来反转。

* 题图来源于 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青松、陈礼为化名。

关注并【星标⭐】「定焦 One」

    第一时间收到精彩内容更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京东 美团 拼多多 阿里 抖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