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蜀道摩崖石刻 受访单位供图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李白在《蜀道难》中对青泥河、青泥岭的相关描写。青泥河、青泥岭在哪里?2 月 27 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结合我省略阳县田野文物调查,青泥河、青泥岭从唐代至清代一直是入蜀之道,应在我省略阳县境内。
略阳县委宣传部调研员、文史研究员周吉灵介绍,普查队按图索骥,直接驱车来到如今的略阳县白水江镇青泥河口,路旁山崖上刻着巨大的 " 青泥蜀道 "" 唐诗之路 " 摩崖,路旁岩石上还刻着李白、杜甫、韦应物等唐代名家经过这里写下的诗词。
文物普查人员从青泥河进入石梯子沟,发现峡谷里原有一段石梯台阶路,被修路渣石掩埋。" 兹略邑西百余里梯子岩 …… 不论人马举可行走 " 对面绝壁上刻有一方清嘉庆十年八月由任大七作序的《重修道路碑记》摩崖,字迹清晰。走出峡谷上口,豁然开朗,路旁一墓碑上方赫然刻着 " 青泥岭畔 "。据当地居民介绍,上边的山梁就叫青泥岭,也叫欢喜岭。
文物普查人员到达青泥河小学,发现两株树龄 1300 多年的巨大银杏树矗立在学校门口,树旁碑石上刻着 " 李白手植银杏树 "。当地口耳相传这是李白 5 岁时随父入蜀定居路过此地时种下的 " 路标 "。
周吉灵介绍,从李白、杜甫经过青泥河、青泥岭时泼墨赋诗来看,唐代时故道已经改道至青泥岭、青泥河了。从公元 892 年故道上武都州治被迁至兰皋戍和李白、杜甫等名流路过青泥岭、青泥河时作诗的时间内容看,青泥道在唐朝中期改至从甘肃成县沿青泥河到嘉陵江边,或者从成县到徽县栗川越木皮岭,再过云台山,到达青泥河,上欢喜岭,顺嘉陵江边经略阳县城入蜀。
周吉灵表示,清雍正《略阳县志》载:" 青泥河,西一百五十里,源发成县,至石门,入嘉陵。" 又载:" 西北从罝口二十里至报恩寺 …… 青泥岭,北一百五十里,古栈道也,悬崖绝壁 …… 白水江。"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九域志》等典籍也均有记载。《略阳县志》记载的 " 欧阳詹《栈道铭》在石门 " 更加清晰道出了青泥河、青泥岭的方位。
调查人员发现,当地盛传至德元年(公元 756 年)唐玄宗幸蜀,路过青泥河时道路泥泞,而登上青泥岭后云开天晴,遂顺利入蜀,于是将青泥岭改名欢喜岭。结合这次田野文物调查,青泥岭应该是洛河和青泥河的分水岭。
来源 / 西安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