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陀螺 02-28
上海眼镜展:AI眼镜占比仅1%,传统眼镜AI化背后的考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VR 陀螺

在科技行业,AI 眼镜的发展显然如火如荼,一众厂商暗流涌动,并积极着手于开发相关产品。

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传统眼镜行业,它的 AI、智能化发展又到了何种程度?市场普及度如何?

带着这个疑问,VR 陀螺参加了近期举办的上海眼镜展。

若无特殊说明,图源均来自上海眼镜展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后简称上海眼镜展)举办于 2 月 20 日— 2 月 22 日,它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眼镜行业盛会之一。展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眼镜品牌、制造商、设计师及行业专家,涵盖眼镜架、镜片、太阳镜、隐形眼镜、验光设备、配件等全产业链产品。

对于眼镜行业而言,该展会无疑具有风向标作用,我们可以基于此观察到各种新技术、新潮流以及新趋势。另外官方介绍指出,今年展览面积达到 11.5 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突破 900 家。

单从规模来看,上海眼镜展无疑比去年年底所举办的深圳眼镜展要热闹的多,一进展区仿佛就掉进了眼镜的海洋,各种镜片、镜架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此外,不少展区之间还设立了自助验光、3D 打印、模特走秀、明星站台等以吸引游客驻足体验。

这几天逛展下来,笔者有两大印象:一是人潮汹涌,另一大感觉则是陌生,除了一些家喻户晓的眼镜品牌外,里面的绝大多数企业笔者之前都没有接触甚至听说过,这或许也是眼镜行业集中度相对不高的一个佐证。

如果说在 CES 展会上 AI 眼镜属于 " 冉冉新星 ",那么回到更聚焦于眼镜行业的上海眼镜展,这种热度显然回到了正常区间。我在 10 个展区内来回穿梭,发现有展出 AI 眼镜的厂商占比非常低,粗略估计仅为 1%。

总结来看,笔者通过走访馆内众多眼镜品牌、镜架、镜片企业展区,观察到以下现象:

1、"AI 眼镜含量 " 极低,上市公司更为积极

综合来看,本次眼镜展的 "AI 眼镜 " 含量其实并没有笔者最初预期的那么高,如比较知名的眼镜品牌中,只有博士眼镜、雅视、明月镜片比较积极拥抱 AI 眼镜。

此外,基于展馆导览手册也能发现,里面并没有 AI 眼镜上下游厂商的空间,核心仍是传统眼镜行业的验光、镜架、镜片、设计师展区以及配套服务,对于 AI 眼镜涵盖的芯片、存储、算法、ODM 等并未涉及,展会整体仍偏传统。

博士眼镜无疑是里面最为热门的展区,其展示了与雷鸟合作发布的最新 AI 眼镜产品雷鸟 V3,此外,与友商合作产品比如 XREAL、李未可、星纪魅族等 AI 眼镜也有展出,现场熙熙攘攘,人流量比其他常规展区高了一个量级。

博士眼镜是传统眼镜品牌中最积极拥抱转型的企业之一,其与多家智能眼镜品牌均达成了合作,早在 2022 年,博士就与雷鸟创新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在 2024 年 8 月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新一代 AI 眼镜的研发设计、销售、营销与服务等工作。

同年 9 月博士与星纪魅族战略签约,作为该 XR 智能眼镜的经销合作伙伴,通过其线上销售平台和线下零售门店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同年 11 月与 XREAL 合作获得其新品首发期眼镜渠道独家合作权,并将引进 XREAL 产品至 100 家智能眼镜门店。此外,据了解小米 AI 眼镜的合作方中包括博士眼镜,可能会在 AI 眼镜的销售和服务环节展开合作。

除了博士眼镜之外,明月镜片也是本次展会的一大看点,虽然展台无 AI 眼镜相关产品展出,但是由于之前市场传出明月镜片是小米 AI 眼镜合作方,因而展台内不乏一些问询的客户。此外,其现场还特别邀请到了雷鸟创新 CEO 李宏伟、XSIG 创始合伙人夏伟奇等 AI 眼镜大咖进行发言,整体氛围比较活跃。

另一款热门 AI 眼镜产品则是来自蜂巢科技的界环 AI 音频眼镜,由于界环眼镜与一众眼镜品牌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因而不时就能够在各大品牌展区以及一些渠道 /OEM 展区(如雅视、精功眼镜、宝岛眼镜等)看到它的身影。该眼镜以音频为主,未搭载摄像头和显示版块,现已接入多个大模型,可以实现通话、音乐、视频会议、导航、AI 聊天、AI 翻译等功能。

图源:VR 陀螺

整体来看,AI 眼镜几乎只在一些偏中游的大公司展台才能看到,非常上游的零部件版块极少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笔者还了解到京东旗下某个品牌也将会推出 AI 眼镜,时间暂未明确。

2、传统眼镜 "AI 化 " 背后的考量

反观现场其他传统眼镜公司,在与众多展台人员沟通后发现,他们大部分对于 AI 眼镜这一品类整体认知并不高。该展会偏 " 展销 " 目的,很多人一听说不是买家甚至不愿沟通。或许现场也有很多从业者来询问 AI 眼镜,但大部分展商并未涉足,展台工作人员对此也不愿多聊。

也有部分企业如一家镜架公司对 VR 陀螺表示他们对 AI 眼镜有一定了解,也知道目前 AI 眼镜非常火爆,但也坦言一方面自身传统眼镜业务稳定,另一方面 AI 眼镜元器件复杂,如果要布局意味着需要大规模改造产线,如此投入并不小。

如今 AI 眼镜主要有三种形态,AI 音频眼镜、AI 音频拍摄眼镜以及 AI+AR 眼镜,暂且不论第一种纯音频形态,加入摄像头和光学之后的产品研发难度并不低,至今为止国内也还没有产品能完全达到 Ray-Ban Meta 的效果,而 AR 眼镜不论是佩戴效果还是功能体验更是未达预期。深耕其中的科技企业都如此,对于完全未接触消费电子产业的传统眼镜厂商,会有这些担心也不难理解。

不过一些更为上游的公司,如眼镜铰链、摄像头模组,以及原来就有涉足蓝牙眼镜的企业它们表现比较积极,如迪迈、LJGOOD 等。

瞳健光学销售的 AI 眼镜涵盖平面镜、太阳镜以及户外运动眼镜等,产品看起来相对高端,据悉该企业是兰博基尼眼镜的全球独家授权商。该系列 AI 眼镜建议零售价 799 元,拥有同声传译、自助翻译、音乐语音通话等功能。

迪迈推出的小度 AI 智能眼镜渠道价仅售 150 元,背后接入了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可以实现翻译、会议记录、健康助手、咨询等功能,而无 AI 功能的智能眼镜渠道价 120 元。

没有研发能力是一方面,另一部分企业对 AI 眼镜的价格也表现出担忧。有厂商向 VR 陀螺表示,其眼镜主打低价策略,价格段在 500 元以下,如果引入 AI 功能零售价格将会水涨船高,再加上产品设计臃肿,其担心消费者不会买单。

从各大光学眼镜品牌的主流配镜价格段来看,大部分主流配镜镜架不超过 500 元,而光学镜片相对价格较高,配镜套餐总计不过千元左右;太阳镜的价格跨度则更大,且出货大头集中在低价产品区。如今 AI 眼镜价格段集中在 1000-2000 元左右,相对于大部分传统眼镜价格更高,原本品牌定位较低的产品要切入并不容易。

3、验光、配镜融合 AI 及 VR 提升体验

当然,眼镜的 AI 拓展并不局限于 AI 眼镜,虽然在现场少有 AI 眼镜及其相关上游企业的身影,但笔者在现场倒是看到了眼镜领域其他的一些 AI 应用,如:

万灵医疗在现场展示了 AI 验光 / 诊疗仪设备,可基于 AI 算法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其 M-pro 视光分析管理系统,以大量吸收、应用专家共识和前沿研究、AI 算法为基础,对验光等眼视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助力眼视光经营机构梳理诊疗流程;

雅视光学旗下品牌 STEPPER Opti AI 也在现场展示了 VR 验光,据了解,它通过 VR 动态捕捉,以虚拟现实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眼部与头部运动关系,基于百万级用户数据深度学习 AI 智能算法,解析双眼多维注视习惯,为用户定制高度适配的处方与镜片解决方案。

视景医疗展出了一款沉浸式视觉训练设备多宝视 VR,可以通过结合 VR+AI 技术起到部分近视防控以及治疗的效果。

图源:视景医疗

面向学生群体的 AI 眼镜也是眼镜细分领域之一,笔者现场了解到,某眼镜品牌商计划推出一款面向于学生群体的近视管理眼镜,据悉该产品可以记录学生的佩戴时长、光照环境、户外活动、坐姿习惯等信息,并结合 App 可视化分析帮助学生改善用眼习惯。

  结语  

基于本次参会来看,笔者对于眼镜行业得出了 " 越传统越克制,越科技越大胆 " 这一初步看法。

诚然 AI 眼镜是当前科技市场的香饽饽,但是如果回到传统眼镜行业来看,这些企业对于 AI 眼镜则显得相对克制得多。很多人对于这类产品了解得并不多,因为 AI 眼镜并不是他们的基本盘。也有人选择观望,因为现在谈及竞争以及升级转型似乎仍为时尚早。

基于上海眼镜展,笔者看到了 AI 眼镜的真实起步现状,这也预示着未来在这一领域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时间了解 XR 资讯   

   关注 VR 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 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上海 博士眼镜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